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回家,沒三五萬進不了家門!」貧窮則父母不子,道理殘酷

2021-03-04 育兒須知

文|秘籍君

古文《戰國策之秦策一》中曾有過一句話,貧窮則父母不子,出處是蘇秦勸說秦王失敗後,重回家門時,妻子不從織機上下來迎接,嫂嫂不給飯吃,父母也不與他交流,這讓蘇秦感嘆人心涼薄。如今千年過去,這話的囊括範圍更廣泛了,沒出息的子女也在其中。

這不,春節剛過,大家返回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就有同事抱怨,回家過趟春節,花了三五萬,年終獎都不夠賠的,早知道不回去了。同事話音剛落,身邊一眾人紛紛點頭附議,認同這一看法,財務小哥兒大力更是一臉愁悶,表示:「過節回家,沒三五萬根本進不了家門!」

這感慨倒與蘇秦的遭遇有異曲同工之處。過去,走親訪友過春節是一件愉快的事,小孩子嚮往,大人們高興,如今幾十年過去,節日的性質卻變了,一代人感受不到樂趣也就罷了,金錢上也開始捉襟見肘。那麼,大家為何出現這種情況呢?道理殘酷。

▲中國式過節:金錢的較量

①「衣錦還鄉」帶來的經濟壓力

中國有個詞叫做「衣錦還鄉」,在外務工一年的子女,回鄉時都要衣衫錦繡,珠光寶氣,一掃在公司的戰戰兢兢,出手闊綽,禮物按車載,給親朋好友們留個「出息了」的印象。

以我本人為例,今年回家過節前,給兩家的老人都買了新衣作為禮物,還購置了不少年貨和紅包,總花銷一萬二。走親訪友,總不能穿的太寒酸,所以,我們一家四口也各自添置了一身冬衣鞋子,花銷在七八千。以外,我還要在父母提醒下,給外公外婆他們購置禮物,給小輩們準備壓歲錢和紅包。

最後,家門還沒進,三萬已經出去了。

最倒黴的是過節期間的請客吃飯,我掐指一算,春節在家七天,老公和發小聚會吃飯掏了三四千,酒桌上了五六場,其中還不包括婆家的年夜飯。這一系列「長子長孫的顏面」都讓我不堪重負,可卻屬於國人走親戚的必要流程,不這麼做,人家會覺得你小氣摳門,一家子上不了臺面。

所以,但凡要回家過節的年輕人,回去前總要想方設法購買一身華服,女兒家要燙染頭髮買花戴,男子漢則要西裝革履換新車,這一切都讓年輕人寧願在出租房裡宅著,也不願回家「揮金如土」,畢竟大多數人都不是富二代。

②留守兒童,一年到頭要「上供」

就像我們的財務小哥大力,春節剛進家的時候,父母喜笑顏開,可沒多久就開始抱怨孫兒花錢了,字裡行間的意思很明顯,大力該「上供」了,畢竟農村父母不比城裡人有退休金,大多數人還要幹農活,而子女的孝敬便是他們改善生活的依仗。

「不是說爸媽不該要,只是這一要,我的壓力就更大了。」

大力說起自己為了過節做的準備,一年到頭攢不下十萬,可春節七天走親訪友表孝心,積蓄就出去了小半。對比之下,同時小吳就聰明多了,他直接以疫情為由拒絕回家,只把給父母的年貨和紅包寄了回去,不用「衣錦還鄉」,也不用跟親戚們上酒桌,更不必發壓歲錢,不到八千就搞定了所有。跟大力一比,小吳顯得會過日子多了。

▲如何降低過節期間的花銷?

①拒絕攀比,不要活在親戚眼中

以我為反面教材,一年到頭省吃儉用,只為過年過節時「衣錦返鄉」,其實這恰恰是虛榮的表現。人的日子是過給自己看的,沒必要活在他人的嘴巴裡。只要學會了破罐子破摔,我們的世界就豁然開朗,「顏面」是虛的,只有日子是我們實實在在要去過的。

②子女不要「報喜不報憂」

以大力為例,他父母之所以會直接找他要「撫養費」,是因為他從未跟父母訴苦過,每次說起工作,總是一帆風順,似乎每天上班只需要喝茶看報紙,這讓他的父母認為兒子的錢是大風颳來的,花起來毫不手軟。

在我看來,報喜不報憂的年輕人就屬於打腫臉充胖子,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就隱瞞自己的生活困難,反而會讓自己被動活在困難之中。只有讓父母明白自己的不容易,他們才會體諒年輕人的心酸。

