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深夜11點多,蕭山街頭,一陣急促的警笛聲打破了周邊的寂靜。飛馳的警車後面,跟著一輛救護車。
救護車裡躺著一個25歲的年輕小夥,因大面積心肌梗塞急待搶救。
這是一場和死神的賽跑,分秒必爭!
打報警電話的是小夥的舅舅石先生,當晚11點,臨浦派出所接到他的求助--「我外甥在蕭山第三人民醫院,現在大面積心肌梗塞,必須要轉院到第一人民醫院緊急搶救,你們能不能幫幫我……」
電話裡,石先生的聲音一直在顫抖。
從第三人民醫院到第一人民醫院有約15公裡路程,按照正常行駛速度,要開半個小時才能到。
時間就是生命,一分一秒都容不得耽擱,派出所決定立即提供幫助。
警車一路拉著警笛,帶著救護車呼嘯而去,路上的車輛聽到警笛聲,也紛紛主動讓行。
石先生說,外甥小汪25歲,前一天晚上通宵加班,白天回家沒怎麼休息,傍晚又去和朋友打籃球。打了一個小時,小汪忽然感覺胸悶乏力,但當時以為是最近太累了,也沒在意。
回家以後,胸悶的症狀一直沒有好轉,小汪才想到要去醫院。
就在第三人民醫院檢查就診的過程中,他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室顫、意識喪失,急診醫生立即進行搶救,在對他進行了半小時的心肺復甦後,小汪才恢復心跳。
醫生說,小汪突發大面積心肌梗塞,有嚴重生命危險,但醫院設備有限,無法進一步搶救,必須立刻轉院治療!
「他已經出現一次心臟驟停了,如果再次出現心搏停止,超過5分鐘就會對大腦造成嚴重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情況緊急,哪怕耽擱一分鐘,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如何才能在最短時間內趕到第一人民醫院?石先生想到了蕭山公安。
有警車開道,30分鐘的路程只開了十幾分鐘。因為送醫及時,小汪成功進行了手術,已經脫離危險。
事後,第一人民醫院的工作人員特地打電話給臨浦派出所的民警致謝。
醫生說,在平常的日子裡,十幾分鐘可能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小會,但對心肌梗塞病人來說,每一秒都很寶貴,早一秒接受搶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這次小汪能脫離危險,多虧民警當機立斷,及時伸出援手。
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魏文娟主任說,心梗患者以老年人為主,但是年輕人也不能忽視,因為年輕人缺乏「心肌缺血適應症」,一旦突發急性心肌梗死時,危害性會更大。一些年輕人很容易忽視早期胸悶、痛的症狀,從而錯過急救的最佳時機。
年輕心梗、猝死患者的主要高危因素有抽菸、酗酒、熬夜、心情焦慮、劇烈運動等。醫生建議,一旦出現胸痛不適,千萬不要耽擱,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來源:蕭山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