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不會表揚,已經犧牲了幾代孩子

2021-02-09 布穀學習

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Carol·Dweck用10年的時間,和她的團隊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

第一輪測試中,每個孩子會獨立完成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不僅會把分數告訴孩子,還會附一句表揚的話。

其中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為什麼只給一句話的誇獎呢?

Dweck解釋說:「我們想看看孩子對表揚或鼓勵有多敏感。我當時有一種直覺:一句誇獎的話足以看到效果。」

隨後,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

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

結果發現,那些在第一輪中被誇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由此可見,自以為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面對挑戰。

為什麼會這樣呢?

Dweck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醜的風險。

接下來又進行了第三輪測試:

這一次,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沒有選擇。這次測試很難,是初一水平的考題。可想而知,孩子們都失敗了。但是先前得到不同誇獎的孩子們,對失敗產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

那些先前被誇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

接下來,孩子們做了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這次測試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為什麼會這樣呢?在後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Dweck發現,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逐漸成為固化型思維的人。

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這樣一來,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而且常常不敢面對失敗,因為他們除了所謂的天資之外手無寸鐵。

從實驗設計和結果這方面來看,「誇人聰明不如誇人努力」這一結論是成立的。也就是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不同的情況,到底應該怎麼誇孩子呢?這是值得每個家長深思的問題。

