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張志銘教授、楊春雷檢察長、卞建林教授做大會主題發言

2021-03-03 辯護參考

正義網:今天的研討即將開始。網友可在以下網址回看昨天的研討會內容:http://live.jcrb.com/html/2015/1107.htm(3日上午的);http://live.jcrb.com/html/2015/1108.htm(3日下午的)

徐鶴喃(國家檢察官學院科研部主任、《學報》主編):尊敬的李檢,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代表,大家早上好。按照會議的議程,現在我們開始本期論壇的又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請三位專家做大會主題發言,他們分別是張志銘教授,楊春雷檢察長,卞建林教授。首先先對三位教授的到來和他們即將做的主旨發言表示感謝和歡迎。


徐鶴喃(國家檢察官學院科研部主任、《學報》主編):首先,第一位做報告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張志銘教授。他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法理學大家,對於今天的議題,他將從自己長期的思考和關注的角度,給大家做非常精到的主旨演講。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感謝主持人的介紹。我這個命題叫「以審判為中心的政策取向和學理知識」,主要講三個方面的體會。第一,要正視問題。四中全會《決議》中有很多關於改革發展的新提法,相對於其他一些問題,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不是體制方面的,但是重要的。這個提法非常值得重視。我昨天聽了大家的發言,都認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其真實含義就是以庭審為中心、以證據為中心,目前我們研討的水平或者說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是這樣的認識。以審判為中心就是以庭審、以證據為中心,我自己認為這樣表述是正確的,但是還沒有到位。這是我談的第一點感受,就是我們要正視問題。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感謝主持人的介紹。我這個命題叫「以審判為中心的政策取向和學理知識」,主要講三個方面的體會。第一,要正視問題。四中全會《決議》中有很多關於改革發展的新提法,相對於其他一些問題,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不是體制方面的,但是重要的。這個提法非常值得重視。我昨天聽了大家的發言,都認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其真實含義就是以庭審為中心、以證據為中心,目前我們研討的水平或者說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是這樣的認識。以審判為中心就是以庭審、以證據為中心,我自己認為這樣表述是正確的,但是還沒有到位。這是我談的第一點感受,就是我們要正視問題。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感謝主持人的介紹。我這個命題叫「以審判為中心的政策取向和學理知識」,主要講三個方面的體會。第一,要正視問題。四中全會《決議》中有很多關於改革發展的新提法,相對於其他一些問題,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不是體制方面的,但是重要的。這個提法非常值得重視。我昨天聽了大家的發言,都認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其真實含義就是以庭審為中心、以證據為中心,目前我們研討的水平或者說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是這樣的認識。以審判為中心就是以庭審、以證據為中心,我自己認為這樣表述是正確的,但是還沒有到位。這是我談的第一點感受,就是我們要正視問題。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如何正視問題,這是我今天談的第二點體會。正視問題就是要認真解讀《決議》,「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這樣的表述背後所隱含的關於中國司法制度改革的政治取向,不是現在就表現出來,也許是今後的一種方向,在證據、在庭審等一些具體工作中展開,這是一個大問題。而這個大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這是一個趨勢性的。正視取向是什麼?要認真地解讀這個文本。這幾年,我們對檢察制度改革的研討非常關心,最後的落腳點就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經得起法律的經驗。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如何正視問題,這是我今天談的第二點體會。正視問題就是要認真解讀《決議》,「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這樣的表述背後所隱含的關於中國司法制度改革的政治取向,不是現在就表現出來,也許是今後的一種方向,在證據、在庭審等一些具體工作中展開,這是一個大問題。而這個大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這是一個趨勢性的。正視取向是什麼?要認真地解讀這個文本。這幾年,我們對檢察制度改革的研討非常關心,最後的落腳點就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經得起法律的經驗。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我讀這個「法律的檢驗」,經得起法庭、經得起庭審的檢驗,這樣跟前面半句更加匹配。什麼是經得起法庭、庭審的檢驗?如果僅僅在合法性的意義上講,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這是不匹配的,所以,不應該僅僅理解為「經得起法律的檢驗」是合法性檢驗,像證據不是簡單的合法性問題,證據還有相關性的問題,合法性也很重要,還有其他。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第三,我們做一點學理上的分析。從檢察官的角色,這是更加針對、更加現實的思考問題的坐標。我們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者的坐標不一樣,把它引用入參數,引入的參數越多,穩定性就越大。我們要更多的換位思考,你今天是檢察官,說不定明天就是法官,所以要換位思考。我想,關於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這不僅僅對於檢察院,對於法院也至關重要。這樣的一個提法,強調檢察院對於公安偵查有更強的引領作用,公安還沒在場呢?他願意嗎?更多一點範圍的思考,在這方面也許我們能看到一點非常新的東西。我為什麼是這麼想的?如果我是檢察官,我的想法跟你們完全一樣,因為我是學者我就講學者的思考。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我分析一下,什麼叫「以審判為中心」。什麼叫「以什麼為中心」?如果從形式意義上分析,它就是一種符號。「以什麼為中心」如果不是主旨的論壇,這樣專業的事情我們到底是以誰的意見為準,為最後我們作出決定的憑據?我更願意理解為,以審判為中心,由誰來做這樣的一個擔當。我可以很不喜歡他,但是由於制度是這麼設計的,我也願意放開這樣的想法。公、檢、法都怕自己的地位被削弱,非常可以理解。檢察事業的改革,真正要做好的是法律監督,這篇文章到現在為止還有不足,還有很大的空間,它是一個重大而艱難的問題。我們要形成自己有品質的意見。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第二,從做事的意義上來思考這個問題。檢察機關是司法機關,法院也是司法機關,司法的概念就非常重要。到底什麼是司法?我們講以審判為中心,司法就是審判嗎?在國外不是這樣的,或者叫裁判。在中國的用語是有一個具體的語境的,至少在現在講到司法,肯定想到檢法兩家。什麼叫司法?在國際上,到目前為止,司法在我看來,它主要是法庭,主體我把它隱掉了,我們不講主體,法庭是作出針對案件爭議裁決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怎麼作出的,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裁判裡面的重中之重,最關鍵的問題——運用法律認定案件事實。到底是誰在認定案件事實?檢察機關主要在舉證質證方面做文章,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是論證。在法庭上的論證過程中,主要是舉證、質證、論證,最後對案件事實認定的,起決定影響的是論證的結果,所以檢察機關一定要在論證的角度上扮演什麼角色,誰論證,一般來講是法庭,法官來論證。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兩高」都有解釋法律權,司法有公權力的,也有私權力的,我們到目前為止也認為,法院、檢察院是主體,但是大家要認識到,法庭、法官才是司法認定的主導者,而其他主體只是司法過程的參與者,這個叫司法主導者和司法參與者,是在理論上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概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就是以庭審為中心,以審判為中心只是強調以庭審為中心,以證據為中心,這是一個模糊的認識。我的結論就是,要重視四中全會《決議》中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我們真正在學理上、在法理上,做一種更加開放的、更加深入的研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會有更多的理論自信,或者叫檢察理論,檢察實踐的自信。

