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三大電信運營商避開華為,選擇愛立信諾基亞建5G網絡

2021-02-25 觀察者網

綜合路透社、加拿大廣播公司(CBC)6月3日報導,周二,加拿大最大的兩家電信公司宣布,與瑞典愛立信和芬蘭諾基亞公司合作建設5G網絡,未讓中企華為參與這一項目。

至此,加拿大三大電信公司都將使用歐洲供應商的5G技術。

長期以來,以總統川普、國務卿蓬佩奧為首的美國政客不斷施壓盟國,意圖絞殺華為,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周二,加拿大手機服務商巨頭貝爾(Bell Canada)宣布,將與愛立信合作搭建其核心5G網絡。此前,該公司曾表示,諾基亞將為其提供其他5G技術。

證券投資經理霍蘭(Patrick Horan)指出,貝爾的決定讓人有些意外,因為貝爾過去對華為表示了支持,目前也在使用華為的技術。在支持華為方面,「他們可能是加拿大最直言不諱的通信公司」。

他同時猜測,貝爾可能是考慮到了在使用華為設備情況下,再爭取美國政府電信合同的可能性。

在貝爾宣布數小時後,研科(Telus Corp)也宣布將使用諾基亞和愛立信的5G技術。這與該公司今年2月的說法不同,當時研科表示正在推進使用華為設備的5G計劃。

在報導中,路透社還特別提到了上周「孟晚舟案」的最新裁決結果。

而另一家在加拿大佔主導地位的電信運營商羅傑斯(Rogers Communications),在2018年就宣布與愛立信合作建設5G。

報導援引分析師稱,此次貝爾和研科「避開」了華為,將緩解加拿大政府在是否允許後者參與當地5G建設一事上的壓力。

加拿大正在評估5G網絡的安全影響,尚未決定是否允許華為為其提供設備。路透社還評論稱,由於政府的猶豫不決,電信公司陷入了困境。

而國際數據公司(IDC)加拿大的通信行業首席研究分析師瑟蒂斯(Lawrence Surtees)認為,儘管華為與一些較小的加拿大公司籤訂了合同,並繼續為貝爾的網絡提供其他技術,但這兩家公司「的合約價值巨大,誰能拿下都將是一筆不錯的生意。」

