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The Sound of Silence,畫了這麼一幅畫。
寂靜之聲。
如果你能聽得懂歌詞的話,腦子裡會出現一片寂靜,但又能聽得到聲音這樣很奇妙的感覺。然後會有很多場景,就像放電影一樣,很有意思。裡面有一句「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我突然想到很多人學了啞巴式英語,寫東西從來不說。有的時候,就像唱歌一樣,有的東西就是要變成「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ever share」。
然後讓我了解到那個時候,地鐵站裡面,是有街頭塗鴉的。那一群人思維非常超前,所以說在這首歌裡面被描繪成了「prophets」,先知。我腦袋裡面有這樣的畫面。但是現在的地鐵站裡都是廣告。所以一開始我沒有想起來。
彪哥叔:可能現在的神是廣告之神。
對,neon god變成了ad god。
還有的話,就是一個東西可以用來進行很多變化。這首歌有很多版本,每個版本都有它自己的特色。還有就是這首歌寫的是一個神奇的事情,就是寂靜之聲。一開始感覺非常矛盾。因為寂靜就是沒有聲音的。發現有些東西在截然相反的時候,它的寓意就更深了。
在畫畫的時候,感覺用這種方式聽歌是非常有收穫的。還了解到這兩個人,一個是paul Simon,還有一個是Garfunkel,這兩個歌手從年輕的時候一直唱到白髮蒼蒼。
有的人講話,背後還有一層意思。但是他不會講出來。現在能感覺到他到底是在講什麼意思。
還有在睡覺的時候,本來我一直認為是沒有聲音的。但其實在夢裡面,它是有聲音的。你耳朵邊有一種很奇妙的聲音。
收穫就是能更會去觀察,去注意這些沒有注意到或細小的地方。還有就是你的心會靜。
喜歡我們就關注我們,歡迎點讚或打賞,或與我們一起參與u.lab 2x「系統變革加速器」實踐旅程,加入我們的「共同成長圓圈」。想更多了解我們,請打開文末「閱讀原文」。
「十二條成長心法」
(《人人文化》)
人人都可以成長。
弱點是一項潛在的資產;犯錯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遵循成長的原則行事。
成長和績效是一回事。
失衡可以是建設性的。
留意成長的臺階。
為成長設定時間框架,而不要原地踏步。
內在生命是可管理的一部分。
頭銜對成長並沒有什麼用。
人人都為自己的成長負責。
人人都需要夥伴的支持。
人人都為文化建設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