楊春雷檢察長: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與檢察工作

徐鶴喃(國家檢察官學院科研部主任、《學報》主編):張老師給我們提了很多問題,我們接下來認真消化,認真思考。下面請檢察系統的領導——楊春雷檢察長來給我們做報告。楊檢的經歷也比較豐富,他是我們刑法學博士,現在是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他演講的寬度和深度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我們理論界的大家和檢察系統多年從事檢察工作的領導和同仁們,我不是專家,僅僅是搞刑事訴訟工作的。「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與檢察工作」,我從三個方面來談——問題的闡述,問題的剖析和路徑。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我對十八屆四中全會《決議》的文本理解,第一個問題便是以審判為中心的思與辯。什麼叫以審判為中心?我個人理解,審判為中心並不是四中全會才提出來的,它一直都存在,四中全會明確的以次高度來強調。我對它的理解,第一叫完善,完善檢察權和審判權;第二叫健全;第三叫優化司法職權的配備。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又叫做推進嚴格司法。我這麼來解讀並不是否定四中全會對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認定,它是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一個措施和手段,這個我不否認,只是我們怎麼來解讀。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另外一個問題是,很多文章說這是變革和革命,我不贊同。變革和革命是推翻一種制度建立另外一種新制度,不是變革。改革是要保留一些有意義的東西,去掉沒有意義的東西,這叫變化。我這樣理解以審判為中心,「以庭審為中心」是它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一個載體。這種載體是「以審判中心」的一種形式所在,否則,我們不知道什麼叫以審判為中心,這種載體給我們公、檢、法一個表現的舞臺,要在庭上把意見闡述,這更多的是一種訴權的報告。證據質證在庭上,事實要呈現在庭上,辯論在庭上,裁判在庭上,目的是為了實現這種訴權。我更傾向於一句英文所說的:你聽我說,你得讓我說出來,不僅是被告人要說,所有當事人要說。公訴人要說,辯護人要說,聽眾要說。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所以,庭審僅僅是審判為中心的外在表現形式,本質是訴權的保障,最後是實現人權的保障。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案件的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審判為中心不是以法院為中心,最後我們都要落實到法律的標準上。不僅是公安機關,還是檢察院,最後都是用法律來經驗偵查工作對與否,審查起訴對與否,審判工作對與否,並沒有簡化三機關的職能,只不過更加以完善和改革。這是我對以審判為中心這一問題的第一點理解。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第二,以審判為中心要以證據為中心,這種落實到證據裁判原則上,也是我們這次以審判為中心改革的關鍵點。證據為中心要體現三個方面,案件事實認定以及定罪量刑都要有證據證明,具體證據要滿足三性,客觀、合法性等等。從司法實踐來看,我們更多的是強調一種證明能力,而沒有強調證據的能力,證據的資格問題。我個人這麼多年的體會,大家也在談證據,我們今後在以審判為中心時,應該注意證據的過程,而不是結論性的證據。我們現在經常得出來一個東西——鑑定意見,這是書證和物證,我們有很多置疑,置疑這個過程取證是不是合法,鑑定意見是怎麼得出來的。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第三,以審判為中心還有一個問題——不能忽略庭前會議。以審判為中心的要求與效率有關係。以審判為中心大家都談到,人員夠不夠,將來怎麼做?