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垃圾分類我先行 (二) | 李佳鴻:使用三色垃圾袋,進行二次分揀

2021-02-07 平房e家親

自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推行以來,垃圾分類成了社區工作的重點內容,富華家園社區更是開展了多個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暑期活動。8月11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了「小手牽大手,垃圾分類7天『益』起來」打卡啟動儀式。活動向轄區青少年詳細講解了垃圾分類小知識,並給大家留了作業:以視頻形式記錄自己在家中的垃圾分類生活



10歲的李佳鴻一直以來都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面對這份作業,為了讓視頻更有趣、更生動,他開始了「頭腦風暴」。回想起自己平時在手機刷的網絡視頻,李佳鴻決定找奶奶一起以對話的形式完成一出情景劇。「視頻裡的情景其實就是我們家裡平時發生的事情。」李佳鴻就地取材、構思劇本、設計臺詞、安排角色分工,他將家人們動員起來,媽媽掌鏡,奶奶助演,大家一起過了把「戲癮」。「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多做一步,清運垃圾的叔叔阿姨們就能輕鬆一點,我們的環境也會越來越好。」談到垃圾分類,李佳鴻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進來。


拍攝當天,由於可回收垃圾桶對應的藍色垃圾袋暫時用完,媽媽魏梓星便用白色垃圾袋代替,並在各色垃圾袋上做好標記,標明應對的垃圾種類。面對這樣的小插曲,李佳鴻一連幾天為此感到遺憾。「孩子從小的時候我就經常教育他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現在他能自己有意識去踐行綠色生活理念,並且願意把這個理念傳遞給更多人,我們作為父母感到很開心。」魏梓星說道。



垃圾分類重在習慣的養成,如何發動孩子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學校、家庭、社區全方位不間斷的宣傳,孩子們的生活觀念與生活習慣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


垃圾分類全面推進,學校是第一「啟蒙地」。李佳鴻最先是從學校裡了解的垃圾分類知識,「我們每天寫作業都會產生很多廢紙,老師告訴我們寫完的本子是可回收物,不要隨便亂扔。」李佳鴻說道。隨著學校教育的不斷推進,「節約資源、綠色生活」的種子慢慢在李佳鴻心中生根發芽。


在家中,媽媽魏梓星擔任了「分類指導員」的角色。魏梓星曾經在日本留學,垃圾分類是她到日本學習的「第一課」。「剛到日本的時候,最頭疼的事兒就是垃圾分類,每天對著垃圾分類指南扔垃圾。」魏梓星為了培養孩子的分類習慣,扔垃圾時她會有意識地考考孩子今天的垃圾分別屬於什麼垃圾類型,每當李佳鴻分錯垃圾後,她都會及時指正


