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百度貼吧醫療廣告事件,將技術公司拖入善惡爭辯的輿論漩渦,同為搜尋引擎公司的谷歌,卻一直踐行著「不作惡」的理念,以技術推動人類進步。
美國知名科技博客Ars Technica日前對所掌握的各種信息進行了總結,繪製出一份「谷歌2016年產品路線圖」。路線圖顯示,谷歌今年不但要推出新版Android作業系統,還要忙於自動駕駛汽車、虛擬實境、機器人、無人機和智能家居等一系列項目。
與往年一樣,又到了對谷歌新一年的產品路線圖進行整理和預測的時刻。在這裡,我們將對谷歌這個龐大的網際網路帝國在2016年可能從事的每一項產品和服務進行梳理。
與往年不同的是,谷歌今年成立了Alphabet傘形母公司,谷歌成為了Alphabet旗下一子公司,谷歌之前的許多副業也變成了Alphabet旗下子公司。因此,確切地說,我們要對Alphabet旗下所有業務進行梳理。
與往年一樣,這份報告是基於谷歌的聲明、相關傳聞和市場預測而總結出的谷歌2016年產品路線圖。因此,我們不能保證報告中所列出的每一項都能在今年得以實現。
1.Alphabet帝國
2015年,谷歌成立了Alphabet傘形母公司,谷歌成為了Alphabet旗下一子公司,谷歌之前的許多副業也變成了Alphabet旗下子公司。那麼Alphabet旗下具體都包括哪些子公司呢?根據谷歌提交的8-K文件顯示,Alphabet子公司包括谷歌、Calico、Nest、Google Fiber、Google Ventures、Google Capital和Google X。其中,谷歌的業務包括搜索、廣告、地圖、YouTube、Android和相關技術基礎設施。
事實上,Alphabet旗下子公司遠不止谷歌在8-K文件提到的那7個。據可靠消息稱,Alphabet旗下子公司還包括:
1)谷歌生命科學公司Verily: Verily的前身是「Google Life Sciences」,近期剛剛更名。Verily主要業務包括Baseline Study健康項目、智能隱形眼鏡和一款醫用腕上計算機。Verily與Alphabet另一家健康子公司Calico不同,後者專注於抗衰老研究。
2)Sidewalk Labs:2015年6月,谷歌宣布成立SidewalkLabs,新公司的重點是改善所有生活在城市的人們的生活,開發和培育城市技術,以便改變生活成本、交通效率和能源使用等問題。谷歌曾向《華爾街日報》透露,SidewalkLabs是Alphabet旗下子公司。
3)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據《The Information》網站報導,DeepMind也是Alphabet旗下一子公司。
4)自動駕駛汽車業務:當前,谷歌自動駕駛汽車業務隸屬於Google X子公司。上個月有知情人士稱,谷歌計劃於2016年將其自動駕駛汽車部門升級為獨立的子公司,位於母公司Alphabet傘形管理架構之下。而且,近期自動駕駛汽車部門還任命了自己的CEO。
5)ATAP:我們將ATAP列入到谷歌旗下業務,而不是Alphabet。ATAP的全稱是「谷歌高級技術與產品」,與Google X部門齊名。之前,業界普遍認為ATAP將成為Alphabet旗下子公司,但谷歌后來證實,ATAP將保留在谷歌。
谷歌近日還宣布,計劃成了一個單獨的雲業務部門,由VMWare聯合創始人兼CEO黛安•格林(Diane Greene)領導。但目前還不清楚,該雲業務部門將隸屬於谷歌還是Alphabet。
子公司將重新命名?
母公司Alphabet成立後,許多帶有「Google」字樣的產品脫離谷歌,成為Alphabet子公司。例如,Google Capital、Google Fiber和Google X等,都已經不再谷歌(Google)掌控之下。這不禁讓我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將來這些部門名稱中的「Google」字樣是否將被移除呢?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事情已經向這一方向發展。去年12月,Google Ventures已經更名為「GV」,並推出了「GV」 Logo和「gv.com」網站。也許有人會說「GV」是「Google Ventures」的開頭字母縮寫,但目前該部門的全稱就是「GV」。此外,Google Life Sciences也去掉了「Google」字樣,變成Life Sciences。
接下來,Alphabet旗下帶有「Google」字樣的產品還會繼續更名嗎?如果Alphabet將來只允許谷歌使用「Google」,那麼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樣會使得Alphabet看起來更像是一家獨立的公司,而不是像當前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谷歌的代名詞」。在不遠的將來,Google X很可能更名為「X Labs」。
在2月初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我們可能會聽到更多的相關信息。
2.Android無處不在
對於實際的產品,讓我們先從谷歌行動作業系統Android說起。如果本文列出的谷歌2016年產品路線圖最終成為現實,那麼很多產品都將基於Android平臺。可以說,Android幾乎無處不在。無論是智能手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機,還是PC,汽車、虛擬實境頭盔和物聯網設備,都將使用Android平臺。
