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顏值」更加美了,城市「氣質」更加優了,文明素質更加高了……所有這些改變,都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這支「神筆」帶給我們的收穫與驚喜。「文明平湖」推出「文明創建·72變」欄目,從細節變化看平湖城鄉在文明創建中的「日新月異」,在「72變」中感受文明創建給百姓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96幢自建房,卻有480個充電插座和1個掃碼充電棚,這樣1比5的「高規格」「高配置」充電設施就出現在我市永興社區興業新村。
走進永興社區興業新村,只見每家每戶的弄堂裡都安裝著5個充電插座,一輛輛電瓶車正在有序充電。「像我們興業新村都是自建房,基本上每家都有房屋出租,出租人員多,充電插座根本不夠。之前每家每戶只好拉出多條『飛線』進行充電,既不美觀,又帶來了眾多安全隱患。現在這些情況都沒有了,我和租客都過得舒心、安心、放心。」永興社區興業新村居民陸其英感嘆道。
充電棚的建造、充電插頭的「從無到有」絕非是一個小區的特例,而是整座城市便民服務的提升。在永興社區紅建花苑內,整齊劃一的停車位,道路兩旁整修一新的充電停車棚,車棚內車輛整齊擺放,沿牆一側均加裝了充電樁和插座。「這三年,我們小區的變化真的是實打實的。現在我們小區2個充電棚裡有10個插座都可以免費充電,我平時都會過去充電,既安全又省錢,其他小區的朋友都很眼紅呢。」家住永興社區紅建花苑的居民衛永根得意地說。
近年來,「飛線充電」、樓道充電等現象屢禁不止,電瓶車充電導致的失火事故時有發生,成為困擾老舊小區居民的一個難題。如何破題?如何攻克?永興社區給出了正面回答。伴隨著老舊小區的標準化改造,乘著文明城市創建的東風,永興社區幹部一家家入戶,一對一進行問卷調查,對小區內電線桿進行全面排查,摸清隱患問題,找準薄弱環節,精準制訂改造方案。最終社區聯合施工方,將社區裡的電線上改下,購置近500個插座進行充電插頭的配置。「每家每戶都安裝5個插座的目的,既保障充電的充足性,也確保公平性,每家每戶都有就不會存在偷電等問題。同時,考慮到安全性,我們就將所有插頭都安置在弄堂裡,真正實現用電安全和用電自由的『兩全其美』。」永興社區黨委書記馬連中說。
「漫天飛線」的情況同樣也曾出現在永興社區陽光庭園,該小區一共有96戶人家,其中81戶都是新居民,管理難度較大。面對居民不配合,充電地方緊缺等問題,去年6月,永興社區「狠下心」「壯大膽」,加大整改力度,將車庫騰退,在居民樓外安裝了25個充電插座,基本上滿足了小區居民的電瓶車充電需求。「這是一項惠民工程,讓新居民也能享受到我市的文明成果,沐浴在文明的春風中。」馬連中說。充電棚投入使用一年後,如今的陽光庭園,電瓶車充電線滿天飛、插線板到處可見的情景早已不在,居民們文明意識不斷提高,車輛充電停放有序。
一個小插座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日常,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充電難問題,更消除了安全隱患。小插座的改變和提質,讓居民充電多了一份安心,少了一份慌亂與糟心。電流流向的地方不僅是百姓的心田,更是對文明城市的認可與滿意。以小見大,電瓶車充電設施等基礎設施的改造更是彰顯著一座城市的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