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韓語微信號: hjkorean
韓語是根據古漢語創造而出的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說的韓文都是當年世宗大王根據古漢語而創造出來的,既然是根據漢字創造出來,那麼韓文其本身都應該有許多跟中文相似的地方。
想必當年世宗大王創造韓文時,他為了讓百姓們能夠繼續保留原來的古漢語發音,只不過讓每個發音有了相對的字,不可能全部改掉所有的讀音,可見我們現在所說的韓語,其實很多都是古代漢語的讀音,以前一直困惑古時候的中國人難道也說普通話嗎?現在想想,他們當時的話跟我們現在說的韓文應該差不多的了。
韓語的創造有規律可循嗎?
那麼世宗大王究竟是根據什麼樣的規律來創造韓文字的呢?真的是他憑空想像出來的嗎?
其實不然!不知道這裡有沒有像我這樣也喜歡研究韓文字的人,大家知道韓文中70%左右都是漢字詞演變呢,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熟練的掌握這70%的漢字和韓文字轉變規律的話,那麼你的韓文是絕對學到家了的。
為什麼很多朋友剛開始覺得記韓文單詞特別難?因為他們只是停留在記或者背這一層上,而相反之後學的漢字詞越來越多了,記韓文單詞也覺得越來越簡單了, 因為我們能夠從漢字詞的轉換角度上來記單詞,這個時候自然容易多了。
漢字和韓語有著對應關係
大家都知道韓文中跟中文一樣,也有前鼻音和後鼻音,ㄴ和ㅇ的區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字中文中是前鼻音的話,韓文中對應的也是ㄴ結尾的字,同樣中文中是後鼻音的話,韓文中自然也是ㅇ結尾的,大家想想自己的名字就好了,拼音n結尾的就是ㄴ,ng結尾的就是ㅇ,看看是不是這麼一個規律?
我測試過許多漢字詞,幾乎99%都是遵循這麼一個規律,目前為止唯一不一樣的只發現過一個字,那就是「馨」這個字,它的拼音是"xin",可它對應的韓文字是" 형",後鼻音,很奇怪(莫非是後來漸漸演變成前鼻音了嗎?呵呵)
大家知道這個規律後,特別對於初學者,在寫一些單詞時,就不必再猶豫到底收音是ㄴ還是圓圈 ㅇ了,想想它對應的漢字,就能找到答案了(當然如果想不出漢字,那就另當別論了哈)
有趣的收音對應
之前我也有研究過韓語中的收音,韓語中為什麼會有收音,其實這跟中文中的聲調有關,很多時候聲調決定了韓語中的收音。
那天在講ㄱ的收音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大家看這排 악 약 억 역 옥 욕 욱 육 익 他們對應過去的漢字詞剛好都是第四聲的 藥 弱 億 譯 玉 欲 旭 育 益 呵呵,是不是很有意思?
當然這其中的規律,我還沒有研究出來,比如同樣一個南男難三個字,明明都是第二聲,남남난,為什麼最後一個偏偏是ㄴ這個收音。據說古代中文有5個調,後來前面兩個就併入了」南男難「的陰平調了,收音不同也是由於這個原因。
古代漢語的聲調是平(陰平、陽平)、上、去、入,後來入聲被混到其他四聲裡面了,我簡直是懷疑韓語裡的收音就是古漢語的入聲,像「白」字就是混到陽平裡的入聲字,而「白」對應的韓語是백,還有很多像「出、七、夕、錫、博、宅、局、國、福……」
當然這也只是猜想,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起來研究一下。
關注我們:滬江韓語(微信號:hjkorean)
↓↓戳"閱讀原文"韓語中的漢字詞分類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