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丨外媒播報

2021-02-21 南通大學

2月21日,「學習強國」平臺以《防控疫情 蘇鄂聯動丨守護「最美逆行者」子女 南通大學推出志願者計劃》為題,報導我校27名志願者為附院援鄂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公益家教。

志願者與家長溝通了解了孩子學習現狀,制定了「個性化」課表,志願者也經常收到孩子們的點讚。我校教育科學學院還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不斷補充志願者隊伍,優化課程內容,提高成效。

交匯點、《南通日報》《江海晚報》等媒體進行了相關報導。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518418905319280041&item_id=14518418905319280041&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RYsYaUpz5dq8jV67/1?isappinstalled=0&from=singlemessage

《南通日報》:

http://www.zgnt.net/ntrbszb/pc/c/202002/21/content_6612.html

《江海晚報》:

http://www.zgnt.net/jhwbszb/pc/c/202002/21/content_6547.html

2月27日,新華社客戶端以《南通大學:用行動書寫「戰」疫擔當》為題,報導我校學子參與戰「疫」。

我校藝術學院19級研究生蘇韻瀟、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學生付其頓以及電氣工程學院學生朱晨旭志願參加家鄉的防疫工作,公共衛生學院學生鄒鑫則發揮專業優勢參與疫情研判,而在醫院實習的杏林學院學生汪陽也堅守在崗位上默默付出。他們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在防疫志願服務中涵養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交匯點等媒體進行了相關報導。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8914867?channel=weixin&isappinstalled=0&from=singlemessage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bTtk8SlfLz5RKrLB/1?isappinstalled=0&from=singlemessage  2月3日,《光明日報》第9版刊發題為《抗疫標語:不同表達 相同暖意》的文章,江蘇省中特中心南通大學基地主任成長春、副主任江應中接受採訪,暢談對當前抗疫宣傳標語的觀點。  成長春表示,當前情況下,許多標語用簡潔明了、意義鮮明的語言表達,積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科學應對疫情,積極配合落實綜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江應中認為,農村防範疫情廣播的宣傳方式易於被老百姓接受,當前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農村的防範意識相對較低、親戚鄰居來往密切、醫療條件相對較差,疫情防範更應重視。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2/03/nw.D110000gmrb_20200203_1-09.htm 1月13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第15版刊登了江蘇省中特中心南通大學基地副主任江應中的署名文章《英雄情結從哪裡來——讀<兩個人的五星紅旗>》。  文章從四個方面深刻闡明了整個民族的英雄情結的來源。江應中指出,《兩個人的五星紅旗》不僅僅有墨香,更有一種英雄情結。他表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價值,彰顯中國力量,成為中國人尤其是宣傳思想工作者新的使命和擔當。

相關連結:

《光明日報》 1月13日  15版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1/13/nw.D110000gmrb_20200113_1-15.htm

《中國青年報》聚焦我校學子志願服務援鄂醫護人員子女

 2月14日出版的《中國青年報》在頭版以《江蘇:團旗插到防疫最需要的地方》為題,報導我校招募了22名大學生志願者,為18名醫護人員子女配備「小班主任」。  2月19日,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以《南通大學志願者防疫一線譜寫青春故事》為題,報導我校公共衛生學院師生志願服務防疫一線的故事。http://zqb.cyol.com/html/2020-02/14/nw.D110000zgqnb_20200214_6-01.htmhttp://news.cyol.com/app/2020-02/19/content_18382867.htm

 2月14日出版的《中國交通報》在第3版以《40小時未合眼 只為口罩早回國》為題關注我校校友李帥跨洋支援疫情一線的故事。

 在俄羅斯創業的我校臨床專業2003級校友李帥,在1月下旬得知國內疫情爆發醫療物資緊缺後,立即在當地搜尋口罩。為了使物資能夠第一時間順利運回祖國,李帥傾盡全力調動資源。截至目前,李帥一共採購了120萬隻醫用口罩,總價值合計人民幣六七十萬元。他表示,如果條件允許,還打算盡力採購,送往國內更多的城市,幫助更多的人,並希望通過人脈資源,幫助更多的愛心人士馳援祖國。

 人民網、《中國科學報》、中國江蘇網、交匯點、新華報業網等媒體進行了相關報導。

http://www.zgjtb.com/zhuanti/2020-02/14/content_235407.htmhttp://js.people.com.cn/n2/2020/0210/c360303-33782496.html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2/353229.shtmhttp://jsnews.jschina.com.cn/zt2020/xxgzbdgrdfyyq/yxzj/202001/t20200131_2465794.shtml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92JX5dk922AcgXtc/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tencentShare=1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ECp9XppGhPRvRZFp/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http://news.xhby.net/nt/yw/202001/t20200131_6488463.shtml

1月23日出版的《中國建設報》在第7版以《對話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要為全國高質量發展提供樣板》為題,就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問題專訪我校成長春教授。

1月23日出版的《中國建設報》在第8版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落地,中國經濟第四極起航》為題,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問題採訪我校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教授。

 中國建設新聞網、中國建設報產經報導公眾號等媒體進行了相關報導。

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2955870/app_key/15a4fc098f856afc10b11ffbbb5aa3e3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2955872/app_key/15a4fc098f856afc10b11ffbbb5aa3e3http://www.chinajsb.cn/html/202001/22/7670.htmlhttp://www.chinajsb.cn/html/202001/13/7472.html

《中國科學報》報導我校劉能馴服務離退休老同志的事跡

 1月21日出版的《中國科學報》在第5版刊登迎春專輯:辭舊迎新 最溫暖的回憶,其中以《「小老人」服務「老老人」》為題,報導我校離退處劉能馴的事跡。  報導介紹了劉能馴悉心照料「莫文隋」原型湯淳淵、展開上門尋訪服務、為行動不便的老同志義務理髮的感人故事。劉能馴把老人當親人的事跡,也正是 「莫文隋」精神的映射。多年來,發源於我校的「莫文隋」精神早已走出校園,成為南通的一張精神名片。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1/352959.shtm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