【話題討論:過年期間,你花了多少錢呢?】

相關焦點

  • 日本貧窮少女賣身記
    15歲的友子(化名)是日本眾多貧困兒童當中的一個,非常不起眼。父母離異後,她跟著媽媽生活。可惜,她的媽媽只是一個領著社會保障金的窮女人,每天和所謂的「男朋友」,也就是性伴侶鬼混在一起。三人就這樣在同一屋簷下生活了好幾年,友子經常要忍受來自媽媽和那個男人的語言、肢體上的攻擊。
  • ​不瞞你說:「二拇腳趾頭長,不孝順爹和娘」,背後是啥道理?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心      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比如農村常說的「二母腳趾頭長,不孝順爹和娘」,這種說法究竟有沒有道理呢?又有何依據呢?腳趾和孝順怎麼就扯上關係了呢?
  • 一進家門,突然有一種上個世紀KTV的感覺……
    大家好我是阿祖吳彥祖 的 祖我是一名外賣小哥一個集顏值與智慧於一體的男人這兩天趁著空回了一趟家我前腳進了家門後腳還沒踏進去呢我媽就衝過來說讓我給她充一百塊錢話費還說會給錢我吶我都這麼大了怎麼還能拿媽媽的錢呢我當然是拒絕了但我媽執意要給我還開始掏錢了那……行吧我就在那站著等我媽掏錢
  • 為大家,不回家!
    我是浙江桐廬人,本來打算回家過年的,受疫情影響,決定留在本地過年,也提前和家裡人溝通了,他們也很支持。今年準備在淮安看看玩玩,了解一下淮安的歷史文化,過一個不一樣的春節。   我們都是安徽人,在淮安生活工作了近十年,淮安是我們第二故鄉。今年,我們要留在淮安過年,雖然思念家鄉想念親人,但是為了家人以及學生們的健康,我們認為這是正確且必須的做法。
  • 欠薪不跨年!讓農民工安「薪」回家過節!
    辛苦了一年的城市建設者即將踏上返鄉過節回家路為了讓農民工朋友不再憂「薪」濱江人社打響根治欠薪攻堅戰!近期,區根欠辦召開根治欠薪工作會議,對根治欠薪冬季攻堅戰作出再動員、再部署。針對不履行行政處理決定的欠薪單位,依照相關規定列入「拖欠工資」黑名單,並通過「信用濱江」、「信用浙江」和省市人力社保部門網站及新媒體平臺等予以定期公布,今年列入並公布46家欠薪單位。針對失信用人單位,通過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強信用懲戒。
  • 公安滴阿兒們,你們有多久沒回家見你父母了?
    根據新浪的調研數據顯示,工作後,僅有34%的人每年能回家陪伴父母超過30天,你每年能回家幾天?除去吃飯睡覺和應酬的時間,每年你能真正地陪伴父母幾個小時?而在異地工作的人群中,許多人只能在過年時回家。這道「親情計算題」,讓許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猛然意識到,原來未來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真的少之又少。我們總以為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浪費,然而現實卻是如此地殘酷...
  • 春節特刊|過節不忘戰備,且聽官兵道來
    過年不貼對聯,不裝飾一下營區環境,怎麼能有年味兒呢?五顏六色的彩帶、氣球在戰友們的手上仿佛有了生命一樣,一個個創意無限的作品紛紛呈現。爸媽新年快樂!小小的手機寄託了滿滿的思念之情  「一家不圓萬家圓,我們在這裡很好,請放心,爸媽照顧好自己,我也想你們了,我愛你們!」   部隊的年味兒是大伙兒一起娛樂一起歡笑
  • 農村俗語:「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有道理嗎?
  • 周公解夢:夢見貓進家門是好預兆嗎 看什麼人夢到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 夢見動物進入自己的家中,其實也是有很多種寓意的,不過其中的寓意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那就需要仔細分析才能知道了,例如最先就是要知道夢見的動物到底是什麼動物。
  • 不是善愛一家人,不進善愛一家門
    時至今日,雖然我們有了連接線上線下的工具紅豆樂,但是我們大家庭「不是善愛一家人,不進善愛一家門」的入家原則永遠不會改變。 有的家人說,「在大家庭裡,所有家人之間都是互幫互助、相扶相攜、和諧溫暖,在這麼好的家庭氛圍中,我很幸福」! 有的家人說,「生活中有一點困難,就有好多家人主動幫助我,讓我難有所幫,我真的很幸福」!
  • Richmond Hill女子剛進家門就被三名持槍者劫持捆綁!
