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慶陽的民俗文化產業,環縣的皮影產業是其中的一束奇葩,而環縣龍影文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便是皮影產業開發的一股生力軍,可很少有人知道這支生力軍是由下崗女工李雅萍執掌「帥印」的娘子軍。
1998年,李雅萍下崗了,無助的她猶如一隻雨中穿梭的鳥,急於找到一個「棲身」之地。1999年,在組織的關懷和親友的資助下,李雅萍在縣城辦起了家電銷售專櫃。她憑著薄利多銷、誠實守信的辛苦經營,第一年還清了所有欠款,第二年就有了三四萬元的積蓄。望著那一分分血汗錢,李雅萍堅信:只要誠實守信,憑著智慧和汗水也能幹出一番名堂。
2002年,環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環縣皮影藝術節」,並倡導大力發展皮影文化產業,這對從小受皮影藝術薰陶的她來說有著難以抑制的喜悅和激動,頭腦靈活的李雅萍嗅出了商機。於是,她走進了縣文化館「學藝」,從皮影工藝雕刻最基礎的工序學起,一絲不苟,常常通宵達旦地鑽研和臨摹。8月,她帶頭組建了環縣皮影工藝品銷售中心,當年10月,縣政府給中心投資30萬元,正式成立了環縣龍影文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註冊「龍影」牌商標,開始「公司+作坊+農戶」 的生產經營模式。2003年,李雅萍和30多名婦女積極備戰全市第三屆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在節會的展臺上環縣皮影倍受外地客商的歡迎,展出的當天就收入了8000多元。2006年,公司效益達到50萬元。
皮影公司的健康運行,促使李雅萍下決心全身心投入皮影產業中。2006年,李雅萍不顧家人的反對轉讓了家電專櫃,騰出30萬元資金,加上政府投資的20萬元,在環江工業區租地20畝,建成二層業務樓1幢、生產廠房20間、展演廳5間的新廠區。內設皮料處理、雕刻、著色、裝訂、包裝等車間,按照「集中統一管理,車間流程操作,集團化經營,規模化開發」的管理模式,變普品生產向精品生產轉變,協議邀請國家級藝術大師高清旺及21名女藝人入駐公司。
如今,環縣龍影公司年創收達到150萬元。在取得輝煌的同時,李雅萍總不忘一起打拼的姐妹,她總是說:「這些一起浴血拼搏的姐妹,是我永遠的支柱。」今年,公司被縣婦聯評定為「環縣婦女就業培訓點」後,她貸款80萬元,全方位、多層面優化了公司環境面貌,改善了硬體設施,先後培訓加工、銷售、包裝、設計、演出推介等各類人員1400人,其中婦女 960人。目前,參與創業的婦女員工家庭經濟狀況都已好轉,家家都蓋了新房,買了新家電和農機,來自農村的陳玉琳,經過培訓每年雕刻皮影的收入不下6萬元。李雅萍總愛說:「企業把員工當人,員工就把企業當家。」去年,得知員工高自萍的母親得了腦瘤後,公司為她家送去了1萬元,職工們也紛紛慷慨解囊,老人的病得到及時救治。
正是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員工們把公司的發展放在心上,大力進行產品開發,現在產品已由單一的皮影掛件發展到包括掛曆、桌曆、光碟、畫冊、撲克、工藝地毯、旅遊紀念品、服飾等12大系列200多個品種。在2008年慶陽市香包民俗文化節上,環縣龍影公司展出的「民族團結慶和諧」和「產業富民奔小康」大型皮影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產品遠銷廣州、北京、深圳、上海等各大城市,並在銀川、西安、蘭州、北京、深圳、濟南等6個城市設立了銷售網點。「29×39盒裝皮影」和「道情皮影音樂冊」分別在第十三屆、十五屆蘭洽會上被評為全省名優產品獎和金獎,公司在第四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上榮獲「全市文化產業開發十強企業」稱號。(慶陽市環縣個體勞動者協會供稿)
責任編輯/李新甲
編 輯/張惠亮