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個新聞是關於臉基尼的,還配了這張圖片。我這人對於新生事物相當後知後覺,之前對小鮮肉和撒狗糧的懵逼就足以證明。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臉基尼這個名詞,於是我查了一下,得到以下信息:臉基尼(Facekini),一種遊泳時使用的尼龍防曬頭套。這種尼龍製成的頭套能阻擋紫外線照射和海蜇的蟄傷,2004年青島人張式範以潛水帽為原型設計了該款面罩,2005年初小批量生產小範圍流通,2006年開始大批量生產,投入商業化運營,但是「臉基尼」一詞(及其英文原詞)出現於2012年。2016年9月,在青島市第三海水浴場不少青島市民選擇戴著「臉基尼」到海灘休閒、遊泳,以起到防曬、防海蜇刺傷的作用。
原來這玩意竟然還是中國人發明的,不得不為這位張大哥點個讚。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孤陋寡聞,對臉基尼這個名次這麼陌生。但我想,絕大多數人一定和我一樣,對另外一個基尼更為熟悉,那就是比基尼。每年七八月都是海灘最絢麗的時候,年輕女子穿上泳裝水邊一站,算是一道風景。過去許多年輕人的戀愛就從海邊遊泳定下終身的。一百多年來,泳裝永遠新潮時尚,直至比基尼泳裝的出現,人類才算在公共場所徹底放開了。說來可笑,比基尼泳裝的誕生與比基尼島上原子彈試爆成功前後沒差幾天,泳裝借力打力,可見其威力。
比基尼泳裝對女子身材要求過高,想穿得好看得長得好看,前凸後翹才能讓比基尼顯得有意義,如果身體前後都一馬平川,那胸前的三角就成了不飄的旗幟,有些礙眼。所以,比基尼泳裝好歸好,但也無法惠及每一個人。
比基尼是在美國被發明的,這臉基尼卻是在中國被發明的。我又深入查了一下,據說這臉基尼的雛形是青島女孩子在海水浴場罩在臉上用來避免太陽灼傷。最初名字不叫臉基尼,而僅僅叫護眼罩,後來張大哥進行改良改款,正式形成一種商品,另有好事者借大名鼎鼎的比基尼之勢作文章,讓臉基尼這個詞彙堂而皇之地入典。於是這個在我看來屬於劫匪常用的裝備名正言順的走入公共視野,繼而也讓國際時尚界發現了新商機,將臉基尼與當年的比基尼面世一樣對待,拍大片做廣告,通告天下。
我今天看到這個關於臉基尼的新聞時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比基尼發明六十年後臉基尼才會出現呢?按說這臉基尼是出於防曬才出現的,那防曬需求又不是近幾年才有,從古至今,凡女性都愛白,古語有云一白遮三醜,可見怕曬絕非現代女性所特有的心理需求,那為何直至近幾年才會出現這臉基尼呢?深思之下,今天的社會由於凡事透明無礙,讓公眾開始儘可能地注重隱私,帶著假面生活成了許多人的常態,臉基尼出現的意義我覺得已不是簡單的防曬,而是一個時代內心世界的表達。露身遮臉是現今這個時代的特徵,與上個時代的露臉遮身截然不同。好比以前看到過一個笑話,女浴室裡忽然闖進一個男性,女性最應該遮住的是什麼部位?標準答案是臉。時代的重心在轉移,讓你窺見外表,不讓你窺見內心;讓你懂得欲望,不讓你懂得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