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國內的朋友經常會問在厄瓜多華人的生活狀態到底怎麼樣?生活的好不好?每每遇到這個問題就不知道該怎麼作答,因為人生百態怎麼可能有統一的答案呢?
有的人剛到厄瓜多,還在體驗這個新鮮的環境;有的人正在糾結,到底要繼續留在這還是回國;有的人苦盡甘來,終於熬過「八年抗戰」拿到了身份;有的人滿心期待,想著黑到年底賺夠錢就徹底離開這裡。
每個華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生活裡又有各種酸甜苦辣。不過在厄瓜多華人倒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國內的一份牽掛,可能牽掛親人,可能牽掛朋友,可能牽掛美食,也可能牽掛那種熱鬧喧譁的生活氛圍……生活在厄瓜多的你又在牽掛著什麼呢?
從母擔憂到兒牽掛
中國人骨子裡家庭觀念非常強,家是每個人永遠的感情牽掛。有人天天回家,有人難得回家,有人害怕回家,有人有家不能回,有時候近鄉情怯,有時候歸心似箭。說一千道一萬,家對我們很重要。
大部分華一代移民厄瓜多的時候,都是背井離鄉,除了帶著自己的夢想,也肩負著父母家人的期待。等到在厄瓜多穩定下來,當年那些遠行的遊子,他們或者把國內父母接來團聚,或者利用假期回國陪幾天父母。大家都很為自己不能時時伴在父母身邊,特別是當他們需要的時候,無法及時趕到而深感不安和愧疚。還有的是家裡的獨生子女,他們對父母的牽掛更多,還要為如何安排好父母的老年生活苦思冥想。難怪古語說「父母在,不遠遊」,年輕時的躊躇滿志,換來的是如今的子欲養卻難以效力的煎熬。
而生活仿佛要無情地報復這些「遠行人」,因為現在他們的孩子也在漸漸長大,面臨著離開父母的身邊,如今他們也要體會當年父母對孩子的那份掛念。
狐朋狗友丶胡吃海喝丶胡言亂語
朋友是一種感覺,一種冷不丁就會想起的感覺,一種時時牽掛的感覺,一種失意和傷心時可以依靠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隨著你踏出國門的那一刻也隨之消失了,到了異國他鄉,又成了孤身一人。
生活中我們在不同的時期,結識了很多不同的朋友和夥伴,彼此有個照應,你來我往的相互之間也很溫暖。在國內約上幾個「狐朋狗友」吃飯丶喝酒丶唱歌,彼此吐露心事丶分享快樂。在剛來厄瓜多的一段時間之內,真的有點承受不了自己在厄瓜多打拼的這份孤獨,一個人住,一個人吃,一個人逛街,和國內的朋友只能通過電話或微信聯繫,可是往往還沒說幾句眼淚就流下來了……
熬過了那段時期,開始努力適應新環境,認識新朋友。在這個世界太孤單,我們不能離開朋友的關愛,一樣的風景,一個人的走法和方向跟一群人的走法和方向完全不一樣。
永遠記得媽媽燒的菜是什麼味
每次給家裡打電話或者視頻,只要是飯點媽媽肯定要問「吃了嗎?」如果過了飯點媽媽又要問「吃的啥?」
而我們在外面闖蕩,肚子餓的時候,走進一家餐廳,四周都是富麗堂皇的裝飾,笑得禮貌的服務生,一道道精緻的菜品端上來,卻怎麼吃也超不過媽媽做的菜。從美國的肯德基到義大利的披薩,從西班牙海鮮飯到日本的生魚片丶韓國料理,時間各地的美食都能讓你的味蕾得到滿足,當然最好吃的還是媽媽做的紅燒肉丶清蒸魚丶炒菜心丶番茄雞蛋湯……
有人說媽媽做的菜裡融入了對家人的關懷和濃濃的愛,這是外面的任何餐廳都無法添加的味道;也有人說當你吃飯的時候,你想念的不是飯菜,而是你的媽媽。都很有道理。
有點懷念當「市井小民」的自己
常聽朋友說我就喜歡厄瓜多那種獨門獨戶的房子,可是真的住上了總感覺厄瓜多的生活缺乏了一點菸火氣。
在國內,街坊四鄰什麼李嬸兒丶張大爺丶王大媽……見了誰都能熱情地打招呼丶嘮家常;基本上每個小區附近都有菜市場,菜市場裡的蔬菜水果總是很新鮮,雞鴨魚肉也是樣樣俱全;吃完了飯到附近的公園溜達溜達,這時候的公園是最熱鬧的,大爺大媽們跳廣場舞的丶吃拉彈唱的,年輕人們跑步健身的,小孩們跑著丶笑著,讓人感覺「對,這就是生活」。
在反觀厄瓜多,常常在路上走半天也看不見個人影,要是看見個也是黑人流浪漢人還得躲著點,生怕對方突然掏出把刀子或手槍。
當然,生活在厄瓜多也有厄瓜多的優勢,雖然缺乏了那種暖暖的煙火氣,但是也不用被爭名逐利的生活所累。
生活在西班牙的你現在最牽掛的是什麼呢?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起航了才能抵達,有貨物需要大陸運到厄瓜多,請掃描掃描添加聯繫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