進入暑期,社區也開展了一系列垃圾分類活動。經常參加活動的李佳鴻對垃圾分類的認識也越來越詳細和深入,成為了垃圾分類「小老師」,還幫助其他小夥伴做到正確投放。



李佳鴻告訴我們,在他們家裡,媽媽有獨創的垃圾分類小妙招,可以幫助一家人時刻分對垃圾


相關焦點

  • 新時代文明實踐 | 四團鎮「三色鳥」助力垃圾分類!
    4月16日上午,在漁墩村微公園裡聚集了一群身穿三色馬甲的志願者們。他們均來自四團鎮社事中心,此次開展志願服務工作一方面是為了助力漁墩村村容村貌的提升,另一方面是為了面向村民群眾進一步普及垃圾分類的生活理念。經過一上午「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志願者們一個個汗流浹背,但炙熱的陽光絲毫不能消減大家的熱情。
  • 【新時代文明實踐】新北街:新時代文明實踐綻放「文明之花」
    其中,曉鎮家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託「文化」底蘊,圍繞社區「家文化」品牌,從籌備成立實踐站至今組織開展了50餘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單派單評單,為轄區居民提供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累計點單10餘次。  做好「身邊事」,增強新時代文明實踐生命力。
  • 可降解垃圾袋是不是不用破袋?為什麼要破袋?
    可降解垃圾袋是不是不用破袋?為什麼扔垃圾時要破袋?連日來,北京日報記者在採訪垃圾分類時發現,不少市民仍未養成「裸投」(將廚餘垃圾倒進桶內,隨後將垃圾袋投入其他垃圾桶內)的習慣。究其原因,不少市民認為,「圖方便,我使用的是可降解塑膠袋,應當可以和廚餘一起降解吧?」事實果真如此嗎?
  • 這是什麼垃圾?南金村開展垃圾分類倡導活動
    8月23日上午,南金村街坊會組織開展「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垃圾分類倡導活動,得到廣大村民的積極參與。點擊觀看新聞視頻報導↓當日上午約10點鐘,南金村街坊會在村委會附近人流較大的地方,設攤開展「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垃圾分類倡導活動。有不少村民路過知曉情況後,紛紛過來參與。普遍的小朋友對垃圾分類的小遊戲比較感興趣。
  • 垃圾分類③ | 垃圾分類講座進校園 講師團志願者在行動
    5月20日因為諧音「我愛你」,而被人們稱為網絡情人節,而就在這樣特別的日子,省環保志願者協會兼職常務理事,福州市巾幗環保志願者協會講師團成員林強先生如約來到我們屏東中學和我們近5000名師生進行了一場特殊的「環保約會」。林強先生於2009年6月加入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在協會指導下參與了「城市社區家庭垃圾分類減排」試點啟動儀式。
  • 垃圾可變寶,分類更環保|2020年下學期湘一芙蓉中學C2008班垃圾分類勞動實踐活動
    有效的垃圾分類,可以讓可循環利用的廢品再次利用,從而減少汙染,保護地球生態平衡,從2019年至2020年,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我們美麗的星城長沙就是其中之一,湘一芙蓉中學積極響應環保理念,初一年級2008班於9月20日上午7:30,家校合力組織孩子們在被譽為「中國第一洲」的橘子洲公園開展了「地球是我家,分類靠大家」的社會實踐活動。
  • 城區首個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點啟用 廚餘垃圾破袋投放
    該投放點每天開放5小時,上午7:00-9:30,晚上5:00-7:30,其間有引導員現場引導、監督居民進行準確投放,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黃龍小區進門左側設有一個智能分類環保屋,在環保屋顯眼的位置明確寫著投放時間,上面的LED顯示屏不斷滾動著垃圾分類定時定點試點的相關宣傳內容,垃圾屋的幾面牆上,也張貼著很醒目的標語。
  • 珠海首個垃圾分類處理中心在橫琴啟用
    在處理中心的綠化垃圾破碎區,記者看到,綠化垃圾進入處理中心進行卸料、稱重後,工作人員會對來料進行初步檢視,確認來料的純淨度以及種類,隨後進行二次分揀,將混雜在綠化垃圾內的生活垃圾篩出。緊接著使用抓貨機,將綠化垃圾放入設備內進行破碎處理,破碎後的綠化垃圾再妥善堆放後裝車收運。據了解,目前大部分的碎料都將用於堆肥處理,進而實現綠化垃圾的循環利用。
  • 垃圾分類「深圳卷」擬出爐:探索生活垃圾費「隨袋收費」
    作為全國46個先行先試的重點城市之一,深圳的垃圾分類已經提上日程。
  • 【垃圾分類】珠海首個垃圾分類處理中心在橫琴啟用! 率先打造「兩網融合」垃圾分類處理模式
    在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處理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橫琴新區先後探索了生活垃圾、大件垃圾、園林垃圾、有害垃圾及廚餘垃圾的專項分流處理模式。其中,針對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利用,2020年11月建成橫琴新區第一座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及宣教基地。
  • 垃圾分類
    一、什麼是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是將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方法進行分類。人類每日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經分類回收 再使用並任意棄置會造成環境汙染。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二、我國垃圾分類方法 (一)、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膠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牙膏皮等。
  • 先試點再推廣,大英力爭三年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 【新城視點】「藍色」垃圾督導員 助力垃圾分類​​
    如今垃圾分類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通過相關部門的大力宣傳,市民的參與度也是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引導居民做好這項工作,在祥園社區轄區內活躍著一支藍色的隊伍---垃圾分類督導員,他們不怕髒、不怕苦,用實際行動在做好垃圾分類這項工作。近日,記者來到呼鐵家園C區記者看到,一群身著藍色工作服的垃圾分類督導員,他們在小區垃圾桶旁邊辛苦地忙碌著。
  • 大手牽小手 垃圾分類我先行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鄉人口的快速增長,生活垃圾增長異常迅速,它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日益加劇。要解決垃圾處理和汙染問題,可以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對垃圾進行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回收利用,減少垃圾處置的數量,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垃圾分類,我們應當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正確投放垃圾,為保護我們居住的綠色家園而努力!
  • 盡心盡責守護「垃圾分類桶」
    自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山水天地垃圾分類管理員不間斷地開展小區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同時加大力度入戶與居民面對面交流,做好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對小區原有的垃圾投放點位進行優化整合,撤桶並點,引導居民定時定點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加強居民的分類意識和正確的分類行為。
  • 垃圾分類圖來了,垃圾別再錯投啦
    這份表格將很多家用醫療用品歸併到了有害垃圾中,比如創口貼,醫用棉籤,醫用紗布,注射器等。我們可以理解這樣歸類的原因,仿佛「醫用」二字天然就帶有危廢的感覺,自然是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存在直接或潛在危害」了。但!是!
  • 「牛人」自製垃圾桶「開蓋器」,志願者獻策助力垃圾分類
    海澱街道小南莊社區小廣場上,一位老人蹲在垃圾桶旁,仔仔細細地擺弄著什麼。
  • 【長小·新聞】垃圾分類新時尚:「地球小衛士環保時裝秀」
    11月9日上午,四(3)中隊的隊員們以「地球小衛士 環保時裝秀」為主題,以「服裝展示」孩子們希望通過她們的作品號召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儘量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培養環保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廢物利用、變廢為寶。開展了環保服裝走秀活動。從今年11月1日起,我們南京開始「垃圾分類」。隊員們自己扮演成不同的「垃圾桶」跟大家打招呼呢。
  • 垃圾分類「守門員」_蘇州圖聞_蘇州新聞網
    每天晚上六點半,在園區中央景城北門生活垃圾分類定時投放點,60多歲的劉訓網都會準時到達開門,為社區居民投放垃圾做準備。老家在鹽城的劉訓網老人和老伴李豎青今年來到園區,居住在兒子家裡,主要是為了照顧孫子。他說,平時除了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沒有其他什麼事可做,了解到小區在推進垃圾分類,就積極參與了進來,主動要求到垃圾分類定時投放點工作,對投放垃圾進行分類和監督。
  • 讓垃圾分類成為我們的新時尚
    讓垃圾分類成為我們的新時尚——致全體學生家長的倡議書尊敬的學生家長:您好!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資源消耗與環境汙染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意味深長地指出,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