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斯畫廊位於紐約西25街540號的新旗艦大樓已伴隨其首個展覽季正式開幕。佩斯於曼哈頓已有近60年歷史,而這座位於切爾西心臟地帶的全新總部大樓,將鞏固佩斯對於在該地區持續發展的熱情與投入。旗艦大樓於2019年9月14日向公眾開放,近日,美國知名雜誌《名利場》(Vanity Fair)對開幕式當天這難得一見的藝術家聚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今年9月份,佩斯畫廊位於曼哈頓切爾西西25街上的8層樓高的新旗艦大樓,承載著佩斯的雄心壯志,正式開幕了。在開幕日當天,橫跨了半個世紀的50名佩斯藝術家聚集在一起,以紀念佩斯畫廊的創始家族:阿尼和米莉·格利姆徹(Arne and Milly Glimcher),以及他們的兒子馬克·格利姆徹(Marc Glimcher),畫廊的總裁兼執行長。1963年,年僅25歲的阿尼與米莉從波士頓搬到紐約,在第57街開設了一個不大的空間。那時的他們已經來晚了:波普藝術正在紐約大行其道。因此,對藝術家他們採用了隨機多樣的選擇,讓本能來引導他們。他們代理的藝術家路易斯·內維爾森(Louis Nevelson),讓·杜布菲(Jean Dubuffet),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羅伯特·歐文(Robert Irwin)等人接二連三地推動了佩斯的發展。
馬克·格利姆徹,在與他的父親產生了短暫的意見衝突之後,提出了這個大膽的方案——建造一棟垂直多層的塔樓來容納佩斯位於紐約的兩個空間,並且有機會以此在當代藝術市場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今,佩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當代藝術畫廊空間。
(左起)洛妮可·霍爾丹(Lonneke Gordijn)(後排)、嶽敏君、拉爾夫·諾塔(Ralph Nauta)(後排)、盧卡斯·薩馬拉斯 (Lucas Samaras)、喬·夏皮羅(Joel Shapiro)(後排)、克拉斯·奧爾登堡(Claes Oldenburg)(落座)、羅伯特·惠特曼(Robert Whitman)、隋建國(後排)、理察·塔特爾(Richard Tuttle)(著綠衫)、林瓔(Maya Lin)(前排)、布蘭特·瓦爾登(Brent Wadden)(戴帽),以及理察·利諾伊德(Richard Learoyd)、奈傑爾·庫克(Nigel Cooke)(立於吊燈下方)、基斯·索尼爾(Keith Sonnier)(戴帽)、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前排)、蕭昱(後排)、基斯·考文垂(Keith Coventry)、亞當·彭德爾頓(Adam Pendleton)、拉奇布·肖(Raqib Shaw)、保羅·格拉漢姆(Paul Graham)(格子外套)、海波、塔拉·多諾萬(Tara Donovan)、艾德裡安·格尼(Adrian Ghenie)、蒂姆·霍金森(Tim Hawkinson),以及羅伯特·曼戈爾德(Robert Mangold),攝影:Art Streiber
聚集於弗雷德·威爾遜(Fred Wilson)的巨大吊燈作品下方的是:(左起)詹姆斯·西耶那(James Siena)、凱文·法蘭西斯·格雷(Kevin Francis Gray)(後排)、張曉剛、瑪麗·闊思(Mary Corse)、尼娜·凱查杜裡安(Nina Katchadourian)(後排)、弗雷德·威爾遜(Fred Wilson)、名和晃平(Kohei Nawa)(後排)、琳達·本格裡斯(Lynda Benglis)、王光樂、裡奧·維拉瑞爾(Leo Villareal) (後排)、洪浩、米歇爾·魯芙娜(Michal Rovner)(後排),以及仇曉飛 、阿琳·舍切特(Arlene Shechet )(立於吊燈下方)、劉建華、艾米麗亞·卡巴科夫(Emilia Kabakov)、朱利安·施納貝爾(Julian Schnabel)(後排)、蒂姆·艾特爾(Tim Eitel)(後排)、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洛伊·霍洛維爾(Loie Hollowell)(後排)、李禹煥(Lee Ufan)、李松松(後排)、威廉·蒙克(William Monk) (後排)、宋冬和尹秀珍,攝影:Art Streiber
