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舟山市從事廢品收購的許豔,拒絕他人高價購買的誘惑
渦陽老鄉撿到稀有鯨骨捐贈高校
在浙江省舟山市打工時,無意中撿到一大型鯨魚骨頭,面對他人高價購買的誘惑,來自我市渦陽縣龍山鎮的許豔斷然拒絕,將鯨骨捐給高校進行科研。近日,許豔和渦陽老鄉撿到大型珍貴鯨骨並無償捐獻的消息,在舟山很快傳開,當地市民紛紛為他們的科研保護意識點讚。
收廢品時發現鯨骨
「鯨魚骨頭已經捐獻給海洋學院做研究了,聽說科研價值還挺大的。」昨日上午,記者與許豔通話時,他正在一廢品收購站忙碌著。提起自己撿到鯨魚骨頭的事情,許豔連連表示只是自己運氣好,捐獻給高校科研是理所當然,不值的誇耀。
許豔介紹,一家人十多年前到浙江舟山打工,主要以收廢品維持生活,一個月能賺3000元左右。7月29日中午,在收廢品返回途中的一個小山上,許豔和老鄉張行東看到一根類似於骨頭的物體橫在山溝旁,十分顯眼。
「我們用隨身攜帶的尺子測量後發現,這根骨頭有285釐米長,就猜測很有可能是某個大型動物的肋骨。」許豔介紹,他們一家四口共同努力才勉強將骨頭抬起,經過稱重,竟然有125斤。
捐贈海洋學院做科研
考慮到無意中發現的這根骨頭,有可能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許豔和張行東立馬決定將骨頭運送到舟山市博物館。就在幾人將骨頭拉回市區途中,一個老闆特意找到許豔,表示願意出5000元錢買回,放到家中做擺設。
「沒聽他說完,我們就拒絕了,既然是有價值的東西就要交給國家,發揮更大的作用。」許豔說,即使有人出更多的錢,他都會毫不猶豫的拒絕。
讓許豔沒想到的是,因為沒有提前聯繫,待幾人將骨頭拉回市區時,博物館已經下班閉館。害怕骨頭在家中被偷盜,許豔又通過當地媒體與浙江海洋學院取得聯繫,希望海洋學院的專家為骨頭「驗明正身」。
經浙江海洋學院老師陳健檢測,最終證明這個接近3米的大型骨頭,為一種鬚鯨的下頜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下巴骨。「這麼長的鯨魚骨頭我也從來沒見過,有很高的科研價值」,陳健表示,根據這個下頜骨可以鑑定出鬚鯨的具體品種,並由此推測出舟山地區分布的鯨魚種類。
為了讓鯨魚骨頭髮揮更大的價值,許豔和老鄉商量後,決定將鯨骨捐贈給浙江海洋學院用做科學研究。(王亞中 記者 李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