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是一家人,誰遇到這樣意外的事,都會搭上一把手。」馬天席說的意外事是他從火海中救出病人張振西。他的一句話濃縮了一個少數民族同胞臨危不懼、捨己為人、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勇氣。
3月21日,記者前往公郎鎮回營村六社村,追尋「文明大理人——大理州第三屆道德模範」獲得者馬天席火海救人的故事。
「2015年2月21日,南澗縣公郎街新莊大橋邊一間瓦房內,濃煙翻滾,火苗四躥,屋內一名癱瘓半年多的老人在呻吟、吶喊。」回族村民馬天席回憶道,我和妻子正好路過這裡,聽到火勢正朝著自家房屋蔓延的一女主人悽厲的哭聲,一下讓我倆心跳加速,我停下車一腳踹開大門,撲進火海。
圖為3月21日,馬天席(右一)接受記者採訪。王錦橋攝
「我拿出手機忙不迭地打110,呼叫左鄰右舍,並請回營村清真寺的大喇叭幫助叫喊救援。」妻子馬秉秧接過話茬說,待我回過神來找丈夫馬天席時,只見他抱著老人衝出火海,安全地跑到了離火海30多米外的路邊……
圖為3月21日,馬天席妻子(右一)接受記者採訪。王錦橋攝
「你難道不想到自己會被火燒?無法從火海中出來?」
「沒有多想,頭腦中就一個念頭——救人!」馬天席向記者描述著當天的情形,第一次衝進去急喊「給有人?給有人?」「有……有……」只聽見一老人一邊咳一邊回答。
「看電視有收益,學到的如何救火常識讓我少受罪。」馬天席接著說,我衝到離火場幾米開外的一水龍頭邊,將自己渾身弄溼後又再次衝進火海,從濃煙中抱著老人衝出了火海。
圖1為3月21日,馬天席(中)與記者共同分享榮譽。左先勳攝
隨後,被救老人張振西得到親屬們的照料後,馬天席夫婦倆便騎車離開了,只留下那份兄弟般的情誼感動著在場的每一人。
「家裡一把大火就全燒沒了,如果不是遇上好人馬師傅,家裡現在真是不知道會咋樣了?」被救者張振西的老伴楊會珍哽咽著回憶說,「我老倌隱約聽見幾聲劈哩啪啦的響聲,不知咋地,家裡就著火了,想起來跑,可怎麼掙扎也起不來,要不是馬師傅,他這老命早就沒了,真是好人哪!」
「我擔心極了,怕燒到我家來。」鄰居左繼平心有餘悸地告訴記者,相鄰那家還賣油、火炮等易燃品,火勢控制不住的話,後果真的不可想像。
圖為3月8日,馬天席(左二)在下關領獎。王錦橋攝
「那天被救老人就住在我家,他家要給錢,我拒絕了。」鄰居範志菊大姐說,馬天席師傅都可以火海救人,我做點好事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不管是誰遇到這事,都會去做的,我們都是一條街上的,過來這幾十年了,公郎街上的回族、漢族、彝族不都是一大家子人嗎,還客氣什麼!」楊會珍重複著馬天席夫婦倆的原話。
火災後的第二天,被救者張振西的三個兒女、女婿、兒媳來到馬天席家中感謝,不論張家兒女怎麼勸說,靠修摩託車維生的馬天席夫婦拒絕了。
「這點好事算得了什麼,我家遇事鄰居也經常幫忙。」馬天席說,自己的臉、雙手都被燒傷了好多,妻子用藥膏敷,10天後就好了。
在彝鄉南澗,馬天席火海救人一事,正是「各民族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註腳。
本報記者 左先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