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iPhone複雜難做,傳9月才可能量產
第十代 iPhone(暫稱 iPhone 8)傳將首次採用 OLED 面板,讓果粉備受期待,不過在此同時,想買的果粉也要做好長期缺貨的心理準備。
紐約海納國際集團(SusquehannaInternational Group)分析師 Mehdi Hosseini 根據供應鏈消息指出,iPhone 8 將在 7 月量產,但搭載 OLED 面板的最高階機種,則要等到 9 月才會量產,原因是曲面 OLED 屏幕組裝過程較複雜。(Investors.com)
iPhone 8 傳有 3 款,但可能只有最高階機種採用 OLED 屏幕。據 Hosseini 估計,2017 下半年 iPhone 8 出貨規模將介於 1.1-1.2 億支,其中有約七成採用 5.1 吋 OLED 面板。
在需求大加上量產時間晚的狀況下,OLED 版 iPhone 8 大缺貨恐難避免。三星 Galaxy S8 設計定稿時間拉長,今年可能延後一個月上市,Hosseini 認為也是與 OLED 屏幕有關。
Hosseini 還表示 iPhone 將採用具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的雙鏡頭模塊,且新增臉部識別功能。(MoneyDJ新聞 )
Google 似乎考慮在美國推出廉價版 Pixel 手機去年發表的 Google Pixel 是一款訂價與 iPhone 一樣的高階旗艦,不過 Google 似乎也想切入低階市場了。
其實 Google 一直都有自己的低階 Android 手機計劃,稱作 AndroidOne,並把目標市場訂在印度、非洲等地,也曾鋪貨到西班牙,甚至日本。由於 Android One 的製造商有一些是很小、或沒什麼知名度的 OEM,開始自主設計手機、推出 Pixel 後,Google 似乎希望調整 Android One,納入 Pixel 的體系,然後在美國市場上市。
大致來看,今日的印度、非洲的 Android One 手機多是 2GB RAM,以及 1,300 萬像素的規格,但 SoC 幾乎沒有高通,多是搭聯發科的老 SoC,甚至不標示。儘管今年 7 月連手夏普、在日本推出的 Android One手機換上 Snapdragon617,但總體來說,對看慣華碩、小米中低階機的臺灣用戶來說,可能不會是吸引人的產品,不過到了美國市場應該會有調整。
由於廠商也不一定會全用 Google 的軟體服務,因此 Android One 並沒有達成原先想「讓所有人都使用 Google 服務」的計劃。此外,Android One 的部分機型對當地人來說也不見得便宜,規格也不盡理想,加上中國廠商的競爭,考慮在美國上市,就成為 Google 衝刺 Android One 銷量的新嘗試。
消息也指出,在美國上市後,Android One 可能會改變原先在開發中國家的策略,例如原本的放生更新,會改成與 Pixel、Nexus 看齊。不過,這款手機包括設計、合作廠商、規格等信息都沒有更多訊息,僅知道這批低價手機會訂價在 200 ~ 300美元,同時在今年年中上市。
相較之下,由於沒有在臺灣上市的關係,Google Pixel 的入門國際版水貨是訂在臺幣 25,000 元起跳,比坊間的 iPhone 7 大概貴了 5,000 元。至於美版則訂價在 649 美元。(t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