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磴口縣紀律檢查監察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到生態項目區巡查,行至生態建設大道西側進入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治理項目區時,發現距離路邊30多米處有幾隻喜鵲在圍攻著一隻褐色的大鳥。工作人員意識到大鳥可能受傷了,於是停車跑過去把喜鵲趕走,發現這隻大鳥的腿在流血。大鳥長著彎彎的尖嘴、一雙粗壯而鋒利的大爪,估計是受保護動物,於是將受傷的大鳥抱上車,直接送到了磴口縣森林公安局。
值班民警對受傷的大鳥進行了初步檢查,發現鳥的左腿受傷嚴重,已不能站立,傷口呈開放型,分析應該是鳥從空中快速俯衝,掛上了圍欄刺網等尖銳的硬物受傷。民警對大鳥進行了消炎包紮處理,次日移送到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委託的野生動物救助點——磴口縣園林綠化管理所暫時餵養,待大鳥痊癒後再放歸大自然。
經民警辨認,該大鳥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棕尾鵟,在巴彥淖爾市屬於冬候鳥。
棕尾鵟,屬鷹科鵟屬的中大型猛禽,體長50~65釐米,體重1000多克。鳥頭、頸棕褐色,上體褐色,下體棕白色,尾部棕褐色。飛行時,翅上舉呈「V」形,翼尖黑色。主要以野兔、齧齒動物、蛙、蜥蜴、蛇、雉雞和其它鳥類、鳥卵等為食,有時也吃死魚和其它動物屍體,常單獨活動。該動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類保護動物名錄。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
巴彥淖爾日報社通訊員:馬學獻 常瑋
編輯:史偉 校對:喬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