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7月一個濛濛細雨的傍晚,參加國際民間藝術節的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團的團員們,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顛簸,到達波蘭西部邊境小城維斯瓦,大家都已疲勞不堪。前來迎接的是一位身材修長的波蘭姑娘。她用純正的英語問我:「一路還好嗎?我叫瑪格達,是你們的導遊。」作為隨團翻譯,我與她打了個招呼,心裡想這麼一位年輕的姑娘,辦事會有經驗嗎?
誰知,剛把一切安頓好後,瑪格達即把我和藝術指導叫到她的房間,詳細談了藝術節日程安排和具體要求,並坦誠地表示願盡全力幫助我們完成藝術節的演出任務。此時,我才注意到瑪格達——她眉清目秀,笑起來很甜,講話時表情親切開朗。
瑪格達今年20歲,現在維斯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任電臺記者,她曾在英國倫敦勤工儉學一年,英語很好,藝術節組委會正是看上她很能幹,才聘她臨時來當導遊。在以後的幾天裡,我和瑪格達合作得相當默契,每到一處新的演出場地,不用我提醒,瑪格達早就把我們的一些特殊要求告訴了組織者。演出時麥克風、燈光等用具都準時到位。瑪格達雖然年齡不大,但辦事非常老練、細心,責任心強。一次外出郊遊回來,大家正在吃午飯,突然,領隊跑過來說,有兩個演員誤車未歸。當我把這件事告訴瑪格達時,她當即放下餐具,馬上打電話同有關單位聯繫。我們都勸她吃完飯再想辦法,她拒絕了,立即跑出去叫司機開車回去尋找。當兩名誤車的演員被警察送回來時,大家都非常佩服瑪格達的辦事能力。
瑪格達也有生氣的時候。一次,藝術團組織外出,集合時間到了,可是人還沒到齊。由於大多數團員都是首次出國,忘了注意時間,瑪格達同我等了半個多小時,人才到齊。車一開,瑪格達一臉不高興,因為當天晚上要舉行藝術節舞蹈比賽,中國隊奪魁呼聲最高。瑪格達一直為能給中國隊當導遊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可是個別團員不守時使她十分憂慮。她對我說:「金光,你們這個隊什麼都好,這裡的人都非常喜歡你們。可就是個別團員時間觀念太差……」從那以後,大家再也不遲到了。果然不出瑪格達所料,我們中國團在波蘭維斯瓦第28屆國際民間藝術節上一舉奪魁,榮獲「特等獎」。
維斯瓦藝術節結束了,瑪格達實在捨不得離開大家。經過她的一再爭取,藝術節組委會同意她隨車把我們送到下一個演出地點。車剛一開動,瑪格達突然舉一瓶香檳酒,灑向每一個人。在一片歡笑聲中,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波蘭民歌。
瑪格達終於要和大家分手了,大家逐一和她握手擁抱,許多人都掉下了眼淚,瑪格達自己也哭成了淚人。
一天,我們正在藝術節附近的城市演出,突然瑪格達出現在大家面前,我們喜出望外,紛紛圍著她問長問短。瑪格達激動地說:「離開你們後,我飯吃不香、覺睡不好,一閉上眼睛就想到你們了,昨晚趕火車一夜未合眼,就是為了能再看你們一眼。」一席話感動得大家熱淚盈眶。
事隔多年,我一想起瑪格達,眼前就浮現出她快樂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