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7月13日發表題為《歐盟國家害怕和中國衝突》的報導,摘編如下:
香港國安法從7月初起生效。該法遭到國際社會批評,但回聲很小,幾乎沒有帶來什麼後果。此外,德國政府還拒絕中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的要求。目前歐盟層面正在研究共同的對策,但那顯然落後於美國的措施。
華盛頓最近宣布了對一些中共官員的籤證限制。而德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克制。例如,德國和法國建議的方案中沒有提及採取經濟懲罰措施或可能制裁對香港國安法負責的中國官員。
中國在6月底通過了香港國安法後,綠黨要求德國政府中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從而重新引發了關於如何處理中國香港政策的辯論。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已暫停這方面的協議。德國聯邦政府目前認為沒有任何理由這麼做。
歐洲表現克制的主要原因是經濟依賴。希臘和匈牙利等歐盟國家希望通過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吸引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對於大量歐洲企業來說,擁有大約14億人口的中國也是非常重要的銷售市場。
因此,內容廣泛的制裁提案幾乎不可能獲得所有歐盟成員國的必要支持。
中歐關係平穩有助維護世界秩序
歐洲議會歐中友好小組主席、國際貿易委員會第一副主席揚·扎赫拉迪爾,以及歐洲智庫歐洲亞洲事務研究所項目主任谷琳近日在接受
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表示,歐盟和中國都是重要的全球參與者,對全球經濟和穩定有巨大影響,雙方的國際合作至關重要。他們認為,儘管目前各國國內挑戰緊迫,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暫停國際合作以及設備、疫苗研發合作。相反,
「越是能夠拿出全球性解決方法,大家就越會有更好的結果」。第二十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於6月22日舉行。這次會晤的主要成果之一是為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注入動力。雙方領導人一致認為,今年應克服困難,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以顯示雙方推進中歐關係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雄心。
▲6月22日,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出席第二十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當日,第二十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新華社發(歐盟供圖)谷琳說,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各國之間的日常往來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在此大背景下,歐盟與中國的對話雖沒有完全停滯,但也受到很大影響。目前中國和歐洲都致力於恢復經濟,從雙方舉行會晤彌合分歧的意義上講,這次對話是富有成效的。她認為,
歐盟和中國是戰略夥伴,兩者經濟體量巨大,相互依存度也非常大,確實需要進行公開、透明、富有成效的對話。點擊查看更多>>微信編輯 | 田欣
微信審核 | 馮靈逸
獨一無二的參考君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