Android如此之普及,以致於有消息稱,谷歌將把Android與Chrome OS相整合,以發力PC市場。
1)Android與Chrome OS相整合
《華爾街日報》率先報導稱, Chrome OS將被整合到Android系統中,合併後的新系統允許谷歌進入PC市場。隨後,Re/Code、TechCrunch和Business Insider等科技媒體也進行了同樣的報導。整個網際網路似乎一致認為,Chrome OS很快將與Android整合,這也意味著Android在不遠的將來將走進PC中。
《華爾街日報》還稱,谷歌會在2017年推出整合後的正式版本,而2016年會展示早期版本。桌面版Android需要谷歌和第三方應用開發者做出大量的調整,因此儘早推出該系統,讓相關方儘早做出調整似乎合情合理。
谷歌對此表示,目前還不準備淘汰Chrome OS,但公司同時也承認,正想方設法將兩大系統的優點整合到一起。一個開源項目可能永遠都不會「死去」,因此Chrome OS還會以某種形式繼續存在。但如果谷歌推出了整合後的桌面版Android,那麼很難相信谷歌會繼續重視Chrome OS。也許谷歌不會正式宣布扼殺Chrome OS,但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上宣布不再為Chrome OS開發重要新功能,而是把精力轉向桌面版Android。
Chrome OS有許多功能是Android目前所不具備的。但由於過渡要等到2017年,因此對於Android而言還有足夠的追趕時間。將Android與Chrome OS相整合變成一款PC作業系統,意味著需要對行動作業系統進行大量調整。我們認為,谷歌應該借這個機會對Android進行一次「大修」,以徹底解決長期遺留下的一些問題。例如,缺乏彈性,不能對系統進行及時升級等。
2)車載系統Android Automotive
谷歌已經擁有了一款車載系統Android Auto,但它並不是一款作業系統。Android Auto是一款運行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實際上是一個接口。手機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能顯示在汽車的儀錶盤屏幕上。汽車的信息娛樂系統仍運行在汽車自身的作業系統上,而谷歌想取代的正是這個作業系統。谷歌想讓汽車廠商預裝Android系統。
當前的汽車信息娛樂系統並不完美。正如市場向智慧型手機過渡時,硬體公司(當初是手機廠商,現在是汽車廠商)想推出一款智能設備,而谷歌想為他們提供軟體。
路透社去年5月曾報導,谷歌正在開發一款汽車信息娛樂系統,有望於Android M同時推出。一年後,Android M(Android 6.0 Marshmallow)如約而至,而車載娛樂系統卻不見蹤影。
該項目似乎被延遲了,因為有跡象表明,它仍處於存活狀態。例如,在谷歌發布的Android兼容性定義文檔(CDD)中,不但列出了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和手錶,也列出汽車。CDD文檔主要用來指導設備製造商如何開發與Android相兼容的硬體,並訪問Google Play等各種應用。
當前的汽車信息娛樂市場與當年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有些相似,只是晚了約7年而已。iPhone上市後曾一家獨大,直至Android上市兩年左右的時間,硬體廠商開始趨之若鶩,成為了iOS唯一競爭對手。
而在汽車市場,目前還沒有來自「iPhone」的競爭,迫使汽車信息娛樂廠商來提升其產品。當前的汽車信息娛樂系統其實並不完美,但汽車製造商似乎感覺良好。如果谷歌將來推出車載系統Android Automotive,相信要比當前的系統更優秀。但問題是,汽車廠商願意將該控制權讓給谷歌嗎?
3.Android N和Android未來功能
很明顯,在推出Android M(Marshmallow)之後,谷歌將推出新版行動作業系統Android N。根據最近的兩個Android版本Lollipop和Marshmallow,我們應該能夠預測出Android N的上市日期。
Lollipop和Marshmallow均在當年年中的Google I/O大會上發布了開發者預覽版,並在當年的10月或11月在正式推出。因此,我們預計Android N也將在2016年重複這一模式。
許多報導稱,Android和Chrome OS將合二為一。如果消息屬實,Android N能否如期推出呢?報導稱,谷歌會在2016年晚些時候發布整合後的Chrome/Android新系統預覽版,2017年正式推出。那麼,Android N和整合後的Chrome/Android新系統是否是同一款系統呢?還是作為權宜之計,先推出Android N,然後繼續開發合併後的新系統?因此,該問題存在兩種可能:
a. Android N和整合後的Chrome/Android新系統是同一款系統,由於項目龐大,發布日期可能推遲到2017年。
b.Android N正式版和整合後的Chrome/Android預覽版是兩款產品,Android N會按照傳統模式正常推出,而後者將於2017年推出,主要面向PC用戶。
無論下一版本的Android是否與Chrome OS相整合,我們都能很好地知道,下一代Android可能增加哪些新功能。
1)新的消息應用—和Google Hangouts說再見?