相關焦點

  • 4歲的小金倫,還不知道父親已經犧牲……
    應急管理部批准陳陸為烈士、追記一等功。王璇說:「陳陸,我會好好把孩子帶大,特別特別好地帶大。」王璇和陳陸的兒子小金倫今年4歲。因為工作繁忙,陳陸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有限。為了讓他多帶孩子出去玩,王璇給他辦了一張海洋公園的年卡,但這張卡卻只在辦卡當天用了一次。說起這件事,王璇淚流不止,她心疼孩子更心疼陳陸:「每次他走的時候寶寶在裡面哭,他就在外面掉眼淚。
  • 不會遊泳的民警李雨闐犧牲了,留給了我們太多感嘆
    文 | 老務還是沒有等來奇蹟,李雨闐還是犧牲了。本來,年底他就要結婚了。李雨闐就是這樣一個凡人,平凡到甚至連遊泳都不會。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平凡人,卻做出了很多人敢想卻未必敢做的事情,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一名警察。我不知道他跳江救人那一刻自己心裡是怎麼想的,換做我,可能會猶豫,會彷徨,甚至退縮。(這種猶豫我是有切身體會的。今年暑假,和家人在黃河邊玩,由於上遊洩洪,河床被大水衝的幾乎是斷崖式的。
  • 醫師過勞很危險,別讓表揚變悼念
    「醫師納入勞基法,別讓表揚變悼念!」每年的11月12日是臺灣醫師節。
  • 孩子頭大就聰明?腦科學家:錯!想要娃聰明,用這3招激活大腦
    父母可以比較以下兒童頭圍參數表,對照下自己孩子的頭圍大小是否在正常範圍內。那麼頭圍大的孩子真的比頭圍小的孩子聰明嗎,其實這是謠傳。著名的腦科學家、心理學教授洪蘭說,在統計學上,腦袋大小和聰明的關係係數只有0.34,只有12%的IQ可以歸因到腦體積的大小。
  • 薩達特:為收復西奈半島,埃及已經做好了犧牲100萬人的準備
    因為薩達特的這句話:為收復西奈半島,埃及已經做好了犧牲100萬人的準備。我們知道以色列這個國家,那是由流浪2000年的猶太人在中東建立的,而且還是在阿拉伯國家環繞之下,極度危險的環境下建立的。所以時刻面臨生存危機,正是因為如此,以色列對於領土,那是十分的渴望,而且國內那是寸土必爭的。
  • Nat Human Behav:為何有些父母不願意給孩子接種疫苗?看看科學家們怎麼說!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研究解釋了為何一些家長不願意讓孩子接種疫苗
  • 今日聚焦:重量級科學家,被暗殺!中國,如何保護自己的科學家?必須重視!
    針對特定國家重量級科學家的暗殺活動,已經被成功實施! 11月27日,伊朗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被暗殺!暗殺地點,就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暗殺手段,非常暴力!首先,是引爆了一輛貨車裡的炸藥,造成道路堵塞。接著,多名武裝分子,持槍向汽車掃射!
  • 看樣子,劉詩詩孩子小名不會是叫小獅子王吧!
    劉詩詩新劇《如果可以這樣愛》已經播到高潮,現在的劇情又是男女主冷戰又是被閨蜜背叛...女主角被虐的死去活來,然而編劇繼續下手不嫌事大
  • 涼山救火犧牲英雄追悼會,送別的群眾泣不成聲!
    (親人在現場悲痛欲絕)4月4日上午,沉痛悼念在四川木裡火災撲救中英勇犧牲烈士活動在涼山州西昌市火把廣場舉行。前來參加追悼會的社會各界人士逾3000人,與英雄父母、親友、戰友一起送別、祭奠30名撲火英雄。
  • 表揚!「衛生健康文明家庭」創建活動通報揭曉
    表揚!為充分發揮衛生健康文明典型家庭的示範引領作用,區委文明辦、區愛衛辦、區婦聯決定對96戶臨空港經開區衛生健康文明家庭和3個創建活動優秀組織單位進行通報表揚。
  • 【焦點】《新聲代》呂興陽:為父母和夢想努力!
    談家人:要變成下一個汪東城照顧爸媽 來自安徽的呂興陽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但爸爸媽媽卻沒有普通家庭的收入。身體不好的媽媽沒有辦法做太多事情,收入幾本為零,全家的生計都在爸爸一個人肩膀上。因為請不起音樂老師,MP3就成了呂興陽的「音樂老師」,每天呂興陽都會跟著MP3學唱,沒有專業老師教的唱功技巧,但他都會用心去詮釋歌詞的情感,在「音樂老師」的陪伴下,呂興陽一步步發光,從學校比賽到縣裡的唱歌節目,最終站在361°童裝《中國新聲代》的舞臺上。「我不會什麼技巧,能在這個舞臺上認識這麼多厲害的學員和三位老師,我終於可以跟他們學習了。」
  • 犧牲的「公安部功勳犬」「雪碧」
    11月20日犧牲的警犬「雪碧」,他的主人,公安部二級英模李江是我好友,在3年前的冬天,大年三十抓捕殺人犯時深受重傷
  • 女監「三代人」
    黑龍江省女子監獄已經走過了21個春秋,歷經了6屆監獄黨委,伴隨著60後民警的艱苦創業,70後民警的砥礪前行,80、90後民警的創新發展,女子監獄由一片荒蕪泥濘發展成為一座省級現代化文明監獄,成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並且獲得了2015
  • 2017款MacBook:歷時三代終有自己位置
    從第一代的青澀,再到第二代的小幅進步,不久前更新的第三代MacBook終於擁有了一席之地。
  • 果然,川普表揚了蓬佩奧……
    蓬佩奧早前關於希望美國過渡到「第二屆川普政府」的言論發布後(雖後又改口),迅速獲得川普的表揚
  • 【精選】孩子清華門口拍學士照,孩子嫌太熱,生無可戀臉!網友直呼:這樣有什麼意義?
    ④表揚細節「你在____上進步了很多」當孩子在某方面能力有所提升時,表揚細節,越具體越好,比如:寶貝,你在遊泳時手上姿勢更標準了,進步了很多!⑤表揚創意「這個方法真有創意」孩子的奇思妙想是創意和思考的積累,是孩子在嘗試無數次可能性方案之後才收貨的腦洞大開,表揚「真聰明」不如表揚「有創意」!
  • 【英翻】網評:韓國科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一種「長生不老藥」
    龍騰網看世界(關注小程序了解更多世界實時資訊)正文翻譯Korean scientists may have discovered 『elixir of youth』 that 『erases wrinkles』 and could even reverse brain and muscle decline韓國科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一種
  • 顏寧:我,網紅女科學家,不服來戰!
    在科研路上一路開掛,在網紅路上懟人無數,看似天不怕地不怕的顏寧,卻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軟肋」——她不僅是個科學家,而且是個女科學家。這一個「女」字,有時讓她欣喜,有時也讓她懼怕。在《開講啦》那期節目裡,撒貝寧反覆強調她是「女」科學家時,她便反問:「其實我對『女科學家』這個說法是拒絕的。為什麼科學家前面一定要加個『女』字呢?」
  • 漲知識:蘋果iPhone6s是蘋果的第幾代?
    下面回顧一下歷代iPhone的發布時間,順便期待一下iPhone6S的發布吧!
  • 加拿大被世衛組織點名表揚了!控制疫情做得好!網友:就是個笑話
    加拿大被世衛組織點名表揚:控制疫情做得好!網友:就是個笑話本文來源:這就是加拿大(ID:this-is-canada)「加拿大是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得很好的國家之一!」「WHO等到3月11日才宣布大流行。我們還能活著真是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