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訪胡文龍頗周折。從工作日到周六,他都忙得不可開交,最後,採訪只能定在晚上,下班後的他終於可以坐下來慢慢聊。
三年前,胡文龍入職高新區農業和社會發展局,義無反顧地加入到我區「治汙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為內容的「五水共治」攻堅戰的行列中。304條鄉鎮級河道,8條市、區級河道,都是他的督查河道,巡河便成為家常便飯。每年夏秋季,胡文龍說幾乎每天都在巡河,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到行政村,限時整改。正值夏季,頂個毒辣辣的大太陽,戴個草帽,汗流浹背,埋頭工作,從不抱怨。
日行近3萬步,這個數據更形象。在胡文龍的計步器上,常常一不小心就上了3萬步。邊走邊看,看河道內有無垃圾,有無排放汙水,有無水草等等。邊走邊記錄,每走一條河都有照片或者文字記錄,回到辦公室再把記錄輸入電腦。
高新區的這些河道分布地圖,幾乎都刻在了胡文龍的大腦裡。作為一個僅在湖工作三年的新湖州人,他坦言,第一次巡河時,都需要找村裡人帶路,巡過一次,他就牢牢地記住了。如今,高新區的所有河道,胡文龍瞭然於胸。
每天和水打交道,仿佛滿腦子都是水,水,水。採訪中,他提起最近新修的兩條生態護岸已基本完工,興奮地向我們描述著改觀後的河道如何如何漂亮,那神態,猶如誇自己的孩子般有愛。
胡文龍說,最初村裡的老百姓見到他都不太友好,因為他是去「挑刺」的,現在,看著河水一天天變清,河岸一天天變漂亮,大家對胡文龍的態度也變了。他很欣喜地看到,很多村都開始自發為村裡的河道安排了保潔人員,一發現問題就積極整改。胡文龍說,他明白,其實村民們也都期待家門前那清澈的河水,看到日益好轉的水環境,他們當然高興,也願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保護工作。
每年的汛期,是胡文龍最累,壓力最大的時候。2016年7月6日至8日,他整整三天沒回家,24小時堅守一線崗位。三天沒洗澡,衣服溼了幹,幹了溼,他不好意思地說,自己那幾天是一身臭。
不分白天黑夜,巡查於太湖防護大堤,對可能出現的險情及時上報。晚上各村陸續傳來緊急情況,因機埠來不及排水,路面出現嚴重積水現象。胡文龍連晚飯也顧不上吃,借了10臺大功率水泵,開著車挨村去送水泵了。與此同時,他還要做好汛期的每日數據上報工作,比如轉移人口、各村受災情況,樹倒了多少等等。為保證數據的詳實和完備,他必須時刻跑在第一線。
據了解,胡文龍的另一身份是大漊村副書記,所以,他全程參與了大漊村河道清淤過程。層層把關,不懂就問,僅用30天時間,在汛期來臨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6公裡的清淤工作。
論肯幹,能吃苦,胡文龍在單位是出了名的。曾經的從軍經歷磨礪了他優秀的品質,所以工作三年,年年是「先進個人」,單位領導也常常誇讚他。從2016年開始,高新區管委會還推出了「執行力之星」的評比活動,半年度評一次,每次,胡文龍總是榜上有名。這是對他工作的肯定,更是對他未來工作的鞭策。
本文摘自吳興區水利局編印於2017年的《最美水利人》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