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智生活》雜誌2016年03/04月刊
伊斯坦堡,一個同時擁抱著亞、歐兩大洲的坐標,一個見證了羅馬、拜佔庭、奧斯曼三大帝國興衰的城市,在離開了那麼久之後,我仍舊貪戀著,你的風情。
藍色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加拉達塔、多瑪巴切皇宮似乎已成了伊斯坦堡的代名詞。作為地標建築的藍色清真寺,17世紀初由伊斯蘭世界著名古典建築師錫南的得意門生Mehmet Aga設計建造,因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瓷磚裝飾而得名。進入清真寺的女性需要用頭巾遮蓋住頭髮,著短褲或短裙的,還需要蓋住腿部。這是因為伊斯蘭教認為,人都是有罪的,在上帝面前要遮住羞體。聖索菲亞大教堂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佔庭式建築典範。在看過歐洲大大小小各種教堂之後,原本以為自己會對教堂沒什麼感觸,可進入聖索菲亞的瞬間,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自然的光線透過窗戶灑在牆上的畫像上,讓整個教堂神秘中透著絲絲暖意。加拉達塔也是個不容錯過的地方,站在塔頂可以將伊斯坦堡這座城市盡收眼底。你會發現這座城市遠不像俯瞰倫敦的繁華,也沒有俯瞰巴黎的統一,毫無規律的排列在造型各異的房屋,房頂有花園、有餐廳、有儲物間,任性卻和諧。多瑪巴切皇宮是伊斯坦堡最奢華的地方,多瑪巴切的意思是「填海而造的花園」。這一時期正是奧斯曼帝國的衰落期,皇宮內部的極盡奢華與國力的衰落形成鮮明的對比。據說建造這個宮殿一共用了14噸黃金和40噸白銀。
撇開這些地標性建築,伊斯坦堡依舊是個令人神往的地方。交錯縱橫的小路、熱鬧非凡的大巴扎、吃著Kebab抽著水煙的土耳其人和隨處可見的流浪貓讓這個城市處處透著文藝的氣息。冷泉街是文藝青年們不可錯過的地方,大街兩邊有一批奧斯曼傳統特色的酒店,建築物色彩繽紛。鵝卵石鋪路,偶爾還能在破舊的建築物裡發現精彩的塗鴉和藝術小店,店主還有可能是漢語說得很遛的土耳其大爺。大巴扎是伊斯坦堡不得不去的地方,作為最大和最古老的室內集市之一,這裡每天吸引著無數遊客。小吃、衣服、鞋子、調料、金銀飾品、手工藝品一應俱全。土耳其人對夜生活的要求也很高,如果你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夜貓子,伊斯坦堡不會讓你失望。
除了熱門的酒吧外,the best point hotel附近的一家夜市是個不錯的去處。這裡每晚都會有傳統的土耳其轉舞,舞者多為男性,上身是白色小褂,下身為白色長袍,腰間繫著黑帶,音樂響起後,以左腳為圓心,不停地旋轉,似靈魂出竅一般。左腳為圓心旋轉,意味著世間萬物生生不息、四季變換和周而復始;旋轉的不間斷,代表舞者距離真主越來越近。悠閒的傍晚,一盤烤肉,一段轉舞,一袋水煙,足矣。土耳其人愛貓,這裡是流浪貓的天堂。剛剛熄火的汽車引擎蓋上,水電錶的木箱上,亦或是清真寺外的石柱旁你都能看的它們的身影。它們體態豐盈,神情懶散,完全沒有流浪貓的消瘦和膽怯。
沒有柏林的莊嚴,沒有巴黎的浪漫,沒有馬德裡的喧囂,沒有布魯塞爾的精緻,伊斯坦堡卻是我心中的一座城,色彩絢爛,難以割捨。
本文為《智生活》雜誌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