將來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如簡易審等舉措,2006年時高檢院就已經推出,政法委也要求這種快速審理,我們都可以利用這些政策和原先的法律,來加快我們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的節奏。另外,將來從公正、從效率的角度,昨天樊崇義老師和卞建林老師都談了要建立繁簡分流。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現在提以審判為中心,但真正實戰狀態下,有很多理論和制度的桎梏,我們需要有一些理清的地方,比如言詞證據,要求直接採證原則,言詞證據都要辯論。但是我們在司法實踐當中,如果嚴格按照直接的證據,現在有些問題我們做不到,或者存在一些制度上的障礙。比如,公訴方提交的案卷筆錄,對法院認定事實就有預訂的效率,言詞證據的一些要求,所有提供言詞證據的證人和被害人都要出庭作證,但現在實踐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現在還仍然存在這種案外的證人證言,或者當庭的時候證人不出庭,或以書卷形式作為庭審的認定依據。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庭審中心主義要求我們引進案卷主義,我們嚴格按照裁判證據來做就不能像現在,不能讓法官先閱卷為主。另外在司法實踐當中,很多貪汙賄賂案件,很多時候都是言詞證據,如果我們不好好地研究以審判為中心,不研究言詞證據的話,有些案件將來可能訴不出去,也會敗訴。這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庭上翻供的話,這些案件也定不了。實踐當中,我們應該怎樣高度重視,這也是將來我們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這是我想說的第二個問題。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還有一個是傳統與創新的問題。現在有很多新類型的案件,需要加以分析和研判。以審判為中心,如果是傳統類型的案件,我們畢竟長期都在做,只是稍加一些改變,或者我們重視了、認真了這些案件可以去做。但是新型的案件,給我們提出了很多挑戰,尤其修七、修八以後的案件,環境汙染的案件,犯罪過程的改變要求我們的專業性,科技含量等等都要很高。因為環境汙染的犯罪結果範圍很大,也很難確定,而且必須要有專業的背景,不僅對鑑定人要有專業背景,對公訴人的專業也有很高的要求,再如計算機犯罪等,這些犯罪將來在庭上搜集證據是一個方面,舉證和質證對我們的挑戰是很大的。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第三個問題,怎麼去實踐這個路徑。檢察工作和以審判為中心的延伸,我僅就檢察工作談談,在這種司法狀態下,怎麼去規範司法的運作。第一是理念的轉變,比如以偵查為中心轉變為審判為中心的理念,對於檢察機關來說,最基本、最本質是要以公訴為中心。還要轉變一種證明思維。我現在管自偵這一塊,很多偵查人員仍然是偵查性的思維,甚至原先我們的很多公訴人審查時都變成偵查思維,他是分析問題的可能性,而不是以證明的方式,這個是要改變的。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第二是要將這種客觀事實等同於案件事實,這個也要改變。我們要以事實推導出有什麼證據,這些問題我們在實踐當中一定要改變。第三是要重視,要轉變「重證明力、輕證明能力」的問題,主體合不合法。第四是功利思想的轉變。在實踐當中往往從功利的角度,寧可我接著往前走,這個案件讓法院去判吧,也不讓它在我手裡,這種思想在偵查機關和公訴機關都在存在的。還有就是在實踐當中一家獨大的思想,對外檢察院只對法院,對內的是偵查指揮公訴,這些都是應該轉變的。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還有的轉變是工作方式方法。我從偵查的角度,首先偵查一體化將來要變成在檢察機關內部偵訴一體化,公訴要提前介入把關,要把握證據的合法性、證據的關聯,這些方面將來一定要做好,為我們下一步以審判為中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當然,我們在實踐當中還存在怎樣的問題呢?可能偵查和批捕是上一級檢察機關,可能公訴的時候是基層院或者分市院,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分市院就不敢糾正上面的偵查和批捕,我就往前訴。這樣的思路也要強化,我們是訴訟的制度,而不是領導的職能,這樣的觀念,在偵訴一體化中要轉變過來。