IM應用一直是谷歌的一個痛點。谷歌曾開發多款即時消息應用,如Google Talk、Google+ Messenger、Google Voice、Google Hangouts和各種Android SMS客戶端。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款應用真正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或者說達到了用戶對iMessage、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和騰訊微信等應用的鐘愛程度。其他公司投資數十億美元來發展IM應用,而谷歌似乎從未以應有的態度認真對待過IM。
《華爾街日報》近期報導稱,谷歌又在開發一款新的、智能消息應用,旨在重新攻佔該市場。報導稱,谷歌計劃將「聊天機器人」整合到新消息應用中,允許用戶在消息應用內諮詢各種問題。這些聊天機器人能搜索網際網路或其他信息源來回答用戶的提問。
該項目由谷歌通信副總裁尼克•福克斯(Nick Fox)領導,福克斯當前負責Hangouts、Project Fi和WebRTC等業務。報導還稱,福克斯曾提議收購IM應用技術公司200 Labs,但被後者拒絕。
《華爾街日報》稱,這將是一款新的即時消息服務,而Google Hangouts最終將被淘汰。至少谷歌何時推出該款應用,目前還是個未知數。但鑑於谷歌數月前才開始為該項目招兵買馬,相信距離正式推出還有較長一段時日。
2)分屏
目前我們已經明確知道,分屏功能即將到來。這不僅僅是因為所有的Android競爭對手都已具備該功能,而且在當前的Marshmallow版本中已經隱藏一個測試版本。這是一個存在漏洞、尚未完成的版本,但卻允許用戶水平或垂直顯示兩款應用,或以2×2的方式顯示四款應用。目前,該功能仍需進一步完善。
谷歌產品管理主管安德魯•鮑爾斯(Andrew Bowers)曾在Reddit的AMA(Ask Me Anything)上稱:「當前我們正在為Android N開發許多新內容,我們也希望早一點實現。其中,分屏功能是其中一項新功能。」
窗口管理是作業系統的核心功能,因此,當分屏功能開發完成後,需要完整的OS升級。
3)富媒體通信服務(RCS)
RCS是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推出的一項新標準,是SMS(簡訊)和MMS(彩信)的升級。RCS為基本的運營商信息服務增加了許多「即時消息」功能,如能看到某人何時在輸入、聯繫人狀態、消息發送狀態、地理位置共享,以及更大的圖片和視頻體積等。RCS還允許用戶輕鬆地將視頻和圖片發送給正在與其通話的好友,甚至是進行屏幕共享。
T-Mobile是美國首家部署RCS標準的移動運營商,其服務為RCS Advanced Messaging(RCS高級消息應用)。同樣,Sprint也推出了基於RCS標準的「Messaging Plus」。
2015年9月,谷歌也正式宣布將在Android中支持RCS。谷歌當時表示,已收購Jide Mobile公司幫助Android實現該功能。谷歌稱,將把RCS整合到Android系統中,允許SMS應用支持更多功能。此外,谷歌還計劃將部分功能整合到聯繫人等其他應用中。
SMS十分普及,雖然不是很完美,但幾乎無處不在。因此,利用新系統取代SMS將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但由於RCS得到了GSMA和幾乎所有運營商的支持,相信這一過渡在所難免。
鑑於RCS已經在部分Android發行版本中得到支持,我們認為,通過應用更新可將RCS普及到當前的SMS應用中。
4)Google Photos增加視頻編輯器
谷歌曾在Android 3.0 Honeycomb系統中推出過一款視頻編輯器,但其表現相當糟糕。於是,在Android 4.4 KitKat中被拋棄。但如今,谷歌似乎又要重新推出該功能。去年11月,谷歌收購了Fly Labs,後者主要開發視頻編輯應用。
Fly Labs將被整合到谷歌圖片(Google Photos)部門。Fly Labs開發了四款視頻編輯應用,我們認為,這些應用的主要功能都將被整合到谷歌圖片應用中。至於新應用是否還被命名為「Google Photos」還是個未知數。
5)Google Play播客應用
這又是一款谷歌曾經推出,後來放棄,現在又準備重新推出的產品。早在2009年,谷歌就推出了播客(Podcast)軟體Google Listen,但2012年被谷歌扼殺。2015年10月,谷歌重新宣布推出播客應用,並取了一個拗口的名字「Google Play Music Podcasts」。
當時,谷歌要求播客創作者登錄一個網頁提交其RSS feed,這允許谷歌在正式推出該應用時對整個播客種類有一個整體的了解。谷歌在該頁面上稱,該服務將「很快」推出。
6)Vulkan圖形API
微軟擁有Direct X,蘋果擁有Metal,而谷歌很快將擁有Vulkan。Vulkan是一個3D圖形API,由開源標準組織Khronos Group開發。
谷歌已在Android開發者博客網站上宣布,Vulkan圖形API將走進Android。谷歌稱,將與Khronos Group密切合作,讓Vulkan儘快兼容Android。此外,谷歌還聘請了3D圖形技術公司LunarG的整個移動團隊來幫助部署Vulkan。
雖然如此,谷歌讓不會拋棄OpenGL ES。谷歌表示,將同時支持OpenGL和Vulkan,以賦予開發者更多的選擇空間。支持新的圖形API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升級,我們預計Vulkan將預裝在Android N中。
7)Android放棄Java API改用OpenJDK
