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世界窮人日之際,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彌撒聖祭上回顧了羅伯託·馬爾吉西尼,9月15日被殺的一名貝加莫神父:「他在窮人內看到耶穌和服務中生命的意義」。那些不服務於人的人,沒有存在的必要。」「對於福音,不存在毫無風險的忠誠。」那些「只遵守規則和誡命」的人不會犯錯誤,而是「漸漸木乃伊化」。聖誕節真正的問題在於:「為能真正效仿在馬槽出生的耶穌,我能付出什麼?」
梵蒂岡(亞洲新聞)- 「不是通過言語,而是行動做一個基督徒。為結出果實,正如耶穌所願」:教宗方濟各今天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聖祭,並在講道結束後表達了這個希望。教宗方濟各今年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窮人日主題為「向窮人伸手施惠」(參閱:德七36)。
參加這臺彌撒聖祭有代表著窮人的人,以及陪伴他們的志願者和慈善組織代表。
教宗評論了今日關於塔冷通比喻的彌撒福音(常年期A年第33主日,瑪竇25,14-30)時說,「比喻…有一個起點、一個核心和一個終點,它們照亮了我們生命的起點、核心和終點。」
起點是「把那麼多的善交到我們手中的天父,給每個人不同數量的塔冷通。我們是巨大財產的承載者,這不取決於我們擁有多少東西,而取決於我們是什麼。」
教宗表示,「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看到我們生命中所缺少的東西」,但實際上,天主已經託付給我們很多東西:「她仍然信任我們,儘管我們脆弱...上主要求我們活在當下,而不是緬懷過去,但懷著對祂歸來的殷勤期望。」
教宗接著解釋,「比喻的核心:是僕人的工作,即服務」。「在福音中,善良的僕人是那些會冒險的人…有多少人一生都在聚斂,他們只想著過好日子,而不是行善。然而,那些追求欲望而不關注有需要者的人,他們的生活是多麼的空虛!如果我們活得恩賜,是為了成為恩賜。」教宗重複道,「那些不服務於人的人,沒有存在的必要。」
教宗繼續說,「值得強調的是,那些投資並冒險的僕人前後4次被稱為《忠信的僕人》(參21,23)。對於福音,不存在毫無風險的忠誠。忠於天主就是付出生命,讓服務去打亂自己的計劃。一個只知道一味的防守,遵守規則和誡命的基督徒是可悲的。」他補充說,這些人「已經開始木乃伊化」。
「這還不夠,忠於耶穌不僅僅是不犯錯。這個比喻中懶惰的僕人就是這樣想的:他缺乏主動性和創造力,他躲藏在無用的恐懼中,埋藏獲得的塔冷通…相反地,上主邀請我們大膽地參與其中,用愛的勇氣克勝恐懼,克服變成共謀的被動性。今天,在當下充滿不確定性和脆弱的時代,請大家不要再浪費生命,只想著自己。」
福音提到「銀行家」,教宗自問:「這些能夠為我們帶來長期利益的『銀行家',於我們而言是誰?他們是窮人:他們保障我們有永恆的收入,現在已經讓我們在愛中充實自己。因為需要戰勝的最大貧困就是我們愛的貧瘠...向有需要之人伸手施惠,而不是追求你缺少的東西:這樣一來,你所獲得的塔冷通將會變的越來越多。」
教宗隨後脫稿補充說:「聖誕節快到了,人們在想:我能買什麼?我可以擁有什麼?讓我們提一個正確的問題:為能真正效仿在馬槽出生的耶穌,我能付出什麼?」。
「在生命的盡頭…現實將被揭露:成功,權力和金錢讓生命變得有意義,這種世界的假象終將消散,而我們所給予的愛將成為真正的財富…如果我們不想過著貧窮的生活,請祈求在窮人內看見耶穌,為窮人內的耶穌服務的恩典。」
教宗方濟各回顧了馬勒傑西尼(Roberto Malgesini)神父的榜樣,長期從事慈善事業的貝加莫教區神父,9月15日,他被一個長期蒙他照顧的人殺害。
教宗解釋說:「這位神父並不會誇誇其談;他只是在窮人內看到了耶穌,在服務中看到了生命的意義。他溫柔地拭去眼淚,以撫慰者天主的名義。他一天的開始是祈禱,以此迎接天主的恩賜;一天的中心是慈善,以此讓得到的愛結出果實;最後,福音的明確見證。他明白必須向每天遇到的許多窮人伸手施惠,因為他在每一個窮人內看到了耶穌。請大家祈求不是通過言語,而是行動做一個基督徒的恩典。為結出果實,正如耶穌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