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
據法國媒體報導,起火原因初步認定是意外,這與最近的翻修工程有關。起火地點最初位於閣樓,而後蔓延至屋頂。雖主體結構倖免於難,但木製框架基本被燒毀,塔尖在大火中坍塌…
很多人對巴黎聖母院的深刻印象,來自於法國作家雨果筆下那本著名的《巴黎聖母院》。
書中描繪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悽美的愛情故事:外表醜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受到道貌岸然的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迫害的吉普賽女郎愛斯梅拉達,而捨棄了自己生命…
這本書對美醜善惡的對照和諷刺,讓看過的人思緒難平。人們為卡西莫多最後的結局扼腕可惜,也為他對愛斯梅拉達金子一般超越生死的愛情感到震撼。
該書於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1980年經由陳敬榮先生之手翻譯為中文,傳入中國。據不完全統計,至今為止,有17位中英文翻譯家再譯過此書,有18家中國出版社出版過該書的中文譯本。
它還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音樂劇等,在世界範圍內進行了廣泛傳播。
《巴黎聖母院》的故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它成為了很多人內心所追求的一種精神,無論是對卡西莫多個人善良品質的折服,還是他與愛斯梅拉達愛情的嚮往。
除了這個浪漫悽美的愛情故事之外,巴黎聖母院本身的價值,也足以讓全世界的人們心生憧憬、為之嚮往了。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始建於1163年,歷時180多年,在1345年全部建成。它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它因內部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徵。
很多人都想要在有生之年裡,去看看這座坐落於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優美的哥德式基督教堂建築;
想去親眼看看敲鐘人卡西莫多的鐘樓,去跨越時空細細品味他和愛斯梅拉達那超越世俗美醜的愛情。
可惜,這幢充滿歷史感的偉大建築在動蕩的年代裡依然優雅、從容地佇立在那裡,看時代翻滾、歲月變遷,它逃過了幾百年來無數次的紛紛戰火,挺過了過往每一次的風雨飄搖,卻在如今被大火吞噬了…...
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的男女主角,坐在塞納河畔邊上,看著遠處的巴黎聖母院。
女主問男主:「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那時看電影的我們渾然不覺。
巴黎聖母院怎麼可能會突然消失呢?
現在再看到這句話,心裡卻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那些我們很篤定地自以為還有很長時間能夠等著我們去見的人、去做的事、去看的風景,其實很有可能就在我們自以為篤定的日子裡,突然就離我們而去了。
昨晚入夢前,我還想著要過段時間後,去巴黎一睹巴黎聖母院的迷人風採。可誰能料到,今早一醒來,打開手機就看到它被大火吞噬的消息。
還是那句很老,但是卻很實際的話: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
人生最怕遇到的事是:「我本可以…」、「如果我之前…」、「要是我做了…」
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珍惜身邊每一個值得珍惜的人;我們能做的就是認真生活,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卡西莫多失去了他心愛的姑娘,終究也失去了他心愛的鐘樓。」
我們懷著惋惜的心情,看著這場毫無預兆而騰起在巴黎上空的大火,看著佇立了幾百年赫然倒下的塔尖,看著消失在火海中美麗了一生的玫瑰花窗…
沒來得及去看曾經的巴黎聖母院,那就現在重整衣衫,繼續心懷著對卡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愛情的嚮往,赴往人生的下一個站點。
巴黎聖母院永遠在我們心裡,卡西莫多的鐘樓也一直佇立在塞納河畔寧靜美麗的晚霞旁…
作者:劉柳
編輯:張浩禎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