大多數2D Android應用都使用Java編寫,但谷歌正計劃將Java API從甲骨文專屬的Java開發套件(JDK)更換為開源的OpenJDK。谷歌已向VentureBeat證實,Android N將僅依賴於OpenJDK,而不是Android自有的Java API版本。
這條新聞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甲骨文正起訴谷歌在Android系統中使用了其Java技術。當前這起訴訟仍在持續中,但很顯然,谷歌認為轉向OpenJDK會降低未來的法律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從Java API更換為OpenJDK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各種各樣的小應用都需要從Java API過渡到OpenJDK,對於谷歌而言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同時也可能給應用開發者帶來不少問題。
8)日程安排自動化
有時,谷歌會「默默地」收購一家公司,讓我們猜測其意圖。但有時,谷歌在收購一家創業公司後,會發表文章詳述其未來計劃。在收購Timeful時,谷歌選擇了後者。
Timeful主要開發智能日程安排應用。如果用戶告訴Timeful應用每周想健身三次,那麼Timeful就會根據用戶的日常安排及重要性,為用戶合理安排健身日期。
Timeful屬於一款日曆應用,因此整合到Google Calendar中是合情合理的。谷歌當時稱,Timeful能以多種方式整合到郵件和日曆等應用中。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些產品將具備自動調度功能。
9)Google Play進軍中國
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但谷歌卻並未積極參與該市場,因為幾年前已經退出中國內地市場。
但自從推出Alphabet母公司後,谷歌似乎有意重返中國市場。谷歌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稱:「Alphabet旗下每個部門都擁有在哪個國家運營的決定權。」
2015年9月,多家媒體報導稱,谷歌2016年將重返中國市場,率先推出專為中國市場而定製的Google Play應用商店。該應用商店中的應用將全部得到監管部門的批准。
當前,Android在中國並沒有官方應用商店,因此中國的Android應用商店相對分散,奇虎、騰訊、百度、小米和華為等都擁有自己的Android應用商店。
但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谷歌曾與Android設備製造商籤署了「移動應用發布協議」(MADA),要求Android設備製造商預裝谷歌所有應用,並將谷歌搜索設置為默認搜尋引擎。該協議僅適用於谷歌有業務運作的市場,正是這一點,促使中國市場出現了多家Android應用商店。
但當谷歌正式重返中國市場後,在中國銷售的所有的新Android設備都將在一夜之間突然預裝Google Play?谷歌會賦予設備廠商足夠長的過渡時間嗎?還是谷歌將為中國市場制定不同的政策?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我們看到的MADA協議屬於機密文件,而且是幾年前的舊版本。也許新版協議已經明確進軍中國市場後的相關政策,但目前我們尚未得到相關信息。
4. 谷歌發力虛擬實境(VR)
谷歌曾展示一款虛擬實境紙盒Cardboard。它的外形雖不起眼,但在組裝完成後,Cardboard可以利用用戶的智慧型手機和內置的一副鏡片,為用戶提供虛擬實境體驗。雖然用戶體驗不是很完美,但畢竟成本低廉。曾有人問Oculus創始人帕爾默•拉基(Palmer Luckey),Oculus Rift是否有能力與谷歌的廉價產品Cardboard互競爭,拉基的答案是:「這是拿葡萄酒與渾水相比。」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谷歌發展Cardboard的決心。2015年4月,谷歌推出了「Works with Google Cardboard」項目,可允許第三方生產與Cardboard相兼容的虛擬設備。例如,玩具廠商Mattel就推出了一款基於Cardboard的虛擬實境產品View-Master。
其實,Cardboard只是谷歌發力VR的冰山一角。谷歌似乎正逐漸將VR技術整合到所有端到端解決方案中,只是目前我們還不清楚具體將以何種形式呈現。但我們知道的是,谷歌將大量資源應用到VR項目中。
首先體現在員工方面。許多谷歌優秀員工,包括高級管理人員,都加盟到VR團隊。例如,谷歌搜索業務首席設計師約翰•維立(John Wiley)已停止手頭工作,加盟VR團隊;Google Now和Android Wear設計師亞力克斯•弗拉伯格(Alex Faaborg)也同樣加盟到谷歌VR團隊。
至於谷歌要開發什麼產品,《華爾街日報》稱,谷歌正在開發一款基於Android的系統,用來運行VR應用。此外,谷歌還在開發一種3D音頻產品。近期,谷歌剛剛收購了VR音頻技術公司Thrive Audio。
1)谷歌處理器
為了獲得足夠的動力來運行VR項目,谷歌還有意開發自己的處理器產品。據《The Information》網站報導,谷歌已接觸多家零部件廠商,討論針對VR和增強現實(AR)產品聯合開發處理器。
我們認為,如果開發VR處理器,谷歌無需做一款革命性或專屬產品,基於當前的ARM架構進行開發即可。一旦VR真正騰飛,相信高通就會提供一系列針對VR的SoC。既然谷歌是一個開拓者,目前還是有必要開發這樣一款晶片產品。
