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子要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一起回娘家拜年。
回家要攜帶伴手禮,由母親分給鄰裡。回家後要先向長輩磕頭行禮,拜年。長輩也要分贈紅包給女兒女婿和外孫,一片喜慶熱鬧。
初二日,致祭財神,鞭炮甚夥,晝夜不休。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舊時北方在正月初二這天祭財神,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現在之福,積自祖宗者,不可不惜;
將來之福,貽於子孫者,不可不培。
現在之福如點燈,隨點則隨竭;
將來之福如添油,愈添則愈明。
——《格言聯璧》
四川、福建等地等地有大年初二上墳的習俗,長輩們帶著晚輩找到祖先的墓地,供奉祭品,懷念先祖,了解自己家族的延續與故事,繼承傳統。
梅倚江娥,日舒宮線。
老人星喚群仙宴。
泛杯玉友暖飛浮,堆盤金橘光零亂。
聽命寬心,隨緣適願。
痴狂贏取身長健。
醉中等看碧桃春,尊前莫問蓬萊淺。
——【宋】朱敦儒《踏莎行》
金橘是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的新年送禮佳選。方言裡「橘」與「吉」諧音,橘為吉,金為財,有吉祥招財的寓意。除了水果金橘,也常連花盆送整株金橘。金橘植株耐寒耐旱,很好存活。
家中有一小棵金桔樹,夏季開花,花色潔白,香遠益清。秋冬金桔成熟,或黃或紅,有綠葉做陪襯,碧葉金丸,一派喜慶。《橘錄》中說它:「露葉煙梢寒色重,攢星低映小珠簾。」金橘襯著深綠色的枝葉,如小星星般明亮可愛,顆顆累累,仿若珠簾。
過年觀賞完了盆橘,之後就可以把它吃掉了。金橘直接剝開了吃甘甜可口,用來煲糖水也不錯,能解酒。亦有切片的幹品,用於泡水喝、煮粥、燉肉,可以改善感冒咽喉疼痛。
過年不打烊,自助購物節後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