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情符號的誕生
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斯科特·法爾曼(匹茲堡計算機科學教授)在網絡論壇上第一次輸入字符「:-)」,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網際網路表情符號。
法爾曼發明這個字符,是想減少論壇裡的「火藥味」,讓網友們愉快地聊天。法爾曼還建議,用「:-(」來表示「讓我考慮一下」。但沒料到,它迅速被網友用來表達不滿、沮喪以及憤怒。
世界上第一個表情符號
此後,「表情符號」開始了它在網際網路世界的傳奇生涯。許多即時通訊軟體和論壇開始應用更多的類似圖案來表示各種心情,20世紀末,在英語中還創造了一個新詞Emoticon來指稱這類表情符號,即將情緒(Emotion)與圖案(icon)兩個單詞合併成為新詞。
早期的一些重要表情符號包括:
:-) 微笑
:-( 不悅
;-) 使眼色
:-D 開心
:-P 吐舌頭
:-C 很悲傷
2. 顏文字
表情符號在美國誕生以後,迅速在日本發育壯大,並發展出了「顏文字」的概念。「顏文字」的假名是「カオモジ」(羅馬音kaomoji),「顏」的意思就是「臉」,「顏文字」的意思就是用字符描摹臉部表情來反映使用者的心情。
「顏文字」用「*」「^」「-」等符號做眼睛,「_」「o」等符號做嘴巴,製作出^_^、*_*、^o^、^_~之類的表情,也可以在笑臉旁邊加上別的符號,表現更為豐富的情緒,如「-_-|||」表示「尷尬無奈」,「-_-b」表示「窘得冒冷汗」等。
和早期表情符號相比,顏文字的種類更多,表達的情感也更為豐富,同時在排版形式上也有改進,本來橫排的表情圖案要向右旋轉90度才能看清,現在變成了更容易識別的豎排圖案。
一些常見的顏文字如:
T_T 流眼淚的樣子,表示傷心。
*^_^* 臉紅的樣子,表示害羞。
╰_╯ 眉毛豎起來的樣子,表示發火。
雖然名為「顏文字」,但其實不只是用來刻畫臉部表情,也可以加上手部和其他部位,用來臨摹體態和身姿,如:
p(^o^)q 雙手握拳,表示鼓勵加油。
*\(^_^)/* 拿彩球、為你加油。
m(-_-)m 兩手張開高舉,表示投降認輸。
o -_-)=○)°O°) 給你一拳!
( ∪.∪ )... zzz ZZZ 打呼嚕。
Orz 一個人跪倒在地的樣子,表示佩服崇拜。
顏文字雖然在日本誕生,但早已被廣泛接受使用,其中一些經典組合已經成為世界通用的表情符號。
3. 繪文字和emoji
「繪文字」同樣由日本首先創造使用,其假名寫法是えもじ,羅馬音是emoji。繪文字中的「繪」即「繪畫」的意思,顧名思義,可以把「繪文字」理解為「顏文字」的進一步圖像化,即用圖片的方式表現人物的表情和其他相關內容。
1999年,繪文字最早由日本人慄田穰崇創作出來。他為一家手機公司創作了176個用於手機通信的12*12像素的小圖像,在日本手機用戶中流行開來,這就是最早的繪文字。
最早的176個繪文字
繪文字很快就風靡世界,其羅馬注音「emoji」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英語單詞,比「繪文字」這個名稱更為大家所熟知,最早的176個簡陋的圖案也發展壯大為超過800個的emoji表情庫。
目前手機作業系統iOS(蘋果手機系統)、Android(安卓手機系統)和電腦作業系統Windows(微軟視窗系統)、Mac OS X(蘋果Mac系統)均內設emoji表情。此外,QQ、微信等即時社交軟體中也都添加了emoji表情。
windows10中的部分emoji表情:
世界知名的《牛津詞典》每年都會評選出一個年度詞彙,以代表英語在當年出現的最大趨勢或變化。2015年,《牛津詞典》年度詞彙由繪文字emoji中「喜極而泣(笑哭了)」的笑臉(Face with Tears of Joy)奪得,這意味著《牛津詞典》認為,emoji表情不僅已經獲得語言符號的地位,而且是一種反映了將來發展趨勢的詞彙現象。
喜極而泣(笑哭了)
4. 分枝:ASCII藝術
ASCII是American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國標準信息交換代碼)的縮寫,這是基於拉丁字母的現今最通用的電腦編碼系統,主要用於顯示現代英語和其他西歐語言。
ASCII藝術是指使用ASCII字符的排列組合來表達一種複雜的圖畫,可以理解為以ASCII字符為原材料而創造的繪畫藝術,如:
ASCII藝術還可以創造非常複雜的圖畫,還產生了專門的編輯器和生成軟體。
本文作者的ASCII頭像,就問你帥不帥?
因為顏文字也是用幾個ASCII字符拼裝的,所以可以看作是最簡單的ASCII藝術作品。有人因此也把顏文字歸入ASCII藝術的範疇,但我們認為這兩者完全是兩回事,雖然兩者的材料是一樣的,但顏文字可以看作是約定俗成的文字符號變體,而ASCII藝術則是一種象形藝術作品,不因混為一談,就好像用手勢既可以進行手語交流,也可以進行舞蹈,但手語和舞蹈性質完全不同一樣。
因此,ACCII藝術其實不是表情符號,只能算作一個旁逸斜出的藝術分枝。
5. 表情圖片(表情包)
好了,接下來網絡表情就發展到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表情圖片階段了!
在漢語的網絡交際中,出現了一種富有特色的表情圖片,即用含有特定對象表情動作的圖片來表情達意。這些圖片的表現形式非常豐富,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如下:
按照對象性質分類,可以分為真實存在的明星照片、普通人的照片和非現實的動漫形象三類。
按照圖文關係分類,可以分為純圖像、圖像和文字配合兩類。
按照圖片屬性分類,可以分為靜圖和動圖,動圖就是一個小動畫,圖中對象可以活動,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動作和表情。
按照製作來源分類,可以分為民間製作和商業化產品兩類。前者是普通人自己製作的圖片,不少即時通信軟體也提供了自行製作表情圖片的簡易程序。後者是商業公司請人開發製作的表情圖片,往往是成系列的,供人免費或付費使用,如微信中可供用戶下載使用的表情有幾十個系列,其中大多數是免費的,但也有一些熱門表情必須付費使用。
因為這些表情圖片都是成套出現的,所以被稱為「表情包」,後來「表情包」用得多了,不再是一個集合名詞,也可以用來單獨稱呼一張表情圖片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