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寧縣碩集居委會十一組的王長禮老人今年101歲了,比其他百歲老人幸運的是,他不僅有子女承歡膝下,還有個96歲的親兄弟王長樂陪伴左右。每天,兩人一起吃飯,白天聊聊時事、想想過去,鎮上或者縣城搭戲臺,老兄弟二人便由家人送去聽聽淮劇,一坐就是一下午,不收場不回家。
10月16日上午,鹽城晚報記者在王長禮家中看到了這對從來也沒有離開家鄉生活過的老兄弟。王長樂自我介紹說,他是王長禮的二弟,家裡一共有6個兄弟和3個姐妹,可惜現在只剩下4個人。「我們家裡兄弟6個可都是黨員啊!」曾經在碩集鎮政府工作的王長樂特別驕傲地說,「老大曾經是地方上有名的大廚,年輕的時候在地主家幹活,建國後在阜寧大眾食堂幹了10多年。」王長樂說起家裡老大的手藝是讚不絕口,「那一手菜燒得好,還經常做給家裡人吃」。
提到自己的職業,王長禮搖了搖手說,現在的廚師做菜是越來越不講究了。原來,王長禮年輕時繼承了家裡祖傳的活計——廚師。「到我這一代,一共有5代人是廚子,不過往下面就沒人繼承了。」王長禮說,在他做廚師的年代裡,做一桌飯是很有講究的,比如說「好老」家的姑娘、女婿回門的時候,走親戚不能老是吃差不多的東西啊!所以,這就出現了「全魚宴」、「全雞宴」等用同一種主材,卻能做出一桌12道不同的菜餚。
王長禮至今還能記得「全魚宴」中的大多數菜名,這些菜的主要原料就是長魚:長魚餅、長魚糰子、軟兜、熗虎尾、淮匯、長魚帶粉、生扽長魚、燒臍門、大燒長魚、脆魚澆。「還有兩道菜名說不出來了,有時候越想說清楚越說不清楚,」王長禮想了一會兒說,「自從打倒地主之後就沒人弄了。」
除了做一手傳統菜,王長禮還能唱戲、拉琴、吹笛子。「我大哥笛子吹得好。60年代的時候,阜寧淮劇團有個名角兒叫馬惠珍,只有她唱的時候,我大哥才幫她吹笛子伴奏,吹一次2塊錢。」王長樂還說,那時候去南京參加戲劇匯演,大哥的節目還得過二等獎。王長禮對那次去南京演出至今仍印象深刻:「我被安排住在長江飯店,演出結束以後,還帶我們在南京玩了三天,看了玄武湖、燕子磯等地方。」
王長禮精神很不錯,嘴裡的牙齒還沒有全掉光,魚肉、糰子什麼都吃,但是去年摔了一跤,傷到了腿,現在走路不得不靠拐杖支撐。「跌跟頭之前,他精神還好呢!能去菜場買菜。快100歲的時候鹽城有臺淮劇演出,他還自己出錢包車去看戲呢!」二弟王長樂說。
實習生 蔣幸達 鹽城晚報記者 王倩/文 張一軒/圖
本期微信編輯 顧善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