還有報導稱,谷歌還計劃對攝像頭圖像傳感器進行重大調整,用於驅動增強現實(AR)設備。谷歌自身的行動似乎也在支持上述報導。例如,谷歌曾公開招聘「多媒體晶片架構師」,負責「多媒體晶片開發工作」。谷歌對該職位的要求是:擁有圖像和視頻SoC相關工作經驗。
我們認為,Cardboard只是一款初步的產品,相信谷歌最終會推出真正的VR產品。
5.谷歌物聯網生態系統
谷歌已經推出了一款家庭自動化產品,那就是無線路由器Google OnHub。雖然Google OnHub已經以200美元的價格開售,但仍籠罩在神秘的面紗之下。
谷歌稱,Google OnHub是為「Google On」而開發,但我們還不知道「Google On」是什麼。除了WiFi,Google OnHub還支持藍牙和802.15.4,這一點谷歌也沒有說明將用來做什麼。
我們認為,Google OnHub只是「Google On」眾多產品中的一款。「Google On」應該是谷歌家庭自動化生態系統的名稱,只是谷歌從未證實過。
谷歌擁有大量「物聯網」項目,如Brillo。Brillo是一款基於Android、針對嵌入式設備而設計的作業系統。這是一款輕量級作業系統,用來運行所有的物聯網設備,如門鎖、燈泡,以及其他各種傳感器。Brillo支持ARM、x86和MIPS硬體,最低運行條件為128MB存儲和32MB RAM。目前,Brillo的使用採用邀請制。
Brillo是一款作業系統,而Weave是谷歌的通信平臺。Weave支持設備設置、手機-設備-雲之間的通信,以及用戶通過行動裝置和網際網路進行互動等,其目標是實現所有設備之間的通信。Weave具有跨平臺和API開放等特性,鎖門時,Weave還能幫助家中的燈泡、空調等設備自動感知並關閉電源。
Thread是谷歌的低能耗網絡協議,與藍牙LE、ZigBee和Z-Wave同為直接通訊協議。所有這些低能耗協議旨在解決同一個問題,那就是能耗問題。WiFi和藍牙的能耗較大,而這些低能耗物聯網協議能讓幾節AA門鎖電池持續數月。
一旦上述產品正式運行,我們就會看到谷歌其他產品加入到這個家庭自動化生態系統中。首款產品應該是Android TV,這一點已經得到Android TV工程項目精力薩斯查•普魯特(Sascha Prueter)的證實。
6.Nest的神秘音頻產品
Nest早已走進千家萬戶,其產品包括Nest Learning Thermostat恆溫器、Nest Protect煙霧探測器和Nest Cam智能安全攝像頭。如今,Nest又準備進軍家庭音頻市場。
去年年中,Nest發布一則招聘啟事,為「Nest Audio」尋找負責人。Nest在招聘啟事中稱,該負責人將領導Nest Audio音頻團隊,負責為Nest產品開發音頻路線圖。
這很容易讓人想到,Nest正在開發一款類似於Sonos的智能音響系統。除此之外,我們目前還想不到其他產品。
7.谷歌眼鏡捲土重來
前文說到Nest,谷歌眼鏡(Google Glass)項目目前就在Nest創始人託尼•菲德爾(Tony Fadell)掌管之下。谷歌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已經表示,Google Glass已經從Google X實驗室畢業,並對戰略進行了調整。多家媒體報導稱,谷歌眼鏡項目已更名為「Project Aura」。
近期,新版谷歌眼鏡出現在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資料庫中。新版谷歌眼鏡有些改進,如能夠摺疊;折射稜鏡正對眼睛,而不是在眼睛的右上方等。有報導稱,這是谷歌眼鏡企業版,僅提供給企業用戶,並不面向大眾銷售。
報導還稱,該款谷歌眼鏡搭載英特爾Atom處理器,擁有更好的電池續航能力,更好的WiFi連接能力,以及改進的散熱管理。據悉,新版谷歌眼鏡擁有一個外置電池組,以提供充足的電池續航時間。
義大利眼鏡製造商Luxottica正在幫助谷歌打造時尚版谷歌眼鏡。據Luxottica CEO稱,谷歌眼鏡將分為三個版本。我們認為,企業版是谷歌眼鏡的第二個版本,而第三個版本就是前文所說的「Project Aura」。
另據《The Information》網站報導,谷歌眼鏡團隊還在開發一款「無屏」版谷歌眼鏡,主要針對運動愛好者。我們認為,這應該是一款類似於Motorola Hint的藍牙耳機。該報導還稱,Project Aura有望於2016年推出。
8.YouTube想變成Netflix
去年10月底,YouTube推出每月9.99美元的YouTube Red無廣告視頻服務,為訂閱用戶提供YouTube、YouTube Music和YouTube Gaming全平臺「免打擾」強化觀看體驗,從而向Netflix發起挑戰。
但目前,YouTube Red僅提供一些免廣告內容,以及YouTube部分本土明星的付費內容,如YouTube當紅遊戲主播PewDiePie。如果能添加電視或電影內容,相信會進一步提升該服務的吸引力。
事實上,谷歌已經在通過Google Play向用戶提供一些電視和電影。鑑於YouTube與Google Play的關係,相信YouTube將很容易獲得電視和電影播放權。
9.谷歌自動駕駛汽車
我們聽說谷歌Google X部門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已有多年時間,但直至談及商業化問題時,該部門才真正變得炙手可熱。近期關於谷歌自動駕駛汽車的最大新聞源自雅虎汽車頻道,該報導稱福特將與谷歌成立合資公司,推出基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打車服務。但在隨後的CES展會上,福特並未提及此事。是媒體搞錯了?還是雙方暫時不願公開合作事宜?
