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可以幹什麼?錄一首歌並上傳朋友圈,拍證件照並下載到手機,享受舒適的按摩椅服務……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利用都市人碎片化時間的自助休閒方式在我市悄然興起。
就像在上班路上快速瀏覽朋友圈一樣,這些服務也都見縫插針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大市口一家影院門口擺放了十多臺按摩椅,幾位體驗者正坐在按摩椅上享受,而附近並沒有銷售人員。仔細一看,每臺按摩椅旁邊都設有投幣機,最少花5元就可以享受3分鐘的按摩。
負責這些按摩椅的上海一家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葛雲龍告訴記者,每臺按摩椅市價1.6萬元,想要體驗的市民花5元錢就能享受按摩。疲憊的逛街族、看電影的觀眾、等孩子從早教中心下課的家長……都可以在這裡放鬆休息。
相較於還不算普及的投幣式按摩椅,迷你KTV出現的場所更為普及,餐廳門口、遊樂場旁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一個約4平方米的玻璃屋最多只能容納兩個人,既有傳統KTV的核心裝備——點唱機、電視機和話筒,又配置了WiFi上傳功能及耳機。記者嘗試後發現,與其說這是一間迷你KTV,不如說是一個小型錄音棚。
市民陸小姐便在等餐的間隙錄製了一首歌曲上傳到朋友圈。「先是看到上海工作的同學錄了一首歌,沒想到鎮江馬上就有了。」陸小姐說,「一方面用來打發排隊等餐時間,另一方面能將歌曲錄製下來傳給愛唱歌的朋友們,相互交流一下。」
在市民眼中,這些僅為街頭出現的新鮮事物。但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改變對實體商家來說,卻是一種服務業態的革新,是實體商家應對電商挑戰的自主更新。它在體驗的基礎上,增進了自助服務和網絡互動,同時還「打發」了人們的碎片時間。
在鎮江開設迷你KTV的代理商夏明春稱,他們在購物廣場的遊戲區、美食廣場等處放置這些設備,將人們的閒暇時間利用起來,給都市人在吃飯聊天之外一種新的社交私密空間,既可以錄製歌曲,又可以分享歌曲,有著比傳統KTV包廂更廣泛的線上基礎。
不過,也有人對這種新型休閒方式不「感冒」。作為科技愛好者的市民羅先生認為,自己用手機軟體在家就可以錄歌,如果真的要和好友分享,大可以見面聚會,這樣的分享方式不免有些冷冰冰。而對於5分鐘按摩,也有養生專家指出,按摩椅的使用需要較為專業的人員進行適當調節,根據身高、體重等轉換按摩的輕重緩急,找到最舒適的按摩方式,短短幾分鐘並不能達到最佳按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