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終於看了電影版的《鬥魚》,想不到的是我居然看了兩次。
電影敘述的是從小父母雙亡的於皓,由身為警察的輝叔一手帶大,但於皓不喜愛讀書,還是學校裡出了名的麻煩人物,跟單子、阿奇三人時常在校外鬼混;而於皓愛上了一位功課十分優異的女孩裴語燕,但裴語燕的父親卻堅決反對這場戀愛,甚至不惜斷絕父女關係。
《鬥魚》是改編自洛心的網絡小說《小雛菊》,《小雛菊》是一本於2003年發行的中短篇小說,書中有三個以「花」為名的愛情故事,分別是小雛菊、滿天星、向日葵。
劇情皆是取材自網友所分享的經驗之談,在2004年1月28日曾以電視劇的方式在臺灣的電視臺播出,並創造了該省極高的收視率,也捧紅了郭品超、藍正龍、安以軒等人。同年的9月,劇組們趁熱打鐵,繼續播出《鬥魚II》。而在相隔14年的去年,把它拍成電影版本搬上大屏幕。
《鬥魚》是一部出我小時候唯一追過的兩部電視劇之一,另一部出是《第8號當鋪》。雖然至今已經間隔了那麼多年的時間,但我大腦中依然清楚記得於皓是怎麼死的,永遠忘不了於皓和小燕子這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以及終身詛咒阿豹快點死去,每一集的記憶都仿佛昨日才剛看過一樣的清晰。
電影版的《鬥魚》早就上映了,我也知道了,只是當時不敢去看,很害怕而因此受到傷害,因為我擔心如此經典的電視劇被拍爛了。但是,今天在電影網站上,我終於看了它,想不到我還看了兩次。
《鬥魚》的電影版是重啟了電視劇的內容,但考慮到片長的問題,所以進行了許多刪減並濃縮了故事情節。
電視劇中的單子殺死的是阿豹的手下,而不是電影版中的直接秒殺了阿豹;電視劇中的紅豆是被阿豹的手下亂棒給打死的,而不是電影版中的成功活了下來;電視劇中的於皓是被阿豹拿長刀刺穿腹部身亡,而不是電影中在買早餐時被小弟給刺死的;電影版中也捨棄掉老鼠、邵筱蝶等在電視劇中出現的主要配角。
當然,《鬥魚》的電影版中保留電視劇中許多經典橋段。
不管是讓影迷津津樂道的:於皓用摩託車緩緩跟在小燕子下課所搭乘的公共汽車旁;小燕子第一次坐上於皓摩託車時的羞澀但又帶點猶豫的表情;小燕子帶著心疼的眼神輕輕地幫於皓擦拭臉上的傷口。
還是讓人恨之入骨又悲痛難過的:單子為了幫小燕子報仇而殺了人;單子向警方自首入獄的那一刻;小燕子被人給侮辱非禮的掙扎及痛苦。
老實說在觀看《鬥魚》的電影版時難免會些不適應,甚至覺得有些尷尬而且讓人出戲,但這算是很正常的,畢竟它是改編自經典的電視劇。
許多觀眾的印象依然停留在郭品超、安以軒、藍正龍、謝承均等人參演的電視劇,突然要將大腦中的視覺記憶抽離,並強制置換成林柏睿、王淨、吳嶽擎、毛弟等人扮演的電影版,多多少少會在觀看電影時出現些排斥的負面情緒。
但至少在電影的最後10分鐘,除了郭品超外其他主要角色全數回歸,直接讓咱們這些老影迷們老淚縱橫,情緒激動得不能自已。
《鬥魚》的電影版其實也很完整,動作戲的呈現也頗具水準,新演員的演技也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對於已經有根深蒂固記憶的老粉絲來說,多少會有點心理上的不適應及排斥。
如果對於第一次接觸「鬥魚」故事的人來說,這至少是一部誠意十足而且品質也很好的電影。而且,雖然我是一個老影迷,但為了電影的最後10分鐘我決定去看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