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拿起一盒大富翁,打開盒子。舊的泛邊的卡牌,花花綠綠的小房子和一個骰子。時間好像回到十多年前,一群小夥伴圍著一個桌子玩大富翁的場景。
原來是打發時間的利器,最近我這樣認為。
致敬經典《大富翁》
1904年,美國最早的棋盤遊戲設計師之一Lizzie Magie,設計了一款名為大地主(The Landlords Game)的遊戲。遊戲版周圍圍繞著一條特別的軌道,有一排玩家可以購買的房產,有一個監獄、四個鐵軌和一些公用設施等。
是不是看上去很熟悉?
這款遊戲設計的深層目的是反資本主義壟斷,思考租金是如何讓財產所有者和貧苦的租戶同時受益的。當孩子玩耍這款遊戲時,也能對社會不公的問題進行思考。
隨後這位設計師Magie在1935年,將他The Landlords Game的專利賣給了帕克兄弟,也就出現了現在我們認知中最能代表桌面遊戲的傢伙:地產大亨(Monopoly)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就和臺灣版本的《大富翁》遊戲很相似了。
這款遊戲曾經風靡了整個歐美,也是目前國內市面上常見的臺版《大富翁》的前身。
和朋友在桌遊館玩了倆小時大富翁的那天,小李提議可以設計一款有我們自己元素的大富翁。是啊,它有這麼多的版本,甚至在去年10.25已在steam付費上線,我們也可以設計一個版本。也算是致敬童年吧。
那天我便發了一條微博。
之後的十天。
第一天。構思地圖,我們採用世界地圖的形狀為棋盤的走向,而不是經典的圍成一圈矩形,並根據區域給格子填色。
第二天到第六天。用PS繪製地圖,把所有空地畫上了對應的風景,還加上了小李設計的卡通人物。
第七天。第一遍列印地圖,在學校門口列印店用了兩張A3的紙拼在一起,討論了一下細節修改方案。
第八天和第九天。設計地產卡、機會卡、標誌物。卡片設計主要參考臺版大富翁設計,內容參考了steam版本的卡牌功能。標誌物採用原創卡通頭像的圓形形狀。
第十天。專業列印店列印,用的A2特殊布料,可以同時解決大部分桌遊圖紙會面臨的一個問題:有摺痕、易破、不防水。銅版紙列印卡牌、標誌物,正反面手工粘貼(不要問為什麼不雙面列印,問就是我太傻了:(
和一群高中的朋友們在KTV玩了一下午我們自製的大富翁。滿足了。
Steam上的大富翁也很好玩。加入了股票和道具卡這些更加靈活的元素,遊戲規則更加複雜,也更有趣味。無聊的時候可以自己和三個電腦玩。但是不管怎樣,只有紙質的卡牌和聚在一起的小夥伴們,才更能找到小時候的感覺不是嗎?
由於之前有設計桌遊《Hide》的經驗,以及勉強在進步的軟體水平,這次的設計沒有走什麼彎路。列印的時候資源有限,也沒有其他推廣的想法,如果有小夥伴想體驗我們設計的《大富翁》,可以後臺留言。大家現在應該都在家裡,如果想要體驗我們的桌遊,我們可以免費提供地圖圖紙、卡牌和標誌物的電子版。
最近有太多的負能量了,各種糟糕的事情發生在了2020的第一個月。宏觀世界裡的走向可能不受我們的控制去了不好的方向,但一定要相信春天總會到來的。
武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