谷歌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刺激了市場興趣,但商業化一直是個難題。汽車廠商擔心,一旦自動駕駛汽車發生車禍,他們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為此,雅虎網站的報導稱,福特計劃與谷歌創建一家合資公司,由福特負責製造基於谷歌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但並不承擔法律風險,而谷歌也擁有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合作的權利。
由於雙方尚未證實此事,我們也不知道這樣的合作是否會到來。但該戰略與谷歌之前的表態相一致,谷歌之前曾表示,不會自主生產自動駕駛汽車,而是會尋求合作夥伴。
雅虎網站的報導還稱,該合資公司將提供打車共享服務。顯而易見,自動駕駛汽車尤其適用於打車服務市場。如果這樣,意味著谷歌無需面向任何人銷售自動駕駛汽車。
谷歌自動駕駛汽車內置多種傳感器和計算機,使得汽車成本十分昂貴。谷歌最早的自動駕駛汽車原型使用的是Velodyne公司的LIDAR傳感器,後者售價高達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萬元)。
為解決高成本問題,谷歌似乎有意開發自己的LIDAR系統,這一點從谷歌的招聘啟事中可略窺一斑。此舉合情合理,因為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款商業化的自動駕駛汽車,因此沒有哪家零部件廠商能夠提供谷歌所需要的零部件。當發明一款新類別產品時,許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來做。
但不久的將來,三星可能會助谷歌一臂之力。三星近期宣布,將成立一個自動駕駛汽車零部件部門,專注於信息娛樂和自動駕駛。此外,谷歌也在致力於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軟體性能,以提供更好的駕駛體驗。
Google X部門已經任命福特前高管為部門CEO,意味著該部門有望在今年將升級為Alphabet子公司。谷歌當前的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還有4年時間。
10.谷歌機器人項目Replicant
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2013年離開Android部門,轉而負責Google X旗下一機器人部門。在半年的時間內,該部門收購了8家機器人技術公司,包括Schaft和Boston Dynamics等。魯賓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稱,這是一個「登月項目」,已制定出未來10年的發展計劃。但一年後,魯賓從谷歌離職。
對於魯賓的離職,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曝光了一些細節內容。Replicant機器人部門雖然收購了10家機器人技術公司,但在魯賓離職之前,並未將其整合在一起。報導稱,這10家公司的技術各不相同,且分布在不同的國家,從事不同的研究項目。許多內部人士認為,這些併購令人感到混淆和失望。
Business Insider的報告還稱,魯賓原來的計劃是,在2020年推出消費者版本機器人。我們之前也聽說過,這些機器人將扮演「人類助手」的角色。《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稱,谷歌機器人部門可能為富士康製造機器人。彭博社則報導稱,該部門還在開發開源機器人作業系統(ROS)。但鑑於魯賓的離職,這一切能否兌現還是個未知數。
11.成立新公司Sidewalk Labs
2015年6月,谷歌宣布成立SidewalkLabs。新公司的重點是改善所有生活在城市的人們的生活,開發和培育城市技術,以便改變生活成本、交通效率和能源使用等問題。
到目前為止,SidewalkLabs僅有的一個公開項目是「LinkNYC」。該項目旨在紐約部署500多臺外觀時尚的WiFi電話亭,為市民提供免費的WiFi及電話通話服務。LinkNYC稱,其目標是消滅收費電話。
據該項目的網站信息顯示,已經部署2臺WiFi電話亭,但大部分功能尚未開通。LinkNYC最終的目標是取代紐約市的7500部付費電話。Sidewalk Labs稱,LinkNYC只是公司著手解決城市問題的項目之一。因此,相信今年我們會聽到來自Sidewalk Labs的更多消息。
12.網際網路接入項目
在美國,谷歌光纖(Google Fiber)仍在緩慢部署。但谷歌喜歡同時從多角度解決問題,於是在網際網路接入方面推出了多個項目。所有這些項目都擁有一個共同目的:為沒有網際網路連接的地區提供寬帶接入服務。
1)Project Loon熱氣球項目
谷歌Project Loon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隸屬於Google X部門,其目的是讓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能接入網際網路。谷歌希望利用熱氣球為農村、偏遠和不發達地區提供廉價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谷歌曾表示,Project Loon項目即將部署完成,屆時將生產和發送成千上萬的熱氣球,從空中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讓偏遠地區的人們也能使用網際網路。這些熱氣球將會在20公裡以上的高空組成一個高科技通信網絡,然後將網絡信號覆蓋到地球表面。
2)Project Titan太陽能無人機項目
Project Titan項目旨在利用太陽能無人機為偏遠地區居民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谷歌2014年收購無人機公司Titan Aerospace,而Project Titan便是Titan Aerospace旗下產品。
