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家坡仙人板懸棺葬遺址
在銅仁市萬山區大坪鄉川硐村牟家坡村民組,有一處70餘米高的峭壁,俗稱「仙人板」。在這陡峭的崖壁上,至今保存著神秘的懸棺葬。仙人板下為豬老巖河,在距河面20餘米處有一條天然形成高約2米,寬約2至5米的橫向洞穴。原存棺木三具,上世紀60年代被人為毀一具。目前尚存放有兩具棺木,這就是著名的牟家坡懸棺葬,兩具棺木中,僅一具保存較為完好,棺長2.51米,棺內屍骨尚存,另一具棺木已朽壞。
牟家坡懸棺葬
當地傳說,牟家坡懸棺葬的老祖宗忌諱人們去打擾他們,但凡有人試圖登上仙人板峭壁,必定雷鳴電閃、風雨交加。說起來也奇怪,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工作人員去牟家坡,準備登上仙人板峭壁拍照,當地的大隊書記一再告誡去不得,去了必定會惹怒懸棺葬裡的老祖宗。工作人員自然不會相信,更何況當時烈日炎炎,沒有一點下雨的跡象。於是便借了幾架梯子,綁在一起準備爬上去。誰知才爬得一半,碧空萬裡的天空突然陰雲密布,雷鳴電閃,風雨大作。
巴蜀地區懸棺葬圖片
當然,所謂的牟家坡懸棺葬的老祖宗忌諱人們去打擾他們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人們試圖登上仙人板峭壁時晴朗的天空會雷鳴電閃、風雨交加的現象也不是每次都發生,例如後來也有人登上了牟家坡的仙人板峭壁,並拍了照,也沒有發生什麼晴天變臉的事。只不過人們在攀登仙人板峭壁時晴天變臉的概率大了一些,於是便增加了牟家坡懸棺葬的神秘性。
1984年2月,牟家坡洞葬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牟家坡洞葬是黔東地區現存的重要巖洞葬之一,是研究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喪葬習俗的重要實物。
巴蜀地區懸棺葬圖片
相關連結:懸棺葬是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特殊的喪葬習俗。這種習俗在三國時吳沈瑩的《臨海水土志》中已有記載。現代根據文獻記錄或實地考察,目前已發現在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臺灣、福建、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都有這種喪葬習俗。
巴蜀地區懸棺葬圖片
同水葬、天葬一樣,懸棺葬是一種古老的喪葬形式。葬址一般選擇在臨江面水的高崖絕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離水面數十至數百米的天然或人工開鑿的洞穴中,有些則是直接放在懸空的木樁上面。往往陡峭高危,下臨深溪,無從攀登。其俗流行於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懸置越高,表示對死者越是尊敬。
如果你在萬山 你一定會愛上萬山
分享愛的城市 為萬山加油
值班主編:楊文靜
執行副主編:李 英
編 輯:吳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