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去年,新年撞上新冠疫情爆發,家家戶戶都被殺得措手不及。在缺少防護物資的情況下,大家都被困在家裡戰戰兢兢,甚至連日常糧食的補充都受限,出入需要嚴格量體溫和出示通行證,更妄論回家過年了。
而今年的冬天,新冠疫情又開始反覆。為了有效地控制疫情,我們開始儘可能不聚餐、不聚會。如非必要,就地過年。
又要過年了,而回家,成為了你唯一的盼守。
但是今年,「就地過年」成了春節的關鍵詞。母親打來視頻,問「今年回家嗎?」你轉過頭去,悄悄抹掉眼角的淚珠,笑著說:「不給國家添亂,還是不回來了。」
看著母親絮絮叨叨說著在外過年要注意的事項,只有你自己知道,說出不回家這話的時候,你的心酸。回家,成了一種奢望,於是你無比懷念往年在開陽過年的日子。
新年以倒計時的方式加快了腳步,正街的燈籠已經高高掛起,馬路上張燈結彩,空氣中的年味也一天天地濃醇起來,忙碌的人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品味著迎接新年的快樂,這條走過無數遍的街,藏著多少開陽人的情懷?
熟悉的巷子
每次路過這個巷子,都會忍不住多看兩眼。這裡每塊溼漉漉的青石板,或許就是一段風月故事。每扇吱呀吱呀的木門,都像在訴說這裡長大的開陽人的青春。
滿目琳琅的兒童玩具、幼時覺得無比時尚的鞋子、購置的年貨都在這窄窄的巷子裡。時光荏苒、青春不復。只有走入這條巷子裡,才能邂逅屬於開陽人的過去,我們稱它為——回憶。
二小的後門——北街,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變化。入冬的天氣過於寒冷,街上幾乎沒有幾個人。復中錯雜的電線彰顯著這條街的過往,像極了舊電影裡的老弄堂。
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這條街就像是繁華鬧市裡的一片淨土,聽不到機械轟鳴和汽笛喇叭。只能聽到三三兩兩的老人聚在一起的交談,和孩子們銀鈴般的童音.
這口水井有多少年了?
雲開廣場的梅花開了,只是今年遠在他鄉過年的遊子們看不到了.
「白菜白菜,一塊錢斤一塊錢斤」
「老闆,經常買到勒,再便宜點」
小時候,一聽說要趕場,就會纏著爸媽,一定要一起去。三臺山這條馬路,每逢周五的時候,兩邊的商販就早早的來佔好位置,擺上自己的東西,然後靜靜等著周六的到來。
每個周六的清晨,住在這附近的居民,叫醒他們的不是鬧鐘,而是商販們的叫賣聲。他們會熱情地遞上自己的商品,喋喋不休的介紹,然後作為購買者的你再挑挑選選,砍個價.如此反覆。
趕場的熱鬧,從上午到下午,絲毫不減。
貴州人的最愛——洋芋!遠在他鄉不能回來的你,待開年後一定要回家吃一碗洋芋。
或者,看一場電影。
此文獻給那些因疫情不得回來的開陽人們
你在思念家鄉
家鄉也在思念你
待疫情結束後
抓緊回趟家吧
看看你印象中的開陽
到底有什麼變化
編輯|啊黎
終審|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