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複雜激烈的輿論環境,
向世界呈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這是新華社記者商洋在參加2020「好記者講好故事」中的一句話,
令所有人印象深刻。
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中國的聲音,
是新華社的職責使命和不懈追求。
而商洋的報導讓很多外國網友評價:
這才是真正的中國,
請不要相信那些帶有偏見的西方媒體。
本期嘉賓:商洋
新華社對外部海媒室記者
2020"好記者講好故事"最佳選手
獲新華社外文翻譯大賽第一名
外文獎勵津貼
"新華社新銳青年"等稱號
參與稿件《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2020年全國兩會短視頻Vlog
《這樣看香港的20年》等作品獲得
新華社優秀新聞作品
新華社總編室表揚稿
主持人:薛園
主持人:被海外網友評價「這才是真正的中國」是哪次報導?
商洋:其實這樣的報導有很多次。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首先是2018年「復興號」的直播。我們在青島城陽——復興號的陳列間開啟了一場英文直播,我感覺到大家對中國高鐵的關注真是非常高。
他們會在留言當中問很多不一樣的問題,有的人就會問,說「復興號高鐵的造價是多少錢?」有的人更直接了,說「能不能賣到我們這兒?」還有人問「高鐵的座位有幾種?」
當我看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會實時地去回答,比如說高鐵的座位有很多種,我帶你去看看一等座、商務座。我也會現場演示,說「我們這個座位可以展開,你可以躺著睡覺,非常舒服」。他們就在留言當中刷屏地讚嘆,有的人甚至會說「China is the place to be in the future」,意思就是「未來就在中國」,給出了這樣的讚嘆。
還有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我有一個Vlog的設計,雖然不是直播,但也是根據網友每一期的反饋策劃下一期的視頻內容。
海外網友的問題,小到會問你「如果一項議程要通過的話,需要投多少票?」也有人會問:「中國是如何做到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控制住了疫情?」
有一個網友說得非常棒,讓我印象很深刻,他說「中國這次兩會的召開,包括經濟復甦的情況,真正體現了中國的創造和創新能力。」
他說很讚嘆,說我們應該多看看這樣的報導;他甚至說了「thanks新華」——謝謝新華。
他說:「我們應該多看一下這樣的報導,不能只去相信那些有的時候是帶有偏見的西方媒體的報導。」
2020年5月24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商洋向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提問所以從這幾次的直播,或類似於直播的視頻系列報導來看,我真正感覺到了大家對中國的關注和讚嘆。
主持人:既然是現場直播,肯定會有很多突發或預想不到的情況吧?
商洋:比如說可能由於地理位置或者一些別的原因,造成了信號中斷,有的時候網友也會跟你打趣。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在甘肅做直播,配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我起的直播標題是「跨過黃河有幾種方法」,其中一種就是坐著羊皮筏子到河的對面去。當時也是有一個信號中斷的問題,網友就開玩笑,說「你們都安全嗎,為什麼突然都不見了?」
商洋和同事在直播中向海外網友展示乘坐羊皮筏子主持人:作為對外報導記者,你有美國留學和4年駐外經歷,回國後為什麼選擇海媒平臺作為新的起點?
商洋:2015年,新華社開始大力發展海外社交媒體,當時我還在美國駐外。在發布新聞產品到這些平臺上的時候,我們會直接看到網友的回饋,比如評價視頻內容,或者發表觀點。這些觀點有的是質疑的,有的是讚美的、讚嘆的。
這種直接的受眾反饋讓我感觸很深,我比較喜歡這種方式,所以覺得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給了我很強的動力。
2017年元旦,商洋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拍攝當地跨年活動主持人:從2017年到現在,三年多的時間裡,我們統計你做了100多場直播。剛開始的時候想過會持續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大的量嗎?
商洋:一開始沒有想這麼多。做起來之後,我發現中國故事太精彩了。
我們在做對外報導的時候,能夠把很多面的中國呈現給受眾,這個時候就不斷地有靈感湧現:我要做一場怎樣的直播,我應該怎麼去策劃和設計內容,或者做什麼樣的準備等。
我們希望跟海外的網友、受眾有這樣直接對話的機會,解答他們關於中國的一些疑問,我覺得這就是價值。
商洋與同事一起做的關於金絲猴的直播,海外網友互動熱烈商洋:困難的選題還是會有的。
有的時候真是跨越了意識形態、文化差異,包括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他們的偏見報導在我們和受眾之間產生需要跨越的、我覺得不能說「鴻溝」,但是至少會帶來一些隔閡或者距離感,有一些障礙。
商洋作為最佳選手,參加中央電視臺2020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好記者講好故事》錄製我們的報導就是要跨越這些、突破這些,把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呈現給大家。這是我們一直不懈的追求,如何做到,也確實是最難的地方。我們還是要以西方受眾願意接受的一種方式,或者他們易於接受的一種語言、形式去做報導。
剛才我講了一些網友的回饋,我覺得這也是工作帶給我的機會,是新華社給了我這樣的一個平臺。
我要感謝這個平臺,讓我一直有機會跟不同的人接觸。正是因為這些接觸,使我走入各行各業,有了親身經歷和體驗,可能這也是能夠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前提。
從新華社本身到我們很多同事個人,大家都有反思和探索的動力,也是一直在這樣做的,所以做好這些困難的選題,我是有信心的。
為了讓外國受眾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吳橋雜技的魅力,商洋在直播時直接鑽進了雜技演員用腳頂起的水缸中主持人:現在你已經獲得了不少的榮譽,包括「新華社新銳音視頻人才」,包括這次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最佳選手,都是非常大的認可。我特別想知道你現在的生活或者工作中還有什麼是自己覺得很困難的事情嗎?
商洋:最困難?時間不夠用算不算?
說句不算是矯情的話,我們知道, 中國的發展真的是太快了。每天好像都有新鮮的東西,值得我們去做好很多不一樣的報導。
在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之下,你能壓縮的可能就是個人時間了。我是希望自己能每天堅持遊泳,但這個計劃就經常被打斷,所以還是希望以後自己能更善於合理分配時間吧,在把工作做好的同時,能夠堅持遊泳。
先立個Flag,應該能實現吧。
二十世紀初,資生堂從美國引進蘇打水製造機,將冰激凌加入蘇打水中製作出蘇打芭菲。1902年資生堂開設「汽水飲料店」開始售賣蘇打水等飲料,這家飲料店是第一家在日本販賣氣泡水的飲品店,後發展為「資生堂西餐廳」。一直以來,資生堂關注美食文化,通過不斷追求新價值,在餐飲事業上謀得了持續發展。
問題:資生堂涉足美食行業,最早售賣的產品是什麼
評論區回復答案並說出你對本期節目的感受,點讚數最多的5人將獲得由資生堂提供的禮品一份。
非常女記者|兩篇報導成就兩位「時代楷模」,這位新華社記者是如何做到的
非常女記者|因為調查報導影響太廣,她悄悄把微信頭像從孩子改為自己
非常女記者|兩進人民大會堂作報告,半年蹲點涼山8次,新華社也有位「乘風破浪的姐姐」
非常女記者|追問公攤亂象、深挖真實傷亡,她說「報導急難險重,新華社責無旁貸」
非常女記者|這個「小仙女」和小夥伴發明「剛剛體」,讓人看到不一樣新華社
非常女記者|這位新華社記者曾帶著質疑採訪黃大年,談起孩子滿眼淚花
非常女記者|被「封」黃岡,她做直播、發報導,只為讓外界了解真實的抗疫
非常女記者|她和團隊為新華社海外吸粉數千萬,因休假時報導雪梨突發劫案被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