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縣店子鄉莫家溝村莫家溝社有這樣一個家庭,二十多年裡,無論面臨什麼樣的處境,婆媳、夫妻、妻兒始終互敬互愛,和睦相處,成為周邊鄰裡、當地群眾學習的模範家庭。
一走進談忠仁的家,映入眼帘的便是:整潔舒適的院落、窗明潔淨的房屋外觀,擺設有序的室內家具。他的家庭雖然不是很豪華但卻讓人感到溫馨自在,給人一種流連忘返、樂在其中的自在感。
百善孝為先,這是人間真情的永恆旋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唐代詩人孟郊更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名句。孝老不僅要孝父母、孝公婆,也包括關愛那些相識和不相識的年老之人,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孝敬老人,關愛家人乃是為人之本。
談忠仁真是人如其名,忠厚仁德,他總是說道:「父母已近八十,為家操勞了一輩子,辛苦了一生,為兒女操碎了心,現在她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好,作為兒子為父母盡孝心理所應當。我們兄妹幾人,只有我經常和老人在一起生活,也是有幸能伺候身前,因此給父母看病、拿藥就成了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雖然妹妹都很有孝心,時刻牽掛著老人,可我總覺得自己身為長兄,比她們關心多一點、付出多一些是應該的。」對此,談忠仁的妻子也很理解和支持。談忠仁的母親從年輕時就患支氣管炎,隨著年齡的增大,病情比以前也加重許多,特別是到了冬天咳嗽得就更加厲害。談忠仁便經常搜集一些治咳嗽的信息,食補的,藥補的,針灸、貼帖,只要對治療氣管炎有效的,隨時記在他的專用小本上,諮詢醫生以後給他母親試用,每年冬天未至,他就買一大桶優質蜂蜜,每天給母親熬冰糖梨水,以緩解咳嗽;夏天帶母親貼三伏貼。功夫不負有心人,母親咳嗽的症狀近兩年不僅沒有加重,還有所減輕。
近年來,家庭的負擔越來越重,談忠仁上要履行子女義務侍候年邁的母親,下要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供養兒子上學,又因民主推選,擔當村上文書一職,生活的現狀將談忠仁活生生絆住了。面對如此的生活窘境,他的妻子馬桂喜為了能讓不景氣的家庭生活過的好一些,能讓丈夫安心為村上的工作盡職盡責、能讓年邁的母親安享晚年,就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外出務工。但是距離並沒有阻斷馬桂喜的孝老愛親之心,隔三差五馬桂喜都會打電話詢問母親的身體,叮嚀丈夫認真照料老人的飲食起居,讓母親過的舒心。
談忠仁,一位普通的農民,馬桂喜,一位普通的農村夫婦,他們用細心體貼關愛家人,用真心呵護老人,用正直和善良幫助困難鄉親。當詢問起家庭和睦的原因時,談忠仁覺得這是父母給了他們一個良好的傳統,而尊老愛幼的言傳身教又影響了下一代子女。二十多年裡,全家人始終互相關愛,很少發生過爭吵,遇到事情就坐下來共同商量,協同解決。這樣幸福和睦的家庭不僅讓全家人感到溫暖,同時也帶動了全村80多戶家庭爭做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