楊春雷(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最後用一分鐘,從立法角度來說建立健全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案件一定要有繁簡分流,將來立法可能要有變速交易,將來刑事訴訟法的很多制度和原則也希望在我們專家和實務界的共同努力下能有一個改善。

徐鶴喃(國家檢察官學院科研部主任、《學報》主編):楊檢的解讀是一個過程性的解讀。他非常關注,以審判為中心是一個過程,檢察機關在這個漫長的訴訟過程中,到底面臨哪些問題,應該解決哪些問題?他做了全方位的思考,提出了很強的概念,比如要重視證據能力,強調了要偵訴一體化的工作機制,我覺得裡面都是有很深刻的理論支撐和實踐經驗指導。感謝楊檢給我們做的報告。接下來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卞建林教授就這個問題給我們大家做一個闡述。

卞建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尊敬的李檢、崔檢,各位領導,各位同仁。今天很高興也很榮幸參加這一次的高級檢察官論壇。前天中央政法委召開了一個大型的座談會,我們有七個分會長出席了,我雖然在廣西,也非常關注開會的過程。「兩高」匯報了改革的情況,我們的專家學者做了點評。今天看了一個報導,2016年的司法改革的重點是,推動訴訟制度改革。推動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建立被告人認罪、認罰的態度,推進繁簡分流。

卞建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經過一天多的思考,我的認識是,以審判為中心為思想談談偵查權。剛才張志銘教授談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改革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我談談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改革存在的問題。兩大類,第一,法律規定很明確,總體上是好的,但在理解和實質執行當中出現了偏差。司法實踐的問題比較多,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特別是法院的思路問題。公安機關作為偵查機關,是訴訟的第一階段,其工作的質量和最終階段把握的差距大。怎麼樣規範引導偵查機關,按照法定的要求去開展偵查工作。

卞建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經過一天多的思考,我的認識是,以審判為中心為思想談談偵查權。剛才張志銘教授談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改革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我談談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改革存在的問題。兩大類,第一,法律規定很明確,總體上是好的,但在理解和實質執行當中出現了偏差。司法實踐的問題比較多,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特別是法院的思路問題。公安機關作為偵查機關,是訴訟的第一階段,其工作的質量和最終階段把握的差距大。怎麼樣規範引導偵查機關,按照法定的要求去開展偵查工作。

