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幾乎人人都會發生,教你一招,不用求醫,介紹一個好方子,到大的藥店或者醫院便民抄方取藥即可,方子是明朝《增補萬病回春》的蒼連湯。
方名:蒼連湯。
方源:明代《增補萬病回春》,系二陳湯、平胃散和左金丸三個方子化裁而成。
組成:蒼朮12、黃連9、陳皮12、半夏9、茯苓15、炒神曲9、炒吳茱萸6、砂仁9、甘草6,根據我的經驗,再加上煅瓦楞子30、川椒3,計量單位克。以上作為整方收存。
主治:以下這些胃病,淺表性胃炎、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肥厚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表現為胃酸、燒心、胃疼為主。
最關鍵的自我判斷方法是:只要吃韭菜、地瓜、死面時燒心泛酸水或者胃部不舒服,就可以大膽使用這個方子。
用法:水煎服,一般七付即好,如果是潰瘍病,則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一個月左右。
基本症狀痊癒以後,可以使用香砂六君子丸鞏固療效。
注意:如果是胃癌晚期,或者轉移不能適應放化療手術等,也可以使用這個方子,重用川椒到6克,可以增加食慾、控制胃疼,提高生活質量,效果不錯,好於這種疾病無比痛苦的放化療。
關於只要吃韭菜、死面、地瓜難受就用這個方子的經驗,我受益於我的老師、一代名醫周次青老師,老師已經於十年前去世。於此,表示緬懷。
---
附:周次青老師,(1920-2003),生前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周次清教授從事中醫事業五十餘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內科雜病,特別對於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與研究造詣較深。在臨床治療中強調,調理氣血,認為疾病無論是整體損害局部,還是局部影響整體,歸根到底是影響了周身陰陽氣血,反對只顧局部,不顧整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維與處理方法,重視整體治療。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突出辯證與辨病相結合,注重中西匯通,既反對以現代醫學的病名套用中醫治法,又反對墨守成規,抱守殘缺的做法,倡導中西醫理論應互相印證,互為彌補,並主張用現代醫學科學的觀點與方法闡明中醫某些證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