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臺北人來說,有著太多的城市角落,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消失了。但是,這些城市裡曾有的過往,卻是永遠深刻地印在那一代人的心中。臺北城裡的中華商場,便是這樣的一個臺北地標——雖然它只屹立在臺北土地30年,但卻是臺北人無法忘記的20世紀新西城牆。圖:中華商場旁邊的鐵路隧道。
嶄新的中華商場在1961年落成,一共8棟的三層建築,由北門端起沿著鐵道的東側一路往小南門處延伸。除了第一棟(忠)與第二棟(孝)的前半是以圓弧形延展,其餘的六棟都是直直地挺立在中華路邊。這些現代的臺北新城牆,是當時北臺灣最摩登的商場建築。圖:中華商場的第一棟(忠)與第二棟(孝)前半是以圓弧形延展。
這些裝在中華商場樓頂的巨大霓虹廣告,是早年臺北夜空中的燦爛星光。以前夜晚搭火車由南部回到臺北前,原本窗外的一片漆黑,總會在來到中華路邊看到這些霓虹的亮麗後而有進到臺北城的感覺。圖:俯瞰中華商場第三棟(仁)與第四棟(愛)。
當然,中華商場讓臺北人念念不忘的,還有它裡面那些從中國大江南北所帶來的庶民文化與商品。從第一棟開始,許許多多的郵幣社與古玩店,是收藏家最愛逛的地點。圖:中華商場第五棟(信)。
接著的各棟商場,還有專門訂製學生制服、販賣軍用配件、唱片與組裝音響的商家,但是最讓人回味無窮的,應該是那些餐廳了。圖:中華商場第四棟(愛)與第五棟(信)之間的天橋。
「點心世界」的中國情調,是整個中華商場時代背景的縮影。隨著外省族群的逐漸凋零,再加上通婚的融合,除非臺灣再有另一次這樣的外來移民潮,否則中華商場的氛圍幾乎是無法再現。圖:中華商場內的名店「點心世界」是許多老臺北人的記憶。
在臺鐵的火車鑽入地底之後,中華路的平交道少了,原本的鐵道也變成公車專用道,但是開腸破肚的大規模開挖工程並未結束——因為捷運的施工,因為高鐵隧道的開挖,讓整個寬廣的中華路前也挖後也挖。圖:鐵路地下化後,原本鐵道改為公車專用道。
中華商場這八座現代的臺北西城牆,僅僅在臺北的土地上屹立了將近三十年,最後卻還是消失於地面上,而僅存那些地底的隧道,阻隔著地上的中華路兩端,成為臺北永遠隱沒的西城牆。圖:中華商場拆除後已成寬廣的中華路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