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耶穌就表現出對受苦人民的偏愛」。教會認為,「關懷病人…是祂使命的一部分」。未成年移民的特權渠道。擔心義大利的人口嚴冬。打擊人口販運日。
梵蒂岡城(亞洲新聞)- 「請讓我們被耶穌治癒…以便成為天主溫柔治癒的見證」:教宗方濟各今天開始三鍾經活動前進行了反思,並在結束時向聖母瑪利亞祈禱。隨後,他向「緬甸人民表示同情」,並要求所有人默禱。
教宗方濟各從宗徒圖書館的窗戶發表講話,約有100餘人聚集在廣場上。長期以來,由於大流行,教宗因為大流行在宗座大樓的圖書館進行三鍾經活動。
今天的聖母祈禱距離世界病患日僅幾天而已,聖若望保祿二世1992年宣布2月11日為世界病患日,紀念路德聖母。
跟隨今日福音的腳步(馬1,29-39),其中講述了耶穌最初進行的治癒(伯多祿的嶽母和葛法翁的許多病人),教宗強調:「因此,耶穌從一開始就向那些身心遭受苦難的人表示偏愛:這是天父的偏愛,祂道成肉身並通過行為和言語展示。祂的門徒就是目擊證人。但耶穌並不希望他們只是其使命的旁觀者:祂讓他們參與其中,派遣他們,並賦予他們治癒病人和驅逐惡魔的力量。」
教宗接著表示,「關懷各種病人不是教會的「可選活動」,或點綴之物,而是其使命的一部分,就像耶穌的使命一樣:將天主的溫柔帶給受苦的人類。」
然後,教宗談及當前的大流行和彌撒讀經一——約伯傳(7,1-4.6-7)並指出,「約伯...充當我們人類情況的詮釋者,自尊心很強,同時有如此脆弱。面對這種情況,心中總會浮現一個問題:『為什麼?』。」
答案是:「道成肉身的耶穌,不是以解釋來回應,而是以愛的存在彎下腰,抓住人們的手並讓其站起來,就像祂對待伯多祿的嶽母那般(參:馬1,31)。天主子不是『自上而下』地表現其王權,而是彎下腰握住他的手,不是身在遠處而是在親密、溫柔和同情之中。」
他補充說:「這種同情心源自與天父的親密關係:清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裡祈禱(參:35節)。」
聖母祈禱結束後,教宗對緬甸的軍事政變表示深切的擔憂,自2017年訪問緬甸後,教宗一直掛念緬甸。他向緬甸人民表達了自己的「精神陪伴」、祈禱及「同情」,並呼籲「有責任的人為共同福祉與國家和諧服務」。他隨即要求在場人士默禱。
教宗還為未成年移民發起呼籲,希望「這些脆弱無助的人不缺少獲得幫助的優先渠道」,教宗回顧說,今天義大利慶祝「生命之日」,今年的主題是「自由與生命」。教宗在表達了對義大利主教的支持後,再次表達了「他的」擔憂:他說,「義大利的出生率下降了,未來則面臨危險。請大家關注這個問題,試著結束這場人口嚴冬並迎來男女兒童新的春天。」
他最後回顧說,明天,在聖約瑟芬·巴吉達日(Josephina Bakhita)那天慶祝世界反人口販運日。教宗希望經濟「甚至不間接地支持這些愚蠢的販運活動」,並重申必須將人視為「目的,而不是工具、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