進入7月以來,隨著海水溫度的逐漸升高,滸苔呈爆發性增長,更多綠潮開始「侵襲」山東青島部分海岸線。截至目前,黃海渤海的滸苔綠潮分布面積已超過5萬平方公裡。其中青島管轄海域分布面積約8995平方公裡,覆蓋面積約109平方公裡。
(海上大片的滸苔正在生長擴散)
我們先看看下面視頻,坐船從海上監測滸苔:
自2007年以來,滸苔綠潮已連續13年襲擾山東半島/青島。
(青島海邊打撈的滸苔堆積成小山)
(遊客們在青島海水浴場的滸苔堆裡玩水)
2008年那年,奧運年,青島近海海域遭受罕見的滸苔災害。幸虧處置及時,才沒有影響到奧運賽事的舉辦。從2008年起,青島每年幾乎都會遭受滸苔災害。
08年滸苔爆發前的青島一浴
08年滸苔爆發後的青島近海
關於青島海域的滸苔來源一直頗受爭議。相關專家早在2009年就得出結論:每年都在青島海域暴發的滸苔潮,不是青島的「產物」。雖然有研究指向黃海南部的蘇北淺灘養殖區,但一直未得到相關海域的承認。
早在2011年,科技日報一篇更加嚴謹、全面的報導認為,「滸苔源自長江口北,適宜溫度助其泛濫」的文章裡也進行了相關說明。
2018年4月12日,青島峰會年,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的一篇報導,為這些爭議畫上了一個句號。
江蘇全省召開如此高規格會議,研究滸苔綠潮監測和打撈,保障的是青島召開的會議,可見上合峰會的級別之高。
同時,江蘇這次會議還有另一個意義,那就是明確了青島的滸苔來源問題。報導中提到:「江蘇首次構建陸空結合、專群結合的滸苔綠潮監視監測網絡,發動省內各市、縣(區)實施本地滸苔綠潮打撈工作…」
聞名全國的江蘇海上紫菜養殖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聯合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單位對連續11年出現的黃海滸苔綠潮的成因、預測預警和今年發展態勢等方面形成了系統的科學認識,一致得出結論:確認大量漂浮滸苔主要來自蘇北淺灘海域,這與其獨特的環境特徵和當地大量養殖筏架有關。
據介紹,以前收穫紫菜時,一般只採割紫菜,而留下養殖筏架,從而形成了滸苔生長的良好基礎。現在是紫菜和筏架一起整體收割,這樣從源頭上大大減少了滸苔數量。
我們看看下圖,會更直觀的看出滸苔北上的路線——從四月份海水升溫開始,隨著時間推移,滸苔一步步沿海北犯,直到七月份全面佔領青島沿海!
研究表明,黃海海域滸苔每天能生長10%-37%,每天能漂移10公裡左右。生物量10天就能翻10倍,20天就能達到100倍!
因此,選擇適合區域進行早期漂浮綠藻的打撈,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顯著減少後期青島近海綠藻打撈投入的費用。
滸苔的打撈區可以由原來的青島近海前置到蘇北淺灘海域。由於這一時期滸苔尚沒有形成規模,漂浮面積也相對較小,因此打撈工作的進行也會相對的容易。
在蘇北的打撈工作結束後,繼續漂浮至青島海域的滸苔將會大量減少,大大減輕青島海域的打撈治理壓力。
希望兩地早日協商處理好這滸苔問題,早日斷絕這天災人禍。就像一個蹺蹺板一樣,你們沿海養殖的經濟利益上去了,我們青島的旅遊收入卻可能大幅下降!
對於我們青島老百姓而言,我們要的只是清澈的海水,乾淨的沙灘。我們要像以前那樣,痛快的洗海澡!
(以前沒有滸苔、清澈的海水多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