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一隻建築精
ID:Arch_Elf
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有一套自己的積木,無論是精美的還是粗糙的,我們都使用它來完成過人生中的第一套設計,說不定那就是我們最開始的建築學啟蒙,從此誤入歧途。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身處於建築學這個大坑中,當很多同學仍然把房子當積木一樣設計的時候(比如我).
有些人已經把積木當房子蓋了出來.比如這位引領當代建築風騷的B哥哥——BIG-Bjarke Ingels Group!
丹麥比隆是樂高積木的老家,不過說是樂高在比隆其實不如說比隆在樂高,小城一共60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在為樂高工作,樂高的工廠,總部自80多年前在那創立後就沒有移動過了。
現在樂高公司需要修建一個樂高之家用於展示樂高的樂趣,並且想將項目地址選為樂高創始人住宅的隔壁。
說是這麼說,不過隔壁這塊地上原本佇立的是市政府大樓
想用這裡的地就得佔用政府大樓和中心廣場,這合理嗎?
不過市長倒是欣然同意了(好傢夥,還說比隆不是樂高的)
只是要求留給市民足夠的公共場所。
B哥哥擅長從最基礎的幾何形體開始變形,那咱們還是按常規升起體塊。
將場地還給公眾的做法實際常見也就兩種
一:底層架空,將下面的場地還給公眾
但不知是因為丟了政府大樓心生不滿還是群眾需求,不滿足於一一種方式,兩種都想擁有。
但這樣會有兩個問題,1、中庭如果出現柱子會影響空間使用。2、中庭採光無法滿足。
餐廳、商店等商業屬性的功能最好放在一層
能獲得更多的人流
二層是四個不同主題的展廳
將它們一一排列
每個顏色代表著不同的主題
三層只有獨立的一個展廳,收集了樂高愛好者們的致敬之作。由經典的2×4樂高積木搭建而成,上方的八個圓形天窗則模仿了積木的凸紐。
接下來可以一塊一塊的將建築「搭建」起來了~一層屬於公共區域,是市民可以隨意進入的位置。
如果想要進一步參觀建築展廳,則需要買票從一層的中庭樓梯上樓直接進入三層。
黃色展廳是一個動植物的世界,用積木搭出自己喜歡的動植物,別忘記給它們印上表情。
綠色區域可以用樂高積木搭成的微縮城市,裡面有無數有趣的人和事兒,你自己就是導演。
藍色區域則需要用理性來解決問題。操控機器人在探險中解救動物,用積木搭個汽車並測試它的速度和安全。
樂高之家在最初設計的思路應該是以樂高積木模型搭接的正向思路進行的。
在這個思路中,樂高模型以大尺度的積木塊進行搭接,或許與模塊化建築的聯繫並不是很強。但在我逆向將建築轉化為小尺度的樂高進行建模時,我發現,隨著我建模的加深,我建模的速度大幅度的提升,在二層之後的模型基本是一層模型的重新縫合,不會再增加太多的構件,後續的建模基本就是將前面的模塊進行複製粘貼。這很容易讓我聯繫到了模塊化建築。
樂高積木這種小型的種類有限的模塊,在空間領域能通過不同數量進行不同的搭接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結果,理論上可以創造出任何可以想像的三維形態。並且同一種形態可以完全用不同數量的樂高模塊進行搭建。
能否探索樂高積木的拼砌手法以及空間構築從中得出一種新的結構模式,標準化生產用來進行多功能的組合
似乎也是值得思考的~
1.圖片來源:
[1]本文相關分析圖及GIF動圖均為作者自繪,轉載請註明出處
[2]案例項目實景圖片及圖紙來自https://www.gooood.cn
[3]相關補充插圖未註明出處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