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的漣漪雖然暫時消散了,但仍有人記得,風曾經吹過。
———《天行九歌》
時間之軸緩緩轉過,帶走無數哭聲與悲痛,獨留下零散記憶碎片。朦朧的迷霧遮掩住上山的腳步,清明節在這濃稠哀嘆聲中悄然而至。不同於往日的掃墓祭拜,停止娛樂活動和全民默哀三分鐘加重了此次節日的嚴肅。降下半旗,默哀三分,向所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表達深切的哀悼。那些離去的背影,將成為我們前行的力量。
當疫情來勢洶洶,所有人慌慌張張逃離武漢,有一群人堅守在一線不曾退卻。換上防護服的他們,分不清彼此,只好在衣服上寫下名字來辨認;摘下護目鏡的他們,臉上是一道道紅色的印子,看到鏡頭還笑著說沒事;面對病人他們用百分之百的信心鼓勵,安慰著一位位因疼痛哭泣的患者;轉身而過的他們比誰都焦慮擔憂,看著生命離世比誰都痛心難過。多少人累倒在地上,因接觸病患而被感染,又有多少人瞞著親人,踏向那場洶湧的戰役。
都說越黑暗的地方,越能看到人性的光芒。這場戰鬥中,我們看到一位位國士走在前方:已經84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說著:「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卻帶著團隊衝向最危險的地方。巾幗擔當的李蘭娟院士主動請纓:「我打算長期在武漢,與那裡的醫務人員共同奮鬥。」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院長擔憂著:「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也看到一批批年輕醫師奔赴武漢:寫下「若有戰,召必回」請戰書的小湯山非典醫療隊馳援武漢;解放軍從陸軍、海軍、空軍軍醫大學抽組的三支醫療隊抵達武漢開展全面救治工作;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醫療救助隊在武漢天河機場相遇...
作為國士,他們用自己一生踐行誓言;作為新成長的九零後甚至零零後,他們穿上白衣,學著前輩的樣子救死扶傷。人民日報說:「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所謂英雄,不過是平凡的勇敢,所謂天使,不過是善良天性的閃光。他們也會害怕,也會擔憂,但因那份責任,那份擔當,才義無反顧穿上白色鎧甲,守護生的希望。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很多時候醫生護士做的最多的工作不是怎麼去救治病人,而是如何給予患者信念。推著病患去看黃昏,跟著病人學習方言,即使在面臨刁難指責也依舊耐心冷靜,心平氣和解釋。他們夜以繼日挽救生命,馬不停蹄,星夜馳援。他們會悲傷,會疲憊,會掛念,有每一個普通人所擁有的情感,但仍義無反顧,奮然前行。在他們眼裡,選擇了這份崇高的職業,也就選擇了責任和堅守。
無論在任何時代,醫者仁心,永遠值得我們致敬。
文編:新媒體運營部 林靜怡
美編:新媒體運營部 張藝馨
責編:新媒體運營部 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