    她剛一進家門,就遇到這3名嫌犯,他們用束線綁住她的手向她索要現金,她不得不服從,隨後犯罪嫌疑人逃離現場。小編提醒:回家的時候一定要留心觀察門口有無異常,如果有千萬別進屋,馬上報警。另外即使外面觀察不出異常回家的時候也別讓孩子第一個進屋!事後受害人去附近的一所學校尋求幫助,並撥打911。所幸的是這名受害者沒有受到人身傷害。
  • 三過家門而不入 只為守護平安路
    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今有現實版「三過家門而不回」的交警毛明軍。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假期節奏,在大多數人自我隔離,想方設法遠離病毒的時候,卻有很多人逆行奔赴「疫」線,築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線。
  • 烏託 | 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結果顯示,看了第一份傳單的學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與事先不知道該現象的學生所捐的錢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傳單的學生在得知這種現象之後,平均每人僅捐了1.36美元,遠遠低於不知道該現象的學生所捐的錢。鼓勵學生們再想想反而使他們對羅西婭不那麼慷慨了,但也沒有對每個馬裡人都更慷慨了。」學生們的反應是一個典型案例,說明了大多數人在面對貧窮等問題時的感覺。
  • 【衝殼子】女友訂婚硬要紅包 不給就扯脫
    她給我說她的父母和親戚第一次來我家看房子兼訂婚要給紅包,給女友6000,父母各1000,其他親戚多少意思下就可以了。可是我們這並沒有這個風俗,父母也不贊同,父母收入不高,她說如果不準備好就沒得戲!我家剛修了房子加買車用了十萬沒有錢了,可能還要給三五萬彩禮,以及準備三五萬辦宴席的錢。
  • 嫁出去的女兒,潑不出去的水?
    可能小說讀多了,年輕蕩漾的心期待的是有愛情的婚姻,對相親這種事甚是排斥, 奈何介紹的男孩們不是我喜歡的菜,其貌不揚還心氣挺高的我,頂著父母親人們的一片恨鐵不成鋼的反對之聲,執拗地遠嫁了。 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家人們苦口婆心的教誨:白手起家,沒有公婆幫持至少多奮鬥三十年;嫁如此之遠,十年八年見不了一次面,和被老虎咬了有什麼區別?被欺負怎麼辦?
  • 【活著】海原小夥離家24年,進過黑煤礦、去過新疆,再次回家已經物是人非
    「那個年代通訊不發達,堂弟連身份證都沒辦,碩大的城市想找一個人太難了,家裡人幾乎把銀川翻了個遍,始終一無所獲,發出去的尋人啟事也如同石沉大海。可大家始終沒有放棄過,能想的辦法都想盡了,就是找不到人。」楊先生說,最讓人揪心是,小楊的父母最終沒能見上兒子一面,在小楊離家的第15年,帶著遺憾相繼離世。就在家人看不到任何希望,打算放棄尋人之時,2019年10月的一天,小楊突然回家了。
  • 「媽,今年春節我不回家了~」
    我說如果條件允許就回,條件不允許就不回了。 這個條件,當然是看疫情情況。 說實話我內心深處是有回家過年的美好願望的,遠嫁的姑娘,一年才回老家一兩次,尤其這兩年,可能我自己也上歲數了,特別喜歡熱鬧和團圓。小時候不合群兒,個性,父母說帶我去舅舅家、叔叔家,我都愛去不去的。
  • 感謝,這些除夕不回家的郵政人!
    投遞員過節期間照常投遞,作為管理人員,她自然不會閒著,開始張羅起每年的特色保留節目——包餃子。   「考慮到有的投遞員是回族,今年我們準備了兩種餡兒,豬肉白菜和韭菜雞蛋蝦仁。」 陳蘭穎笑著接受記者採訪。
  • 春節不流行送紅包了,給父母安個光伏電站!
    馬上就要到除夕了,很多朋友都趕回老家過年了,陪陪年邁的父母,給孩子帶禮物,一年到頭我們在外努力就這點盼頭了。在家聽父母訴訴家常,給孩子教訓人生道理,我們這一代的成年人不容易啊。父母在老家不容易,我們得給他們找一份穩定收入的事業,往年都是每年回家給紅包現金,近年來流行給父母按光伏電站了,一次性投入,可以帶來25年以上的穩定收益,是最適合養老的項目。
  • 2018版回家前VS回家後,看完都笑了……
    回家前妝容精緻、鎖骨性感回家後我已經三天沒洗臉@小磊張張不跟你們說了老媽喊我去劈柴了當然不光是小仙女們墜落凡間小鮮肉也在回家後返璞歸真變成村裡的二柱子、狗剩子我曾經是個王者@那些嫉妒你的狗我曾經倔強得不穿襪子露腳踝後來我把秋褲扎進襪子,竟然覺得很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