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已近尾聲,賀歲檔背水一戰,這已不再是對600億的執迷,而是為守住資本和大眾對內地電影市場信心所做的堅持。於是,華語電影誰都不想收牌,一副破釜沉舟的姿態,官宣海報都恨不能把所有明星碼齊放在海報上,希望這一次的「全押」能在市場的沉寂期創造奇蹟。
而當國產片還深陷在對「流量偶像」和大陣仗的迷思中無法自拔時,進口大片卻將大把年過花甲的男神重新推到了大銀幕前,各個孤高冷傲,海報也大都冷色調,濃濃的「性冷淡文藝範兒」。拒絕熱鬧,不知是電影本身的氣質決定,還是這些過盡千帆的「大叔」本自具足的穩妥。
12月初上映的《薩利機長》靠湯姆·漢克斯撐起全片。用17分鐘看完劇本即決定拿下這個角色,為了從外表、神韻、思維模式和個人魅力方面實現一致,漢克斯專門與薩利本人見了面,共同逐字閱讀劇本,研讀專業的駕駛術語。因此才有了被誤認為薩利的「漢克斯機長」。漢克斯淡定從容的表情,和影片對災難部分的內斂刻畫一脈相承,其中的普世價值讓人難免想起《阿甘正傳》,90年代的道德自信讓人在動搖的時刻立穩內心的持守。
布魯斯·威利斯則選擇在《掠奪者》再次展現了一個「影史25大動作英雄」該有的樣子。61歲的威利斯在拍攝打鬥場面時沒有絲毫懈怠或疲態,親身上陣拳拳到肉,一場20分鐘的打鬥戲看得人酣暢淋漓。只是遺憾電影的故事線把自己和觀眾都繞了進去,劇本底子不錯,不少反轉,可惜導演掌控力略弱,精彩的部分反而要腦補。
而平安夜上映的電影《絕對控制》則選擇了皮爾斯·布魯斯南作為第一男主。作為「給007注入靈魂的男人」,布魯斯南在本月初的歐洲電影獎上獲得了「世界電影榮譽獎」,《絕對控制》在中國的上映更像是給這一獎項做了註腳和輔證。
在影片中,布魯斯南作為一個引領航空領域革命的先行者,對現代科技卻始終保有距離,這種本能的隔閡出於他對隱私的珍視,卻最終被現實告知「Privacy is over」(隱私結束了)。布魯斯南在片中保持了第五任007的優雅,動作場面乾淨利落;而對父親和丈夫的角色詮釋,既是生活的真實凝練,更多是對人物個性的反覆琢磨,因此更加真實可信。尤其是當男主看到妻子和女兒的安危受到威脅時表現出的憤怒,令人油然而生出一種安全感,與整部電影鋪設的冰冷的科技犯罪氛圍形成極大反差。片尾的動作戲也是搏命演出,63歲的007完全沒有卸甲的意思。
喧鬧的賀歲視效裡,這些進口大片選擇做「不一樣的煙火」,而一眾花甲男神選擇做演員而非明星。白髮已生,卻因對表演的堅持顯出一副年輕模樣,他們沒有偶像包袱,也不再需要通過獎項肯定自身,因為遊刃有餘顯得更加自由,頗有股搖滾精神。這才是演員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