卞建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第二個方面,近幾年陸續新增的一些冤假錯案,大家發現一個共性是偵查出了問題,特別是偵查在開始階段就出了問題,基本上存在非法取證,特別是刑訊逼供,導致被告人屈打成招,導致案件事實認定措施,就導致冤假錯案。所以,四中全會提出要從源頭上加強防止冤假錯案。第三個方面,刑事訴訟為什麼檢察和法院對前面的偵查機關,或者受制於偵查機關,就是偵查的權力得不到有效的規範。

卞建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審判為中心對應的是以偵查為中心,法院做這個裁判主要是依據偵查搜集的證據,這些證據是通過卷宗反映出。必然涉及到刑事訴訟法上的職責,必然涉及到現行整個法律刑事訴訟改革,立案偵查、提起公訴,審判執行。法律並沒有規定以偵查為中心,但是由於體制和程序的設置,客觀上形成了這樣的現象。這種現象是怎麼來的,我自己覺得有這幾個因素。第一是歷史形成的公安強勢地位。第二是在職責配置上。檢察機關對偵查的監督,你把偵查權關到制度的籠子。

卞建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國家為了查明犯罪所採取的一種強制措施,現在我們要從本質上扭轉這種觀念,要區分任意偵查和強制偵查。我們要完善落實證人證言制度,使庭審實質化。要充分發揮庭審在認定事實、保護證據在裁判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們探討以審判為中心的第一步,首先是要經得起法律的經驗,偵查也好,審查起訴也好,裁判也好,都要經得起法律的經驗。

卞建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我談談怎麼充分認識加強對偵查權的監督,首先涉及到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體系,法官要中立,控審要分離,偵和訴,現在要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要探討檢察機關訴前指導或者審前分流。

卞建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其次,怎樣探討與偵查相關的制度問題。我們要建立對強制性偵查行為的審查。第三,要改造偵查程序。審判為中心不僅體現在庭審上,以審判為中心的要素,偵查的一個最基本原則就是偵查不公開,任何一個國家都支持的,但是不能等同於偵查秘密,但是在偵查階段,除了公權力自身的制約以外,另外還有律師。

卞建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最後一條就是,要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作用。探討偵查機關的監督制約活動,一方面,傳統的訴訟監督上要強化監督,此外,還有引導、指導偵查。至少按照公訴的標準要求偵查。

徐鶴喃(國家檢察官學院科研部主任、《學報》主編):尊敬的李檢,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今天的討論暫時到此結束,我們非常幸運有三位教授老師給我們做主旨講話。再次感謝三位尊敬的老師和領導。

郭立新(國家檢察官學院副院長、教授):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代表,經過一天半的研討,各位專家、代表的積極參與,本屆論壇預訂的研討內容已經圓滿完成,現在進入閉幕式,出席閉幕式的領導有最高人民檢察院李如林副檢察長,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院崔智友檢察長。首先,請劉計劃對本次論壇做一個總結。

劉計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大家好,經過昨天一整天的激烈研討和今天上午三位專家高屋建瓴的發言,本次論壇就要閉幕了。作為法學院的代表,我們要感謝各位領導的蒞臨,各位專家,各位檢察官的積極參與,感謝國家檢察官學院的精心準備,感謝廣西檢察官學院周到細緻的安排。

劉計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接下來,我就本次論壇的主題做一個簡短的總結,也是我的一些粗淺的思考。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必將對公安、檢察院、法院三機關產生影響。對於律師而言,辯護空間將進一步打開,更好地發揮保證訴權的功能,對於未來辯護的發揮更加充分,這一切給檢察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對自偵、公訴必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檢察機關應當高度重視。檢察機關的各項工作也會更加規範,更加標準化。

劉計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改革使公安、檢察官、法官共同提高規範司法的意識。個人認為,檢察機關要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依法做好各項工作,更好地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改革。比如反貪偵查,能否按照刑事訴訟法規定進行?比如說訊問嫌疑人,是否能夠按照法律規定進行?檢察機關是否依法依規地進行監視居住規定?我們的偵查工作一定要更加注重程序的合法性、規範性。

劉計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偵查監督工作也是這樣。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職能發揮得還不夠充分。就批捕而言,檢察機關的批捕應該更加嚴格,更好地發揮檢察監督的職能。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的監督,應該更加全面地展開,比如說公安機關的訊問,有沒有刑訊逼供的行為發生,檢察機關事前、事中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措施,在審查環節發現了刑訊逼供,就會避免一些冤假錯案。這些都是我們偵查監督應當延伸的地方,關於檢察監督職能的發揮應該有進一步的思考。

