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厄瓜多作為一個又靠山又臨海的國家,美食資源自然十分豐富。除了多樣的地理環境,二百年的殖民統治,自由貿易和移民使得厄瓜多的飲食文化不斷與西班牙菜,義大利菜,法國菜產生碰撞,變得更加多彩。不過我們今天不打算聊厄瓜多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而是說說這個國家最為獨特的一道食材——豚鼠。
在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到來之前,南美人從沒見過家豬,因此在厄瓜多的山區,豚鼠是重要的食物來源,地位堪比豬,羊這樣的大型牲畜。當地人管它叫 Cuy(音近「歸」,出自豚鼠的叫聲)。早在印加文明時期,對豚鼠的飼養就已經在這一地區普及開來。
由於這種萌萌的豚鼠極其便於飼養,在殖民時期,從南美洲出發的船都會在底艙搭起圍欄圈養豚鼠,在航行中為船員和奴隸提供食物。據傳這就是它的另一個名字——荷蘭豬的由來。在厄瓜多,有許多飼養豚鼠的專業戶,他們可以領到政府的補貼,理由是政府認為多吃豚鼠可以節省糧食。通常你可以在城市近郊找到他們。
豚鼠的烹飪以烤制為主。如圖,一道傳統厄瓜多的烤豚鼠一般輔以馬鈴薯,西紅柿等蔬菜,澆上咖喱或安第斯山區特製的辣椒醬,味道濃厚而粗獷。
當然,直接烤著吃也是可以的。「老闆,來兩串豚鼠串。」豚鼠的口感大致介於雞肉和兔肉之間,肉質緊實富有彈性。這是由它的營養成分結構決定的:豚鼠肉中粗蛋白的平均含量為15.8%,脂肪含量為7.52%。而在豬肉裡,蛋白質的平均含量只有區區的2.4%,但脂肪的含量卻有驚人的88.6%。豚鼠肉可謂名副其實的低脂肪高蛋白。
豚鼠在厄瓜多人的餐桌上出現頻率不亞於豬肉,在安第斯山區,豚鼠是款待上賓的佳餚。在厄瓜多的街頭巷尾,也經常能聞到撲鼻而來的烤豚鼠香氣。價錢從10美元到30美元不等,比之於豬肉還是要貴一些的。
豚鼠對厄瓜多人的影響還延續到了宗教和文化領域。在某些省份,每當基督教聖體聖血節到來之際,人們還會舉辦狩獵豚鼠的活動,以紀念上帝賜予厄瓜多的美味。秘魯畫家 Marcos Zapata 創作的同題畫作最後的晚餐裡,耶穌面前盤子裡的食物就被認為是豚鼠或者兔鼠。在厄瓜多有些地方還延續著以12隻豚鼠和12隻雞做求婚聘禮的習俗.
圖文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Andyweitravel@hotmail.com
+593 986713098
+593 25120202
Ramon Roca E3-24 y Ulpiano Paez
厄瓜多-基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