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今日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36度。
努爾蘇丹的冬天不但漫長而酷冷,而且受溼冷寒流影響,不僅經常下雪,而且多雨;所以,將冬天的努爾蘇丹稱作「苦寒之地」,亦都恰如其分。正是由於天氣格外惡劣,冬季赴努爾蘇丹旅遊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就連本地人都減少出門;尤其到了晚上,這個年輕的首都幾乎人跡罕至。不過,也有遊客在冬天前往努爾蘇丹,其大多是為了「體驗」,抑或挑戰一下「傳說中」的極寒。
下面就聊聊努爾蘇丹的歷史吧。1994年7月,在哈薩克斯坦最高理事會會議上首次提出了轉移哈薩克斯坦首都的問題。會議的結果是哈薩克斯坦最高理事會於1994年7月6日通過了一項關於「哈薩克斯坦首都轉移」的決議,該決議指示內閣在年底前開始進行資本轉移的可行性研究。
這一決定並非易事-哈薩克斯坦第一任總統在回憶錄中反覆強調了這一艱難時刻。四年來,直到實施遷都項目之前,他不得不在社會經濟危機和國內缺乏預算資金的背景下捍衛自己的地位。許多人認為這個項目是昂貴的奢侈品這可能會使國境內本來已經很困難的局勢複雜化。
納扎爾巴耶夫必須克服該國某些政治精英的頑固立場。但是總統說服了反對者,「轉移資本的固定成本只是轉移的成本。其他一切都是資本投資,所有這些僅僅是對未來的投資。」
自1997年以來,以前的區域中心開始迅速發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快速建設不斷進行。
但是,甚至城市名稱也沒有立即出現。納扎爾巴耶夫(Nazarbayev)在他的《歐亞大陸的心臟》一書中詳細介紹了命名過程:「說實話,我不懈地思考著重命名首都的問題。有一天……一個夜晚,或者說是凌晨兩點,似乎在我頭上開始了曙光-阿斯塔納(首都)!首都就是首都!在哈薩克聽起來很美。朗朗上口,明亮,迴響。俄語和英語聽起來一樣。」
1998年5月6日,籤署了總統令,將首都從阿科莫拉更名為阿斯塔納。1998年5月20日,哈薩克斯坦通過了《哈薩克斯坦首都地位法》。
很快,在6月10日國際發布之日,阿斯塔納以其所有的榮耀出現在國際社會面前。
煥然一新的哈薩克斯坦首都
這座城市每天變得更加美麗和發達。它的外觀在迅速變化,隨著計劃的繼續發展,出現了高樓大廈,開放廣場和公園。同時,一項名為「城市綠化帶」的大膽倡議-種植在草原上的獨特人工森林開始開花。
納扎爾巴耶夫本人提出了建造最受歡迎的建築的想法,如百特瑞克塔(生命之樹),汗·沙特爾購物中心,阿斯塔納歌劇院和哈茲雷特蘇丹清真寺。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首都成為歐亞大陸的中心,在那裡可以舉行國際合議會並做出歷史性決定。在這裡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歐安組織首腦會議,有56個國家參加了會議,首都在阿斯塔納經濟論壇上不斷為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的代表大會提供論壇。所有這些都是納扎爾巴耶夫的權威和無止盡的工作以及他對國際一體化和全球化議程的支持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哈薩克斯坦的所有地區和城市都參與了首都的建設,這增強了居住在該國的多民族的凝聚力,增強了公眾對光明未來的信心。
今天,該國11%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自首都,這也佔該國經濟總投資的10%,也就是說,首都已成為一個競爭激烈的工業中心,該國的大型企業集中在此。因此,為願意遷往首都的人們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服務業也正在同步發展。此外,首都的投資吸引力為哈薩克斯坦經濟的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哈薩克斯坦首都已成為敘利亞進行和平談判的平臺。阿斯坦成為重要談判的集會場所,為敘利亞進程中的所有參與者提供了便利的對話。這令人信服地表明了對該國領導人的高度權威和信任。
2017年,舉辦了國際專業展覽會EXPO,這不僅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也促進了哈薩克斯坦地區的經濟發展。
在2019年3月23日,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
全面解讀在哈薩克斯坦代孕生子(完全合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