劉計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出庭支持公訴將來面臨的辯護律師更加嚴峻的挑戰,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在法庭之上,能否經得起法官更加嚴格的審查。如果來了辯方證人,我們能否做好溝通?以審判為中心將對檢察機關職能的發揮提出更嚴峻的考驗,檢察機關一定有信心,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更應該在高檢院的部署下,進一步推動改革。改革是一個過程,我們要適應它,積極地推動它。最後,感謝各位的參與,謝謝大家!

郭立新(國家檢察官學院副院長、教授):剛才劉教授對本次論壇做了全面點評。下面請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董桂文同志對論壇做總結髮言。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尊敬的李如林副檢察長,尊敬的崔智友檢察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代表:第十一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即將落下帷幕。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國家檢察官學院,對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的蒞臨指導、對各位代表的積極參與、對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鼎力支持,對本屆論壇的承辦者廣西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和國家檢察官學院廣西分院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提供熱情周到服務的全體工作人員和及時報導本屆論壇的新聞媒體表示誠摯的謝意!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本屆論壇為期一天半,雖然時間短,但效果顯著。剛才,劉計劃教授對論壇做了學術總結,我都贊同。綜合一天半的討論情況,我認為論壇還有這樣幾個特點: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第一,主題鮮明,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引起法學界和司法實務部門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為深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本屆論壇將主題定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與檢察工作發展」,以深入研討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檢察工作如何積極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並實現科學發展這一重大議題。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李如林副檢察長在開幕式講話中,強調了本屆論壇主題的重要意義。他指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求我們深化對司法規律的認識,構建起良性循環的訴訟運行模式。加強對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與檢察工作發展的研究,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優化檢察權運行機制,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檢察權,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獨特作用。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研討期間,各位代表集中思考、總結檢察工作應如何緊緊抓住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這一契機,進一步優化檢察工作體制機制,推動各項檢察業務不斷科學發展,並提出了獨到見解。為使研討能夠深入進行,本屆論壇設了三個分議題,就「以審判為中心的理論和實踐指向」、「以審判為中心與刑事指控體系及控辯關係」、「以審判為中心與證據裁判原則及庭審質證」等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討。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分議題的設定力求反應我們對這一主題思考的集中性和一貫性,使研討更加富有成效,也凸顯了我們舉辦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的宗旨,即圍繞中國檢察制度與檢察實踐發展中的重大前沿問題,組織高級檢察官和理論界進行深度研討交流,推動理論研究和檢察實踐的深入開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科學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第二,論壇層次高、內容充實,展現了較高的學術品位和實踐價值。本屆論壇特別邀請到了高檢院領導和有關專家與會指導,還邀請了法學界一批著名學者參會討論,來自全國各地各級檢察院的高級檢察官代表們圍繞論壇主題作了精彩發言,使得本屆論壇研討充分體現了學術旨趣和實踐關懷,保證了研討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十八位論壇代表的發言立足實踐,全方位展現了在法學理論研究前沿的學者和在司法實踐一線的檢察官的思考成果;五位點評人的評論視角獨特,深化了對有關問題的理論認知;三位專家的主旨發言立意高遠,為我們強化對相關問題的理論思考和推動檢察工作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本屆論壇充分展現了其為檢察實務屆和法學理論界的充分交流提供平臺的作用,讓我們既傾聽了一線檢察官們對司法改革的所思所想,也領略了著名法學家們關注的最前沿理論動態,實現了檢察實踐與學術研究的交匯融合。我相信,本屆論壇的研討內容既為學術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素材,也為檢察工作提供了深厚的理論支撐,從而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在推動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同時,實現檢察工作科學發展。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第三,論壇形式新穎,研討成果豐碩。為確保通過充分深入的交流,取得積極效果,本屆論壇設有主題發言、專家評論、專家主旨報告等多種形式,主題發言者都認真做了PPT,直觀明了。論壇共收到來自全國檢察系統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著名院校專家學者提交的論文300餘篇,經評審精選了93篇優秀文章,結集出版了110多萬字的論文集。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為擴大論壇研討成果的影響力,正義網對論壇進行了全程圖文直播,入選論文集的文章也將上傳到中國知網以供研究參考。同時,高檢院相關部門的領導同志也參與了論壇交流,相信有關研討成果也會為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鑑。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各位代表,本屆論壇即將結束,但我們對有關問題的研究不會停歇。國家檢察官學院將會認真貫徹落實李如林副檢察長在論壇開幕式上代表高檢院作的重要講話,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精誠合作,團結和引領有志於研究檢察制度和實踐中重大前沿問題的廣大檢察官和學者,進一步準確把握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科學內涵,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現代先進司法理念,積極投身到偉大的司法改革事業中去。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會後,我們將認真梳理總結各位的精彩發言,積極做好這次論壇的成果轉化工作,更好地服務於理論研究深化和檢察實踐創新。熱誠盼望大家繼續關注、支持、推廣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共同推動論壇更好、更充分地發揮高級檢察官與法學界互動交流、互相借鑑高端平臺的作用。