對此,華為方面表示,支持貝爾採取選擇多家設備供應商的戰略。

電信行業諮詢顧問高伯格(Mark Goldberg)提出,「選擇多家供應商是一項很好的策略,有助於激發創新和控制定價。」

來源|觀察者網

在看的你正在變好看

相關焦點

  • 諾基亞與義大利電信運營商TIM達成5G設備採購協議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諾基亞最新資訊 > 正文 諾基亞與義大利電信運營商TIM達成5G設備採購協議
  • 日本將5G定為國家戰略,諾基亞表態正與5家日企聯手
    隨後,諾基亞(Nokia Corp.)表示,該公司已與5家日本公司聯手,向企業客戶提供下一代5G網絡服務。日媒還稱,日本擬於明年開始向國會提交一項法案,旨在促進國內電信公司與美國和歐洲同行建立業務關係。目前,5G已成為各國戰略競爭制高點和未來社會發展、信息化的關鍵技術,各國紛紛加快5G戰略和政策布局。
  • 瑞典屏蔽華為5G,愛立信拿下中國電信大單,華為表態:這不公平
    不過,由於美國一直在國際市場上打壓華為,因此今年華為並沒接到太多海外訂單,反而是不少有合作意向的國家,先後將華為排除在合作名單之外。在今年6月,英國宣布禁止運營商採購華為設備,並要求運營商逐步替換華為設備。之後,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都紛紛表態,不再與華為進行合作。10月20日,又一歐洲國家傳來壞消息。
  • 英國電信「入華」,三大運營商將何去何從?
    英國電信宣布,該公司成為首家獲得中國電信牌照的國際運營商,網友頓時興奮了,紛紛評論道,中國要有第四大運營商了?我們是不是能用上外國的手機卡了?
  • 德國終於動手了:華為5G設備將面臨德國雙重審核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德國終於動手了:華為5G設備將面臨德國雙重審核】據德廣聯以及《商報》從政府內部人士處獲的消息,雖然德國政府對電信設備供應商的安全審核
  • 三大運營商支招!
    近日,有不少人反映每天會被「國際電話」騷擾,這些來電顯示均為境外,有美國、烏克蘭、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巴西、葡萄牙、加拿大,國名多得令人眼花繚亂
  • 韓國LG U+堅持用華為,美官員:換個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吧
    韓聯社報導,美國政府正在敦促正在使用華為產品的韓國運營商LG U+(LG Uplus)和其他電信運營商轉用「其他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在周二舉行的視頻會議上,美國負責網絡和國際通信政策的副國務卿Robert Strayer如是回答了記者的問題。
  • 外媒:英國運營商Three正將三星設備替換為華為設備
    據Light Reading報導,英國Three UK正在剝離三星的4G無線電設備並引入華為的設備,以確保其4G和5G網絡之間的互操作性。
  • 2017:三大電信運營商的遊戲獵場;不限流量卡爆發式增長;5年後全球AI晶片市場規模過百億美元
    聯通和電信成功圍獵移動,不限流量卡爆發式增長在與移動的競爭中,聯通與電信長期處於弱勢,如何打破這種局面,頗費思量。在長期對攻不下的情況下,聯通與電信選擇從側翼出擊,與網際網路公司合作,推出廉價的流量卡,很好地狙擊了中國移動。
  • 日韓表態後,巴西、瑞士也給出行動,華為上演王者歸來
    而就在韓國表態後的兩天裡,根據10月16日日媒方面傳來的消息顯示,日本方面也一改之前對華為5G的排斥態度,正式對外宣布,不會再將華為排除在日本5G網絡建設之外。據悉近日美國副國務卿再次就巴西選擇5G通信設備供應廠商的問題找到了巴西相關電信運營商,希望通過會面商談的方式讓這些運營商能夠放棄使用華為的5G通信設備來鋪設當地5G網絡,但是結果卻是,巴西的其中4家電信運營商直接拒絕了美國副國務卿的會面請求
  • 國際連線|德國:反對在建設5G網絡中將任何設備廠商和技術排除在外
    相反斯諾登爆料的美國稜鏡門,美國才是長期搞電信網絡監聽的。明鏡周刊還指出,美國這種鋪天蓋地的策劃只是對準一個商業公司,其用意也很明顯。那就是華為與美國的思科與諾基亞形成了競爭關係,而且華為在這場競爭關係中佔有極大的優勢。這已經極大的違反了美國的自由貿易精神。
  • 韓國LG U+:華為設備不構成安全威脅
    5G設備的巨大壓力,韓國電信運營商LG U+(LG Uplus)本周五表示,這家中國公司的電信設備不會構成安全威脅。本周,美國負責網絡和國際通信與信息政策的美國副國務卿Robert Strayer以安全問題為由,敦促包括LG U+在內的使用華為設備的電信運營商改用「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在回應這一美國官員的評論時,LG U+表示,華為已經證明了其設備的安全性,暗示將不會切斷與華為的業務聯繫。LG U+一位發言人表示:「我們和華為已經在證明安全性方面竭盡所能。」
  • 「5G不是病毒」!英國電信運營商懇求暴民們別燒5G基站……
    https://9to5mac.com/2020/04/06/5g-masts/The Verge指出,英國四大電信企業都發表了聯合聲明,禮貌地要求人們不要這樣做,並呼籲警方協助阻止此類事件,同時質疑社交媒體運營商為何容忍英國人發布此類虛假、煽動性信息。
  • 紐約證券交易所將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除牌,致股價下跌!
    紐交所6日宣布將維持此前摘牌中國三大電信商的決定。
  • 華為中興被瑞典封殺?愛立信:支持起訴瑞典政府
    10月20日,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禁止參與5G頻譜拍賣的瑞典電信企業使用華為或中興公司的5G設備,正在使用的設備則必須在
  • 去韓國,不僅能整容,還有快到讓你飛起來的4G網絡
    這個以整容和老公聞名的國家,沒想到它4G網絡覆蓋時長全球第2,4G網速全球第1。 95%以上的時間可搜尋到4G網絡,4G網速高達45 Mbps。 為什麼人家的4G就這麼快? 《南方都市報》報導稱,韓國政府早在金大中總統時期就將建設優質網絡上升到了國家戰略,並制定了詳細的實施計劃。
  • IBM340億收購紅帽,谷歌從官網移除拼音輸入法,工信部今年內發放5G牌照,華為計劃在印度建實驗室,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聞!
    從這個動作來看,三大運營商今年年底前應該就能拿到 5G 牌照,同時各家劃分的頻譜也有了定論,而這個時候才是 5G 商用的開始,之前的測試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目前,我國只對 5G 頻譜進行了規劃,尚未具體分配給三大運營商。 5G 頻譜規劃完成後,下一步還需要對三大運營商進行分配。之前工信部給出的預告顯示,我國 5G 將於 2019 年預商用、2020 年正式商用。
  • 移動測速:北院三家運營商的網速對比
    三家運營商公用學校設備,同路由器,勿輕易相信他人謠言。 仙溪移動學生團隊:     自2018年來,我們接手了仙溪移動的售後服務,期間上樓檢測維修服務超過百次,微信客服多達四名,課間課後皆回復,公司多次來學校檢測網絡問題,多次確保了網絡接口無誤方才放心離開,並首次發現了全校因網速投訴最主要來源,並做到多次優化,近年來,移動用戶穩步增長,我們不忘初心,爭取為每一位用戶提供最好的校園網服務
  • OpenSignal:菲律賓兩大電信運營商 3G與4G行動網路比較
    自2012年LTE網絡首次進入菲律賓以來,兩大運營商Smart與Globe一直不斷提高其高速移動數據服務。日前,全球行動網路質量評測機構OpenSignal 發布了《菲律賓行動網路狀態》報告。OpenSignal對2.8972萬智能機用戶進行了51200萬次測量,以比較菲律賓兩大電信運營商Smart與Globe用戶在3G與4G移動數據服務上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