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瀏陽959」,關注我們
【薯條中可能致癌物含量 肯德基高於麥當勞】
「麥叔叔」和「肯爺爺」的洋快餐形象可謂風靡全球。做為洋快餐的兩大代表,其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多年來互有高低,在仲伯之間。不過,近幾年來國內外層出不窮的「洋快餐薯條含大量致癌物、反式脂肪酸」的消息,也讓不少消費者心有餘悸。究竟洋快餐的健康風險有多高?反式脂肪酸可怕嗎?麥當勞、肯德基誰的薯條、可樂、漢堡的熱量、脂肪含量更健康?
2014年6月,《消費者報導》送檢了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三大洋快餐的經典套餐至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檢測,以期告訴消費者如何安全選食洋快餐。在此次關於三大洋快餐薯條的檢測中,安全性指標選擇了可能致癌物丙烯醯胺和反式脂肪酸兩項指標,檢測結果顯示,肯德基和麥當勞的薯條均檢出丙烯醯胺,其中肯德基為280μg/kg,麥當勞為240μg/kg。而兩大洋快餐薯條均未檢出反式脂肪酸(檢出限0.05g/100g)。丙烯醯胺含量肯德基高於麥當勞外酥內嫩的薯條,沾上酸甜可口的番茄醬,徵服了不少男女老少的胃。不過,薯條中含有可能致癌物丙烯醯胺一直頗受詬病。2013年,臺灣媒體報導,常吃薯條除了發胖,恐怕還有罹癌風險。因為馬鈴薯一旦碰上120℃以上的高溫,就會產生毒性化學物丙烯醯胺。《消費者報導》此次送檢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顯示,肯德基和麥當勞薯條均未檢出反式脂肪酸(檢出限0.05g/100g),但均含有丙烯醯胺,其中肯德基為280μg/kg,麥當勞為240μg/kg。(如圖)
肯德基薯條中丙烯醯胺含量比麥當勞高40μg/kg的結果,是不是因為用於油炸的油反覆使用導致的呢?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教授厲曙光表示,丙烯醯胺含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薯條的油炸溫度、油炸時間、原料馬鈴薯的種類以及油的種類。另外,現在沒有規定油在使用了多少次後就該倒掉,如果不倒掉,在裡面再加點新鮮油都有可能使丙烯醯胺的含量偏高。為此,《消費者報導》的記者就薯條的油炸溫度、時間以及換油次數聯繫肯德基、麥當勞兩大洋快餐企業,但兩家企業均未對該問題作出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