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2月8日文章,原題:與塞爾維亞的密切關係助力中國打入歐盟疫苗市場 在歐洲國家仍舊為新冠疫苗短缺而苦惱不已之際,中國已伸出援手向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供應疫苗,從而在歐洲大陸斬獲其軟實力外交戰略的政治利益。
中國製造商國藥集團的100萬劑疫苗1月中旬運抵,大大加快塞爾維亞695萬人口的疫苗接種計劃。據牛津大學統計,塞爾維亞是在歐洲接種新冠疫苗第二快的國家,僅次於英國。隨後,匈牙利於1月底成為首個批准中國疫苗緊急使用的歐盟成員國。匈牙利訂購了500萬劑疫苗,足夠該國1/4人口使用。
中國在這些國家取得的成功,與歐盟在成員國的疫苗分發遇挫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製藥巨頭阿斯利康公司表示,生產問題導致二三月份的交付量將從計劃的8000萬劑減少到3100萬劑,歐盟購買3億劑疫苗的計劃因此面臨延誤。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在大西洋理事會上表示,塞爾維亞的情況表明中國的疫苗外交比歐盟的多邊方式效果要更好。他說:「中國人的效率令人印象深刻……這對我們這些(歐洲)領導人來說有點丟臉。」
馬克龍 資料圖
基於此前北京在歐洲發展關係的種種態勢,中國與塞匈兩國的疫苗外交並不令人意外。去年3月塞爾維亞為應對疫情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總統武契奇抨擊歐盟,指責其對醫療設備出口設限,稱歐洲的團結是「紙上的童話」,還說只有中國伸出援手。中國疫苗運抵後他又講了類似的話。上月底他向媒體抱怨說,沒有從世衛組織支持的多邊疫苗分發計劃收到一劑疫苗,「世界撞上了冰山……歐盟國家為自己準備了昂貴的救生船,而我們這些並不富裕的小國,正和鐵達尼號一起沉沒。」
貝爾格勒安全論壇項目的協調員斯特凡·弗拉迪薩夫利耶夫說,塞爾維亞多年來與中國發展密切關係在這次事件中得到回報。而西巴爾幹地區的黑山、科索沃和馬其頓,幾乎沒得到歐盟的疫苗。這名駐貝爾格勒的分析人士說:「在所有西巴爾幹國家中,塞爾維亞是過去十年來與中國發展關係最多的國家。」他認為過去12個月裡,這種關係對塞爾維亞非常有利。
他還說,歐盟在塞爾維亞的外交被官僚主義所累,而中國駐塞大使是貝爾格勒外交人員中最活躍的,定期與塞總統及其他部長會面。這顯然表明北京很重視一個與歐盟毗鄰的盟友,「塞爾維亞是中國口罩外交的成功案例,如今我們或許也可以這樣來說疫苗外交」。(作者埃德瓦多·巴普蒂斯塔,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