董桂文(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最後,再次對踴躍參與本次論壇,並為論壇成功舉辦做出積極貢獻的各位專家學者、各位檢察同仁表示衷心感謝!祝大家返程愉快!謝謝!

相關焦點

  • 【教科】張志銘教授主講:中國法治建設中的規範協同問題
    10月23日晚,以「中國法治建設中的規範協同問題」為主題的講座在文泰模擬法庭(二)舉行。主講人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張志銘,我院副院長陳柏峰教授主持講座,我院理論法學系陳景良教授、張繼成教授和我校哲學院劉斌副教授擔任評議人。
  • 史錦秀教授在吉爾吉斯斯坦獲讚譽
    會議期間,史錦秀教授受到高規格禮遇和廣泛讚譽。【會議主題】獻給20世紀著名作家艾特瑪託夫【主辦方】吉爾吉斯共和國科學院【參會者】來自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中國、德國、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史錦秀的足跡和聲音1、在吉爾吉斯共和國科學院大禮堂,史錦秀教授應邀在主席臺就坐,並做《艾特瑪託夫在中國》的大會主旨發言。2、史錦秀教授被授予吉爾吉斯共和國艾特瑪託夫科學院院士榮譽頭銜,並應邀在該科學院作了題為《中國的艾特瑪託夫研究》的學術報告。
  • 【天下欣聞】史錦秀教授在吉爾吉斯斯坦獲讚譽
    會議期間,史錦秀教授受到高規格禮遇和廣泛讚譽。【參會者】來自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中國、德國、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亞塞拜然、韓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機構、高校、出版社的二百多位專家、學者、作家及艾特瑪託夫的家人出席了這次盛會。
  • 人權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永和教授一行 出訪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和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
    6月13日,張永和教授一行參加了烏特勒支大學法學院舉辦的「關於移民與歐洲一體化」研討會。
  • 【杏林微資訊】第四屆京津冀周圍血管病論壇勝利召開!
    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第四屆周圍血管病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會議選舉我院脈管一科張建強教授連任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專業委員會功能性血管疾病專家委員會成立,會議選舉我院脈管一科張建強教授擔任第一屆主任委員。
  • [APASL2015]魏來教授:我的APASL 2015之行
    在本次APASL年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魏來教授做了多場專題報告
  • 【校慶熱點】IIAS-IASIA聯合大會中國專場會順利召開
    22日,在國際行政科學學會暨國際行政院校聯合會2016年聯合大會(IIAS-IASIA聯合大會)召開期間,中國專場會在世紀城新會展中心水晶廳隆重舉行
  • 中華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暨2017中國消化病學大會圓滿閉幕!
    閉幕式由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吳開春教授主持。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侯任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旻湖教授作大會總結。吳開春教授主持閉幕式陳旻湖教授宣布大會閉幕會議收到論文2923篇,按學組分的話,最多的是青年分會場收到的論文。
  • 【教師動態】我院鄭雅方副教授、孔祥穩助理教授參加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9年年會