Titan Aerospace已經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了試飛申請,並獲得了許可對無人機展開測試。谷歌(Google)現任CEO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2015年MWC大會上曾表示,Project Titan項目複雜程度高於Project Loon,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
3)SpaceX衛星網絡
在熱氣球和無人機之後,接下來就是衛星。《The Information》網站報導稱,谷歌正在討論投資火箭製造商Space X,從而進一步加強其在衛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領域的努力。
SpaceX已經表示,計劃建造並發射4000顆在低空繞地球軌道運轉的通訊衛星,以提供廉價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SpaceX的低空通訊衛星距離地球約750英裡,比一般通信衛星距地面2.2萬英裡的距離要短很多。
很快,這一傳聞似乎變成了現實。SpaceX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投資者包括谷歌。之前谷歌主要通過Google Ventures和Google Capital進行投資,以谷歌(Google)身份投資尚屬罕見。當前,谷歌和另一投資者Fidelity擁有約SpaceX近10%的股份。
13.Project Wing無人機項目
除了從頭頂為所有人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外,谷歌還希望利用無人機為人們投遞包裹。
目前,谷歌已經開發出了一款無人機原型。該無人機採用了「tail sitter」這種非常尋常的設計,即飛機和直升機的混合。在垂直起飛後,它還能在水平位置盤旋飛行。對於快遞包裹而言,該設計非常實用。它能讓飛行器在原地盤旋,然後利用絞盤把包裹放在地面上。
谷歌推出無人機項目聽起來有些古怪,因為谷歌並沒有太多的產品需要投遞。因此,如果該項目最終變成一項真正的服務,很可能是授權給其他公司。很顯然,亞馬遜是理想的潛在用戶,但亞馬遜也在研發自己的無人機。
Project Wing無人機項目也隸屬於Google X部門,但與其他「登月」項目相比,該項目似乎距離我們較近。該項目負責人大衛•沃斯(David Vos)稱:「我們的目標是在2017年推出商業化服務。」
14.Makani—會飛的風力渦輪發電機
這款會飛的風力渦輪發電機來自谷歌的Makani Power項目。谷歌2013年收購Makani Power,併入Google X實驗室。Makani Power的原計劃是用風箏為船隻提供動力,但谷歌決定利用Makani Power研究在高空飛行的風力渦輪機,旨在製造低成本、可再利用的能源。
在風力夠強的時候,這種風力渦輪機可像風箏一樣被繩子牽引飛上天空發電。與傳統風力渦輪機相比,新產品可節省90%材料,所產生的能量較傳統風機高50%。
Makani能否變成現實還是個未知數。鑑於該設備的體積,估計要面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挑戰。Makani最初的原型採用20kW設計,去年穀歌表示將生產和測試600kW原型產品。
15.Calico—死亡問題尚未解決
Calico是谷歌的抗衰老研究部門,成立之初隸屬於谷歌(Google),但如今已成為Alphabet旗下一子公司。
Calico尚未「解決死亡」問題,根據其網站信息顯示,Calico正與其他研究機構合作,研究人類衰老原因及相關問題。這些合作夥伴包括AncestryDNA、The Buck Institute、QB3、Broad Institute、AbbVie和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
16.Verily—谷歌生命科學部門新名稱
Verily是「谷歌生命科學」(Google Life Sciences)部門的新名稱,由於該部門已經脫離谷歌,成為Alphabet子公司,因此在名稱中放棄「Google」字樣理所當然。
Verily的主要業務包括Baseline Study健康項目、智能隱形眼鏡和一款醫用腕上計算機。Verily與前文談到的另一家健康子公司Calico不同,後者專注於抗衰老研究。
此外,Verily還與製藥巨頭強生公司合作,創建了一家名為「Verb Surgical」的機器人公司,致力於研究更加智能和廉價的手術機器人。強生是醫療設備領域的先鋒,而Verily計劃利用谷歌在機器學習及圖像處理領域的專業性讓機器人更智能化。
17.DeepMind—谷歌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DeepMind是谷歌2014年收購的一家人工智慧公司,如今已成為Alphabet旗下子公司。DeepMind主要專注於機器學習技術,近期在指導一臺計算機如何執行特定任務,方法是通過玩遊戲。
DeepMind建了一個神經網絡,並在《打磚塊》(Breakout)遊戲上測試。除了屏幕上的內容和分數外,沒有其他輸入,該程序就知道如何以最佳方式按下控制器上的按鈕,而且玩得比任何人都更厲害。
建立一個程序專門對付《打磚塊》並不算是突破性研究,但DeepMind的程序是「通用」人工智慧程序,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靈活、通用和自適應」。同樣的算法還可以在其他31款遊戲中打敗人類玩家。DeepMind還表示,希望將該技術應用到《Quake》這樣的3D遊戲和其他更複雜的任務中。
18.ATAP依舊瘋狂
「谷歌高級技術與產品」
