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上中外各國或地區,瘟疫爆發不在少數,很多瘟疫都令人類損失慘重,積極一面來看,瘟疫也催生了更科學的防護與更先進的醫療,這是一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遠的不說,比如歐洲中世紀大瘟疫,光聽到「黑死病」這個名字就足夠可怕了,據統計,黑死病死亡人數高達2500萬,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如同滅頂之災。
歐洲的黑死病來源於1347年法卡城之戰,法卡城是黑海出海口城市,位於今天烏克蘭境內。當時的金帳汗國也就是欽察汗國的蒙古大軍已經攻打到這裡。雖然金帳汗國是蒙古帝國也就是元朝旗下的四大汗國之一,但此時已經獨立。法卡城之戰蒙古軍毫無懸念地獲勝。但這次戰法有所變化,蒙古大軍把得有鼠疫的戰死士兵的屍體,利用攻城設備投石機丟入城內,於是導致鼠疫爆發,其傳播速度極快,開始肆虐歐洲,恐怖的黑死病就此而來。這簡直就是原始版的細菌戰與生化戰。蒙古大軍中患鼠疫去世者眾多,無數的屍體投入城內,雖然攻城的烈度比不以往,但法卡城的居民並不知道,這種患者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的強大瘟疫,即將來臨。
當時西方醫學也很原始,科學性十分有限,細菌學等還沒有問世;14世紀中期的歐洲,不誇張的說是巫醫當道,體液療法等盛行一時;具有科學性沿用至今的疾病細菌學說要到19世紀中葉才發被提出。黑死病肆虐之時醫生們沒有辦法,也不懂正規的傳染病隔離,只能給死過人的房子上寫一個巨大的「P」字,尤為害人(有一種說法今天停車場的P字源於此)。
當時的醫生佩戴一種鳥頭面具,被很多影視作品或動漫作為反面人物甚至死神的象徵,這種鳥喙狀面具,無論是綁在頭上還是套頭式的通常都有一個長長的鳥嘴,形式可怕而怪異,但在古代還有一定防護效果的,設計也相對科學,是我們當今口罩的雛形。
首先眼部有玻璃鏡片,長長的鳥嘴目的是在面具內部可以塞滿藥草與香料等材質,成為一種簡單樸實的過濾手段,類似今天的防毒面具或一些防護性能更好的高級口罩。雖然當時這種鳥嘴口罩的密封度有限,所存藥物也未必能真正抗病毒瘟疫,但確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般醫生還標配手杖與皮手套,儘可能的防止接觸感染的病患,同時也給後世提醒,傳染病需要帶口罩防護措施,能最大程度的避免醫務人員感染。
紐埃2019年發行黑死病時期醫生紀念幣
紐埃2019年推出的一枚帶鳥頭面具的黑死病時期醫生為題的紀念銀幣很有意義,這枚幣深刻地還原了這一時期醫生的形象,雖然這位白衣天使看起來有點可怕,醫生穿著原始有些類似雨衣的防護服,與手套類似,這些防護衣物據說還要打蠟處理,已期更好地隔絕病毒,幣上的醫生儘量包裹好自己,戴厚實的帽子,周遭則被形態各異的骷髏所包圍,也展示中世紀黑死病可怕的死亡率與人們心中的恐懼與恐慌。
此幣仿古黑色處理,暗淡無光的幣面表達了死亡的陰影,鳥頭面具鍍金輪廓,醒目而深刻,令人思緒萬千。醫生是敢於逆行和死神搶時間的,古往今來正是醫學事業的逐步發展,才令人類避免因為各種疾病受到傷害乃至死亡。這個鳥頭面具的醫生,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在一些動漫與遊戲中也經常出現,辨識度很高。
聲明:本文作者錢幣司令,「中國錢幣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