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悅開放環境數據中心統計了2015年至2017年4月臨汾市國控空氣品質站點時報數據。其中,SO2時均值大於800μg/m3的757條數據中:有11.8%、89條數據的AQI低於200,有49條數據的AQI值為中度汙染;有32條數據的AQI值為輕度汙染;有7條數據的AQI值為良;甚至有1條數據的AQI值為優,沒有一條數據的首要汙染物是SO2。
對於普通公眾而言,通常以AQI、空氣品質等級、首要汙染物為空氣品質的主要判斷依據,大部分時間並不會去深究具體空氣組分的濃度。這樣SO2濃度高企,但AQI 偏低,且SO2不出現在首要汙染物中的數據就會對公眾造成誤導,以為空氣品質還不錯,而不知道SO2其實已經突破了800ug/m3,甚至破千,非常不利於公眾針對空氣汙染做出有效的防護。
帶著這個疑問,上海青悅仔細研究了空氣品質AQI計算的國家標準《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發現一個了「秘密」。
根據規定中表1說明2的規定:二氧化硫(SO2)1小時平均濃度值高於800μg/m3後,不再進行其空氣品質分指數計算,二氧化硫(SO2)空氣品質分指數按 24 小時平均濃度計算的分指數報告。存在類似問題的還有臭氧。
24小時平均濃度有可能比1小時平均濃度低很多,從而造成計算出的AQI也比實際的要低,人為改善了AQI和空氣品質等級,這樣就完全不能體現實時空氣品質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了。
但青悅在根據標準對SO2的分指數IAQI和AQI進行計算時,卻發現與實際發布數據不符,例如:2015年1月8日21:00臨汾市南機場的SO2時均值為901μg/m3,高於800μg/m3不再進行其空氣品質分指數計算,應當以其24 小時滑動平均濃度229μg/m3計算,其IAQI值應在50-100(良)區間內,然而實際公布的AQI值卻為46(優),按照標準,應該以最大的IAQI作為AQI,應該是良,實際發布卻是優,這又是為何?
在對更多數據的具體濃度和IAQI/AQI進行核對後,青悅發現,在當前的環保部實時空氣品質發布平臺中,只要SO2時均值高於800μg/m3,二氧化硫1小時平均濃度和二氧化硫24小時平均濃度都不再列入IAQI的計算,而直接以0計(也沒有按照有問題的上述國家標準來計算),這種情況下,SO2的IAQI自然不可能高於其他空氣組分IAQI,不可能對AQI產生任何影響,也就不可能成為首要汙染物。
青悅整理的部分臨汾市的監測站點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