ATAP的全稱是「谷歌高級技術與產品」,與Google X部門齊名,目前隸屬於谷歌,而不是Alphabet。ATAP部門由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前主管雷吉娜•杜根(Regina Dugan)領導。
ATAP小組遵循DARPA首創的嚴格的研究計劃:聘請一些外界專家,給他們兩年的時間來進行一些有意義的研究。兩年後,這些項目或者被關閉,或者從ATAP中剝離出來,讓研究人員在有限的時間產生一種緊迫感。
ATAP小組傾向於解決許多雄心勃勃的硬體問題,這會吸引大量眼球,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很少見到該小組研究出的任何種類的商業產品。唯一一款上市的產品名為「Spotlight Stories」,是一款智慧型手機應用,它藉助3D和2D動畫、360度全景視頻、立體聲音效和傳感器融合技術,讓用戶盡情地沉浸在專為行動裝置打造的故事世界裡。
ATAP很少給出其項目的上市日期,即使給出了上市日期,也往往會推遲。這是一個相對混亂的部門,但我們認為這正是ATAP的看點。
1)Project Ara—模塊手機項目
Project Ara項目旨在開發一款模塊化手機,SoC、電池、攝像頭、屏幕和其他零部件均可隨意拆卸和組裝,其目的是允許用戶根據需求輕鬆更換模塊,且方便升級。
該項目2013年10月發布,到目前為止尚未推出商業化產品,但已經取得一些進展。在去年的Google I/O大會上,ATAP展示了能夠開機運行的原型產品。開機後,向手機添加攝像頭模塊,然後進行拍照。
按照原計劃,該產品將於去年上市,但最終被延遲,谷歌也並未給出原因。現根據Project Ara項目的Twitte頁面顯示,該產品有望於今年率先在美國推出。
2)Project Tango—3D掃描手機
Project Tango是一系列內置計算機視角傳感器的手機和平板電腦,這些設備支持3D室內繪圖、深度感應和增強現實等功能。 經過ATAP部門兩年的孵化,Project Tango於去年走出ATAP,成為谷歌的一部分。
Project Tango 2014年推出了開發者工具包,據谷歌稱已售出3000多套。在2014年的Google I/O大會上,谷歌和LG宣布將於2015年推出商用產品,但並未兌現。去年,英特爾和高通也展示了Project Tango原型產品。
最大的新聞還是在2016年的CES展會上,谷歌和聯想宣布,首款Project Tango商用產品將於今夏推出,售價將低於500美元。
3)Project Soli—基於雷達的手勢操控
Project Soli項目是採用微型雷達捕獲細微動作,能夠為可穿戴設備帶來極其精準的虛擬控制、甚至為行動裝置帶來豐富的動作和手勢接口。
該項目將小型雷達內置到非常小的晶片中,可植入任何智能手錶和智能眼鏡等可穿戴設備中,從而實現更精確的手勢操作。與通過攝像頭檢測動作的常規系統相比,Project Soli能識別一些非常細微、複雜的手部動作,更具發展前景。
Project Soli在去年的Google I/O大會上展示了其產品,運行效果還不錯。該部門還表示,會在2015年推出API和開發者工具包,但顯然是延遲了。Project Soli仍在網站上稱:「計劃推出開發者工具包」。
4)Project Jacquard—衣物觸控
Project Jacquard項目旨在把電子元件「編織」到纖維中,使布料變為為觸控板。用戶手指可以在布料上滑動,控制附近的電子設備。
目前,有關Project Jacquard項目的展示通常與手機配對。但如果身邊已經有了手機,為什麼不直接觸摸手機呢?對於一塊觸摸板,要想真正利用起來,還需要一塊顯示屏。因此,Project Jacquard產品將來很可能成為谷歌眼鏡的配件。
在2015年Google I/O大會上,谷歌與服裝廠商Levis達成合作協議,將Project Jacquard技術整合到Levis服裝中。與大部分ATAP產品一樣,雙方並未給出具體的產品上市日期。
5)Project Abacus—安全驗證機制
Project Abacus是一套智慧型手機驗證系統,目的同樣是取代密碼。Abacus實際上是一種基於用戶習慣的驗證手段,它仍使用傳統的密碼、圖案作為基礎驗證,但在設備開啟後,會啟用一個習慣驗證機制,通過用戶的操作或打字速度、發聲習慣,來判斷用戶是否為設備所有者。如果不是,設備將限制應用訪問權限或是自動鎖定,保證用戶信息安全。
ATAP部門主管杜根在去年的Google I/O大會上稱,與指紋傳感器相比,Abacus驗證系統的安全性要高出近10倍。Abacus安全驗證系統對手機電池續航是一個考驗,因為它需要調用GPS、前置攝像頭和其他多種傳感器。
6)Project Vault—安全存儲卡
Vault是一款運行獨立安全系統的microSD存儲卡。該安全系統是一個定製的實時作業系統(RTOS),並配以一套加密方案對數據進行加密。Vault安全存儲卡的特色在於內置ARM架構處理器、NFC晶片、天線以及先進的加密功能,從而實現更好的數據安全性,並且不容易被破解。
Vault支持Android、Windows、OS X及Linux等主流系統,擁有廣泛的兼容性。在去年的Google I/O大會上,Project Vault發布了該項目的原始碼,以便開發者了解其工作原理,從而信任該平臺。
19. 谷歌新園區
去年2月,谷歌公布了對加州山景城主園區進行「重新設計」的詳細計劃,這也是谷歌首次重新設計和建造自己的辦公樓。
谷歌表示,這一園區將採用「輕量化的塊狀結構來建造,因此可以快速移動」。理論上講,某團隊使用的辦公空間可以整體遷移至園區的其他位置,以便與其他團隊合作。半透明的遮雨棚將覆蓋每一棟建築物,從而更好地利用自然光。
當然,谷歌重新設計辦公園區也面臨一些挑戰,如足夠的用地。谷歌雖然提交了用地申請,但市議會僅批准谷歌所要求的25%的空間。據悉,谷歌還面臨其他選項,但目前尚不得而知。
20.期待2016!
以上就是我們認為谷歌(確切說是Alphabet)在2016年要做的所有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谷歌發展得越來越大。今年,谷歌還會推出一些新事物,從而讓公司在明年變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