這棟新旗艦大樓由Bonetti / Kozerski建築事務所設計,並迎來了熱情高漲的開幕之夜。畫廊的所有傑出人物都在場,包括林瓔(Maya Lin),克拉斯·奧爾登堡(Claes Oldenburg),盧卡斯·薩馬拉斯(Lucas Samaras),朱利安·施納貝爾(Julian Schnabel),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和理察·塔特爾(Richard Tuttle)等等。遺憾未能到場但送來祝福的有羅伯特·歐文(Robert Irwin),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和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他正處於靈感井噴之中,在其位於諾曼第的寓所中創作數十件新作,以至於他堅持待在家裡。
在畫廊大樓寬敞的露天平臺上,被邀請前來表演的英國著名搖滾樂團誰人樂隊(The Who)的羅傑·多特裡(Roger Daltrey)和皮特·湯申德(Pete Townshend)為前來開幕儀式的人群演唱著《The Kids Are Alright》。「感謝馬克·格裡姆徹,並祝願你取得圓滿成功。」多特裡高聲致敬道:「新的佩斯是新一代人的冒險,兒子的膽識可與父親比肩。」
「這座八層高的建築位於紐約西25街,由Bonetti/Kozerski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充滿了象徵意義,不僅僅是因為它展現了總裁兼執行長馬克・格裡姆徹(Mark Glimcher)從他的父親手中接過韁繩——阿尼・格裡姆徹(Arne Glimcher)在59年前建立了佩斯畫廊 -——同時也是因為它傳遞了關於當今藝術市場的訊息。」
「(新旗艦大樓)重新定義了一個畫廊的內涵,將重點從僅僅是銷售和展示藝術轉移至提供包括美食、表演空間、研究圖書館和存儲功能的更全面的服務訪客體驗。」
「馬克・格裡姆徹說,藝術畫廊的未來在於創造人們想要聚集的空間,『就像教堂一樣。』這也是為什麼佩斯的新建築將推出『Pace Live』,一個容納了音樂、舞蹈、電影的多領域項目,由馬克・比斯利(Mark Beasley),前華盛頓赫希洪博物館的表演和媒體策展人,為該項目掌舵。」
——Robin Pogrebin,《紐約時報》
佩斯畫廊旗艦大樓,攝影:Thomas Loof
「近60年來,佩斯一直在讚揚和推動先鋒創作,」馬克・格裡姆徹說,「佩斯設計並精心建造了新大樓的每一個元素,為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承載的平臺,讓他們儘可能豐富翔實地講述他們的故事,同時也令我們的社區儘可能生動多元地體驗藝術。我很榮幸能夠通過呈現這幾位藝術家的作品來為新大樓開幕,他們展現了我們充滿活力的歷史和令人振奮的未來。」
佩斯畫廊的新全球總部共八層,面積約為75,000平方英尺,其建築面積比紐約佩斯目前的展覽空間增加了一倍,並設有五個不同的展覽空間,涵蓋室內和室外。每個空間皆適宜寬泛的布展風格和藝術媒介,具有無柱設計,高裝載能力和靈活的照明體系等特點,創造了極其靈活的展示空間,可以支持多樣化的展覽項目。
佩斯畫廊旗艦大樓露天平臺,攝影:Thomas Loof
歡迎致函了解藝術家作品收藏信息,或關注佩斯微信獲取更多現當代藝術資訊。
郵件:hongkong@pacegallery.com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當代藝術畫廊,佩斯畫廊自 1960 年創立以來,始終扮演著藝術界生力軍的角色,代理了眾多二十至二十一世紀最為重要的藝術家及藝術家基金會,創造了卓越的精神財富。佩斯畫廊在全球設立了展覽空間及辦公室,包括紐約、倫敦、日內瓦、帕羅奧多、北京、香港及首爾,並於 2019 年 9 月在紐約曼哈頓啟動了一棟八層高的全新旗艦大廈。在即將步入第七個十年之際,佩斯畫廊將繼續秉承其使命,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和創造力的藝術家提供支持,並與全世界的人們共同分享這些具有時代前瞻性的藝術創作。為不斷推進這一使命,佩斯畫廊將積極開展全球範圍內的藝術計劃,包括大型展覽、藝術家項目、公共裝置、機構合作、策展研究及寫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