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Tina
長期以來,全球 IPv4 地址耗盡令人擔憂,兩天前這一時刻終於來臨。負責英國、歐洲、中東和部分中亞地區網際網路資源分配的歐洲網絡協調中心(RIPE NCC)宣布,其最後的 IPv4 地址空間儲備池在 11 月 25 日 UTC + 1 15:35 完全耗盡,所有 43 億個 IPv4 地址已分配完畢。這意味著沒有更多的 IPv4 地址可以分配給 ISP 和其他大型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商。
該過程自 80 年代以來就已預見到。IP 地址的全球性管理機構為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IANA),其下有五個區域網際網絡註冊管理機構(RIR)。由 IANA 管理的 IPv4 位址,於 2011 年 1 月 31 日完全用盡。其他五個區域的可核發地址,除了為遷移 IPv6 而保留的最後一塊 /8 地址外,也隨之陸續用盡:亞太地區在 2011 年 4 月 15 日用盡,歐洲地區在 2012 年 9 月 14 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在 2014 年 6 月 10 日,北美地區在 2015 年 9 月 24 日,非洲地區在 2017 年 4 月 21 日。
IPv6 的出現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 IPv4 地址耗盡的問題。IPv4 版本的 IP 地址只有 4 字節大小,即 32 位長度的 IP 地址。IPv6 版本的 IP 地址有 16 字節大小,即 128 位的長度。
IPv6 技術在國家推進下全面進行。在 IPv4 時代,中國是沒有根伺服器的。全球被限制為總共 13 臺根伺服器,唯一主根部署在美國,其餘 12 臺輔根伺服器有 9 臺在美國,2 臺在歐洲,1 臺在日本。
為打破根伺服器困局,中國領銜發起「雪人計劃」(Yeti DNS Project),面向全球招募 25 個根伺服器運營志願單位,共同對 IPv6 根伺服器運營、域名系統安全擴展密鑰籤名和密鑰輪轉等方面進行測試驗證。到 2017 年「雪人計劃」已在全球完成 25 臺 IPv6(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根伺服器架設,中國部署了其中的 4 臺,由 1 臺主根伺服器和 3 臺輔根伺服器組成,打破了中國過去沒有根伺服器的困境。
2017 年 11 月 26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推進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2018 年 6 月,三大運營商聯合阿里雲宣布,將全面對外提供 IPv6 服務,並計劃在 2025 年前助推中國網際網路真正實現「IPv6 Only」。2019 年 4 月 16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開展 2019 年 IPv6 網絡就緒專項行動的通知》,計劃於 2019 年末完成 13 個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 IPv6 的改造。
預期 IPv4 與 IPv6 將會共存於網際網路一段較長的時間。在未來過渡的數十年間,將會有多種網絡形態存在。在過渡初期階段,IPv4 網絡已經大量部署,而 IPv6 網絡只是散落在各地的孤島;然後逐步是 IPv4 和 IPv6 網絡重疊;最後階段,會以 IPv4 孤島為主,直至 IPv4 全部消失。
各位小夥伴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 InfoQ 小助手,回復關鍵字「進群」加入 InfoQ 讀者交流群,您也可以回復關鍵字「技術」加入 InfoQ 技術交流群,和 InfoQ 讀者一起暢所欲言,和同行交流技術,和編輯大大們零距離接觸(聽說還有價值 4999 的學習禮包哦!),快來加入我們吧。
點個在看少個 bu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