    大會開幕式由安徽大學副校長程雁雷教授主持,安徽大學校長匡光力教授、安徽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明波,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第二巡迴法庭分黨組書記、庭長賀小榮,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應松年先後致辭。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教授做研究會2018年工作報告。
  • 陳紹良教授心內原創技術贏得世界關注
    來自南京市第一醫院的陳紹良教授再次登上TCT大舞臺,現場公布了歷時5年完成的DKCRUSH-V研究結果,贏得了與會專家的肯定和喝彩。這一結果同步發表在了《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TCT 2017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專注於心血管介入醫學的教育會議,會上有12項最新臨床試驗和16項首次報導研究結果揭曉。
  • 活動 | 學校舉行陳本炤教授誕辰96周年紀念活動
    10月17日下午,學校在學術交流中心隆重舉行陳本炤教授誕辰96周年紀念活動。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陳利根,黨委副書記劉營軍,黨委常委、副校長胡鋒出席紀念活動。學校相關部門、金融學院負責人,兄弟院校代表,陳本炤教授的學生、校友代表共同紀念陳本炤教授96周年誕辰。活動由劉營軍主持。
  • 張中祥教授第三次應邀參加在IIASA舉行的歐盟—歐亞經濟聯盟經濟合作高端會議
    應IIASA所長和執行長Pavel Kabat教授的邀請,作為亞洲唯一應邀參會代表、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張中祥第三次應邀參會,並圍繞歐亞貿易政策、能源、交通與基礎設施等議題做了發言。鑑於張中祥教授享有的國際聲譽,集工程-經濟-法學-國際政治的學術背景,30年在歐美和中國著名大學、專業研究機構和公共外交智庫不同工作環境下積累的豐富經驗、廣泛人脈和獨到的全球視野,Kabat所長誠邀張中祥教授繼續參加和支持IIASA的活動。歐亞經濟委員會負責整合和宏觀經濟部長Tatyana Valovaya博士做了歐亞經濟聯盟現狀和前景的主題報告。
  • 北京蘋果慈善基金會舉行換屆大會
    2017年3月27日,北京蘋果慈善基金會理事會換屆大會順利召開。
  • 【惟視會訊】2018中國眼科教育大會
    「熱點、爭鳴、啟迪」為主題,以授課交流和操作培訓兩種方式雙軌進行。  大師論壇由黎曉新教授主持,請來姚克、孫興懷、趙堪興、許迅、史偉雲、葛堅諸位教授做出高屋建瓴的真知灼見。  眼底病與葡萄膜時段將由一組眼底病的大咖專題講授眼底病的影像學知識,期盼醍醐灌頂,他們是黎曉新、魏文彬、張風、鍾勇、雷博、張軍軍、楊柳。  白內障與青光眼環節將延續引用錄像討論熱點的方式,定會吸引眼球。
  • 趙家良教授:關於加入APAO的那些事兒
    隨著中國大陸眼科事業的蓬勃發展,APAO的領導層也越來越意識到中國大陸眼科學者的力量,一些領導也開始主動與大陸學者接觸,其中,日本眼科學者、著名眼科活動家中島章教授曾多次表示,希望中國大陸的眼科學會能夠加入APAO。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林少明教授擔任APAO秘書長期間也曾多次來到中國考察此事,在2000年一次活動期間,林教授曾問趙教授,十年後的2010年,APAO大會能否在北京召開?
  • 第四屆胸瘤西子論壇李章銘:兩岸人民同文同種,共創美好
  • 史丹福大學Kincho Law教授受聘為清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
    10月28日,史丹福大學Kincho Law教授受聘清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的聘任儀式在西主樓凌常峰會議室舉行。
  • 2020「金馬燈」榮譽大獎在第四屆國際展望大會上揭曉
    新華絲路北京11月26日電(葉瓊)11月25日,作為第四屆國際展望大會(天空2020)的重要環節,「金馬燈」榮譽大獎頒獎典禮在紐西蘭奧克蘭市舉行
  • 李建興教授的「中國智造」在2017WCE上備受關注
    會議期間清華長庚醫院的李建興教授接受了Urology Times採訪,介紹了超聲定位經皮腎鏡治療疑難病例的經驗。和在國內的情況類似,由李建興教授發明的針狀腎鏡「Needle-perc」和其臨床應用理念也受到眾多國外醫生的青睞,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Marshall L. Stroller教授甚至提出請李建興教授在「Needle-perc」上簽名也成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