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大年初二回娘家,為啥除夕和初一不能回?

2021-02-23 和鏈資訊

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大年初二回娘家,為啥除夕和初一不能回?

我們都知道,大年初二是回娘家日,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除夕和初一是不能回娘家的?這其中是有原因的,接下來就一起看看這其中的門道吧。

首先,初二回娘家是一個優良的傳統習俗,為什麼說優良呢?因為這樣既不得罪婆家,也不得罪娘家,兩邊都能兼顧。

這個習俗從古至今都有,具體來源卻是朱元璋的女兒,據傳,朱元璋的女兒安慶公主,下嫁一個小都蔚,而安慶公主嫌棄婆家窮,就一直待在皇宮,就連除夕也想在皇宮裡度過。

這時馬皇后就勸女兒,說:你已經嫁過去了,就是人家的人了,過年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的,你婆家也高興,如果你不回去過年,仗著咱家的地位,你婆家也不好說什麼,但是你也換位思考一下,你婆婆這樣能高興嗎。就這樣好說歹說的,總歸把安慶公主勸回婆家了。

但是第二天初一,一大早安慶公主又回來了,這回朱元璋就把她女兒數落了一番,說到:我是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你一大早不先給你婆婆拜年,卻跑來這裡,像什麼話?快回你婆家去,老老實實的待一天,明天再來給我拜年。

就這樣初二回娘家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據說這件事朱元璋還給女兒寫了副對聯,上聯:羊跪乳,下聯:媳敬婆,橫批:天經地義。

至於除夕和初一為什麼不能回娘家,其實從上文故事中也能看出一些倪端,你看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所以嫁出去的女兒就已經是婆家的人了,因此在除夕這種團圓的日子,兒媳婦作為家中的一員,是一定要在場的,寓意就是新一年裡團團圓圓。

作為婆家的人,女子也應該為自己的家考慮了,不能單純的向著娘家了,這樣會被婆家看不起的,除夕、初一不能回娘家,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但是吧,雖然是女子嫁出去,就是婆家的人了,是人就會想家,人之常情,所以才選初二回娘家,這樣不得罪婆家,也能滿足思親之情,古時候,管回娘家叫做「歸寧」,就是歸鄉的意思。

還有就是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大男子主義色彩是很重的,所以除夕和初一,嫁出去的女子,要留在婆家侍奉,到初二才能回娘家探望,這也是大男子主義的一種體現。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話雖然是這麼說的,但是沒有哪個爸媽,會真的不管自己女兒的,所以,娘家永遠是女兒的家。

聽了小編的介紹,大家或許已經明白,為什麼初一、除夕不能回娘家了吧,大家還有什麼解釋,也可以下方評論哦。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大年初二回娘家,為啥除夕和初一不能回
    我們都知道,大年初二是回娘家日,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除夕和初一是不能回娘家的?
  • 話說,初一為什麼不能回娘家?
    初一為什麼不能回娘家?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
  • 初二回娘家咯!帶禮物可別帶錯了!大年初二有講究!
    「初二早」:傳統上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人回娘家的日子,古時候媽媽嫁人後因交通不便,很難得可以回娘家,遇到大年初二當然很興奮期待,當然一早就準備好出門囉。 大年初二禁忌 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說者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 《大年初一我生日,大年初二回娘家》
    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初一,我的生日。街上人都說給我過不過生日都一樣,平常都沒過年吃得好。會說話的還說:這閨女,全國都給你過生日呢!而我,兒時的生日是最難忘的。因起早拜年,常常跑得忘吃早飯。午飯是忘不掉的,因為媽媽會在吃飯前尋我。說尋,不如說喊來得實在。媽媽的大嗓門兒是出了名的,兩條街都能聽到。
  • 原來,初二回娘家是如此由來......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 【大愛心理 過大年】大年初二|娘家團圓!
    大年初二回娘家!
  • 80年代初二回娘家往事隨風!
    又是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一幕,不禁讓我想起了童年時,大年初二爸爸媽媽帶我回舅舅家的場景,那個時候的人們都不是非常的富裕,但是待人都非常的真誠
  • 拜年啦 | 大年初二回娘家,這幾種紅包不能搶你知道嗎?
    「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背著一個胖娃娃呀」,初二帶著兒女和老公回娘家拜年咯。
  • 春節奇葩禁忌正被突破:娘家過除夕 初一照常掃地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正月初五不串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在不少地方的老年俗中不乏這樣的禁忌。
  • 【春節特輯】春節習俗小課堂,大年初二回娘家,用英語怎麼說?
    今天是大年初二。On this day, married daughters usually go back to their own family to visit their parents, relatives and close friends.
  • 春節習俗|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二又被稱為「迎婿日」,在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要給娘家人發紅包,以示婚後生活的幸福美滿。
  • 正月初二,拜拜財神回娘家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子要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一起回娘家拜年。回家要攜帶伴手禮,由母親分給鄰裡。回家後要先向長輩磕頭行禮,拜年。長輩也要分贈紅包給女兒女婿和外孫,一片喜慶熱鬧。初二日,致祭財神,鞭炮甚夥,晝夜不休。
  • 205 大年初二我去哪?
    今天打開手機滿是回娘家的圖文,看著讀著淚水無法止住。打開朋友圈裡《大年初二回娘家及其他》的那個微刊,裡面正好有我的小文《年味裡的我》。讀著看著淚水再也無法控制,大年初二我去哪?年味裡的我還是那個年裡的我嗎?去年的年沉浸在失去娘的無限悲痛裡,今年在經歷了一年的身心磨難後感覺稍稍平靜些。去年身心都不允許出門,就是全家的年夜飯也因身體原因沒有參加。
  • 大年初二接財神爺,越早打開越好~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  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嶽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在臺灣有這樣的民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門擔擔。」
  • 清徐大年初二:河東人為什麼不回娘家?卻去上墳??
    清徐人大年初二竟有兩種習俗清徐河西地區回娘家!清徐縣汾河以西初二起走親訪友拜年,新婚夫婦開始忙著向雙方親屬依次長輩拜年。清徐河東地區上墳拜祭!清徐縣汾河以東一帶和河西部分村莊則是初二上墳祭祖,不拜年。。在過節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在山西眾多縣市乃至全國大年初二這一天一般多是拜嶽母嶽父的,而唯獨清徐河東地區村莊和部分河西村莊是在這一天上墳,這是為什麼呢?據說是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 ​大年初二回娘家,這份仙芝樓靈芝孢子油讓你倍兒有面子!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二按照咱們中國民間的習俗今天是「回娘家」的日子出嫁的女兒攜夫婿回娘家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送給父母的禮品,那必須得集健康與品質於一身的禮品才可以,而還有什麼禮品能比被歷代帝王奉為
  • 大年初二 帶上禮品回娘家
    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 大年初二這些習俗與禁忌,你知道嗎?
    正月初二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回娘回娘家只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女兒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兒,當姑姑的必須要給侄兒紅包。回娘家並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
  • 民間習俗、大年初二、回門是喜
    正月初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漢族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女兒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兒,當姑姑的必須要給侄兒紅包。回娘家並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